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恶冲动与为善冲动 – 《生死抉择》
Admire-talant
电脑版 2018-12-11 00:06
在某种不断转型着的社会当中,往往越是良善越是老实的群体越要遭受不公正的待遇,遭受时代给予他们的菲薄。将社会另指为另一普通的生活,往往也是这样,好人永远受难,谁坚持住所以谁受罚。因此,在这种普遍的吊轨的情境中,该去如何选择,像那些不法之徒般上下其手?还是默默承载,甘于牺牲?这其实往往是困扰着大多数中国人的问题。我相信人心本善,因而在作恶可以得益的可预示的场景也的确生活最是毫无原则最是能得到一切的现实中和内心的良善之间的冲突与斗争,良心上的谴责当中左右为难,不断挣扎。甚至一度要决定为恶,但良心却依然谴责,在这种冲撞与挣扎中痛苦万分,甚至要逼迫自己做出恶事来促使自己走出绝境。这的确是很悲哀的事情,这的确往往是生活的真实。
因此在某种表现上,影片是显然缺乏表现的。尽管它有表现出市长李高成某种程度的斗争,但毕竟还是过于停留于一些情节上的描绘,像是对某种生活的复现与记录,缺乏艺术上的表现力。而这却是《生死抉择》里的生死抉择,没有内在心灵的冲撞,看不到生命是如何分裂,撕扯纠缠与斗争,仿佛只剩下某一类老谋深算城府极深的政客分析利弊权衡利弊的牺牲。就不要把中国人的人情味看做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像是牺牲掉这一些这样一个人就多么的刚正不阿,大义灭亲就有多么的生死抉择。这显然在另一文化当中都是很应该的事情,理当如此。尽管它这样结构的原因在于人与人关系的脆弱与虚假,匮乏与无有内容,缺乏信任和不应该相信任何人的实际。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感到我与他的合一,而是他对我的背叛与辜负。因此,在影片上它有去写李高成妻子吴蔼珍的贤妻形象,因此李高成就必须对妻子负有义务与责任。以妻子的自动离去,而李高成的不放弃,就因此就消解掉了某类肃杀色彩,富有人性,但富有人性却不是不做应该做的事情的理由。那么显然,李高成的生死抉择就不再是表面上的人情与国法的冲突和两难,而是内心为恶的与内心为善冲动的撕扯,一场生死大战。一场可能吞噬自我与灵魂的险途。但可惜在于它终究是缺乏表现力的,并进而将之归之于人的恐惧之上——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你如何阴险奸诈,老谋深算,你终不能逃过法律的制裁,毕竟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就不点出这样的秩序的理想化的。并进而有佛教祸福相推,善恶相袭,恶积则天殃自至,罪成则地狱斯罚。更是令人遗憾。
一种为恶的内心的冲撞没有显现出来,本来也是同样应该有某种为善和为恶的冲动两者的对抗厮杀与纠缠,但却还是没有这样去表现,生怕这样表现了就是为这样的人而张目。以政治意识结构艺术作品,其内在着眼的根本不是生命的意志,而恰是某种官方推崇的意识形态的要求。要是什么时候真的让普通人去这样做,受到菲薄与伤害之后,阻止他为恶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对违法犯罪的恐惧。也就是说,换种说法,要是一个人智谋只要能够欺天,自以为不会败露,他就能去作恶,或者说未必要去违法,一种自不必明说的事实里,偶尔打打擦边球,在法律的空子里谋利,这是完全是可以的。
因此,他最后的推崇显然不会落实到普通人那里去,它鼓励人人行善,但它却自身实在无法避免为善的人去受到伤害,因此,只能是去通过威胁让这一伤害的好人们不要因遭受菲薄而去为恶。永远鼓动无知天真的群体,等到真正受到伤害了,却实在不能为他们找寻到一条出路。国家补偿毕竟多少有些显得矫情(《那山那人那狗》),又最终返回到一个人的神圣的天性,返回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人民群众的暖流上去,以此作为自身自觉的要求。这又却是很精英化的。
分享
2021-01-07 17:33:51
2020-11-03 12:01:15
2020-10-29 10:01:37
2020-10-29 10:00:56
2020-10-29 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