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狗十三》 一剂调节亲子关系的良药 – 《狗十三》

张建雄

电脑版   2018-12-13 00:07  

文/张建雄

好的亲子关系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让他们成为充满爱与能量的人。

电影《狗十三》由曹保平执导,主要讲述的是13岁的少女李玩(张雪迎饰)父母离异,她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亲(果靖霖饰)重组了新家庭之后,没法儿经常照顾她,就送了一只小狗给她作为陪伴。李玩因为狗狗的意外走失,开启了她汹涌又无奈的成长之路。

片中将中国式家庭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李玩的家庭中,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父亲都是很爱她的,只不过这种爱的方式并不一定是李玩想要的那种。家里人怕李玩敏感,所以给她生了个弟弟的事儿都不敢告诉她。实际上李玩并非接受不了有个弟弟的事实,她接受不了的是为什么弟弟打了奶奶不需要道歉,为什么凭着年纪小就可以任性妄为。同时,家里人给李玩的名字起得很随意、弟弟的名字很用心,也体现了重男轻女的思想,这样的“陋习”在当下的中国家庭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李玩的小狗爱因斯坦在跟着爷爷买菜的时候走丢了,李玩非常执着想要把爱因斯坦找回来。为了缓解这场家庭矛盾,继母想出了买一只新的小狗来冒充爱因斯坦的主意,一家人都跟着指鹿为马,这让李玩愈加崩溃,无法理解这些大人解决事情的想法和态度。青春期的李玩只能借酒消愁,在爷爷受伤、奶奶出门找她走丢之后,父亲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怒火,用暴力教育了李玩要学会“懂事”。在冷静下来后,父亲又愧疚地道歉、安抚女儿。这一幕幕让观影的我们感同身受,谁的青春不是在这样和大人的对抗和妥协中成长的呢?

影片中李玩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没有人真正地了解她。她喜欢物理,父亲非要她参加英语辅导班;她要求父亲兑现陪自己去天文展的承诺,父亲却因为应酬错过了时间……父亲平时就很少陪伴她,又不尊重她的爱好,这都让李玩很痛苦,所以她对父亲的说教无法理解。其实,孩子能否接受家长的“说教”,关键取决于孩子的内心如何看待家长。想要赢得孩子的心,做家长的要懂得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思想、感受。这些尊重所带给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对孩子的一生以及性格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狗十三》中的女主角李玩只有十三岁,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却要被迫成长、接受大人世界的规则,这种痛相信我们这一代人都能够明白。现实生活中,我们被父母打过,也顶撞过父母,我们打过孩子,也被孩子反呛过,这都是缺乏沟通和理解造成的结果。如今那些在沟通失语中被堵塞的情感通道,电影《狗十三》帮我们说出。

这也正是《狗十三》的珍贵之处,可以说是调节亲子关系的一剂良药,非常赞!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