同样拿屏幕说故事,你凭什么碾压同类? – 《网络谜踪》
方聿南
电脑版 2018-12-17 10:09
《网络谜踪》在口碑上有多成功,不需要引用数字来说明了,而它为什么大爆,其实是个很值得讨论的话题。
有人说,这还不简单,整部电影都用电脑画面演下来,多厉害呀。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
同样的形式,2013年有《巢穴》,2014年有《弹窗惊魂》,近年两部《解除好友》更是火遍社交网,尤其是北美观众早就见怪不怪了,为什么《网络谜踪》一出来,还是力拔头筹,成了爆款?
黑马之所以是黑马,一定有原因的。
回头来看,无论《巢穴》还是《弹窗惊魂》,故事本身都有硬伤不断、悬念不足的缺憾,而《解除好友》虽然看得人汗毛倒竖,但有一个致命的短板——几乎完全实时推进,限制了格局和情感节奏,也伤害了故事本身的信服力。
反观《网络谜踪》,几乎是在继承了“显示屏电影”这个形式所有优势的前提上,把上面几部的短板一一补平。
一个父亲寻找失踪女儿的故事,被讲得风生水起,案情层层剥开,疑凶纷纷露面,悬念包袱挨个抖出,柳暗花明让人倒吸冷气,却完全规避了廉价惊奇。
导演还非常善于把控节奏,每一次案情突破都踩点精准,演员表演也完全立得住。就算不玩电脑屏幕这一套,剧本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悬疑惊悚片。
而把本就出彩的故事,完全嵌套进电脑画面来讲,不但没有互拖后腿反而相得益彰,这已经不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是把前人拍到了沙滩上。
毫无疑问,《网络谜踪》最大的噱头是“你试过在大银幕上看100分钟电脑画面吗?”。但在这个噱头之下,就像所有优秀的特效大片一样,它试图告诉我们:
一部电影的形式再花哨,也不能忽略最基础的故事创作,不能降低表演、台词的要求,不能舍弃悬念的发酵、情感的生长,最后还要让一个足够共鸣的价值观闪光。
视听可以尽情煽动感官,但想真正打动观众的心灵,老手艺一样都不能少。老手艺才是《网络谜踪》的灵丹妙药。
若干年后的电脑界面也许跟如今截然不同,但我相信那时的观众仍会被《网络谜踪》所吸引,它的噱头终会过时,但它的核心魅力不会枯萎,那是一部好电影应有的待遇。
分享
2021-01-07 17:33:51
2020-11-03 12:01:15
2020-10-29 10:01:37
2020-10-29 10:00:56
2020-10-29 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