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 小孩子才会仰天大哭,成年人会把哭调成静音 – 《狗十三》
蓝骨和尚
电脑版 2018-12-10 00:06
2014年在一次798的影展上看过一次《狗十三》,当时在现场也跟曹保平导演做了一些交流,大概还是就着“青春片”的定位做了讨论:是不是好的国产青春片都不是发生在校园里,诸如《阳光灿烂的日子》、《黑处有什么》、《嘉年华》等,但四年后又重温一次发现,这其实不是一部青春片,只是用十三岁少女视角叙述的家庭故事片。
用“青春”定义过于狭隘,成长的轨迹也不过是给了故事一个延续的主题,真正戳心的是来自这个家庭三代人都不可避免的苦痛经历。曹保平用两个小时告诉观众,这就是生活真相,你很无奈吗,我也是。
伟大的科学家可以叫爱因斯坦,一条中国式家庭里的宠物狗也可以叫爱因斯坦,所以影片的英文叫《Einstein and Einstein》,在寓意上也在说李玩对于平行宇宙的畅想。她几次跟别人提到平行宇宙的概念,走失的爱因斯坦在另一个宇宙中还以其它的方式存在着,暗指她自己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成长的痛苦,也是可以有另一种结果的。这是独属于少女的笃定,其实跟大多数女孩在那个年纪相信王子拯救公主的童话是一样的原理。
但畅想在这个年纪也同样是脆弱的,李玩跟父亲去天文馆看展览的约定一次次被耽搁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叫爱因斯坦的这只狗出现之前,李玩可能还没来得及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爱什么就去做,讨厌什么就踢开,可当爱因斯坦被爷爷弄丢了,她就卷入了成年人的漩涡里逃不出了。爷爷虽表示愧疚,但也只是出于心疼孙女的本能情感,还是演变成了“你不要再逼我们了”、“要懂事”。所有人都知道第二条狗不是爱因斯坦,却出于各种目的振振有词地劝李玩这就是爱因斯坦,尤其是继母偷换概念的哄骗,才真正地戳到了李玩长期缺失母爱的脆弱神经。这些熟悉的面孔,顿时让李玩感到了陌生。
与父亲的相处让李玩也开始摸不着头脑。他可以歇斯底里地打骂她,逼着她跟爷爷奶奶道歉,又可以温柔地让她坐在他怀里,听着“这一切都是为你好”;明明因为她英语考了95分,父亲要奖励去看天文展,可在大人们的酒桌上又各种搪塞;爱因斯坦是父亲送给她的宠物,为何又被他亲手送去了屠宰场。“伪善”的大人们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生物?还是说他们的世界里根本没有谎言和真相的区分?
十三岁少女的视角毕竟是局限的,但也是最接近本质的。比如,她看不懂高放跟堂姐的恋爱,但她知道明确拒绝高放的示爱——“以后这种事还多着呢”;即便她最后在路上看到了真的爱因斯坦,也是假装不认识,甚至怕爱因斯坦认出自己。从而我们看到的李玩视角中的人,一个个都暴露出了本性,社恐的奶奶,古板封建的爷爷,假装成熟的堂姐,圆滑的继母,以及压抑又无助的父亲。
懂得生活真相后的李玩,终于变成了大人眼中的乖女孩了。她试着哄弟弟开心,体贴爷爷奶奶,甚至笑着吃下了红烧狗肉……那条被迫叫爱因斯坦的狗在流浪狗中心里死去,亦如李玩曾经珍视的真理和真相也随之逝去,迎接她的是人世间的游戏规则——不在乎成为父亲的社交工具,不嫉妒弟弟得到的无限宠爱,不害怕吃自己不爱吃的食物,不抵触应该来的一切关于成长的代价。
末尾,父亲开车载李玩回家,李玩拿了全省第一的荣誉让父亲十分开心,还跟李玩生母的在电话里说:“你闺女了不起啊”。此时李玩轻轻地问父亲:“你跟妈妈是怎么开始的?”,父亲顿时潸然,还用手遮住了李玩的眼睛……自此我们才明白:“小孩子才会仰天大哭,成年人会把哭调成静音”。
分享
2021-01-07 17:33:51
2020-11-03 12:01:15
2020-10-29 10:01:37
2020-10-29 10:00:56
2020-10-29 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