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之华》和故事里的“机缘”与“巧合” – 《你好,之华》
三百零九下
电脑版 2018-12-02 07:44
11月7号,很幸运地从老师那里拿到了一张《你好·之华》在北京举行的全球首映礼的票。我面无表情地把票塞到了书包里,老师问我,怎么看你一点都不兴奋,我啥也没说。
导演岩井俊二生于1963年,创作了一系列的经典作品如《情书》、《燕尾蝶》、《花与爱丽丝》、《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我最喜欢的是《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和《燕尾蝶》,不过最出名的应该算是《情书》,是一部朴实的经典。《情书》讲了一个关于爱情的爱情故事。女孩在男友去世之后,一步一步地发现了男友的秘密:自己和他的初恋情人长得一模一样。
在《情书》中,最经典的镜头是女孩对着雪山喊道:你好吗?我很好。
无法传达,无处传递的心情之中残留着对过去的无可奈何,但仍抱着对心中那个人的无限爱意。
《你好,之华》也是一个关于“无力改变过去”的故事。袁之华(周迅饰演)在姐姐袁之南去世后,冒名参加了姐姐的同学会。在同学会上遇见了爱慕姐姐多年的作家尹川。中学时代的记忆涌上彼此心头。因为误会,之华的手机被丈夫摔坏。从那开始,之华回归古老的通讯方式。她开始给尹川写信,但未留自己的回信地址。尹川在见面之时就知道她并不是之南,而是妹妹之华,尹川没有戳穿她的小谎言。从中学时代,倾心于尹川的之华就喜欢骗他。尹川此时并不知道之南已经去世。由于之华没留回信地址,尹川只好将信回复到之南的老家,信被两名少女收到。这两名少女分别是之南同前夫所生的女儿和之华的女儿。在信息爆炸,视频电话横行的年代,一封一封慢悠悠的信件,带着之华和尹川回到从前。二人见面之时, 尹川终于得知之南死亡的真相。一切都已经太晚,但生活之河还在继续流淌。尹川一路追寻,找到之南的前夫要一个答案,又回到曾经的学校的遗址,碰巧偶遇两名少女,阳光下一瞬间的恍惚,最后又去到之南的家,告别之时,尹川看着两姐妹的女儿,两个可爱的女孩,生活还有它温柔的一面,还在说着你好,尹川;你好,之华;你好,我爱的人;你好,那个没来及说再见的人。
尹川在故事中是一名作家,曾经写过一本关于之南和自己爱情的书,小说就取名为《之南》。银川这个人物就是岩井俊二的化身。从这个角度来看整个故事,《你好,之华》可以看作是《情书》的升级版。在《你好,之华》中对于中学时代的回忆部分,图书馆里的场景与《情书》如出一辙。我不觉得这是岩井俊二黔驴技穷,或者是自我迷恋。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的那个故事,反反复复,终其一生,我们都在讲述同一个故事。
《你好,之华》里完全去戏剧化的故事显示岩井俊二想要表达比爱情和过去更深远的主题,但过于繁杂和琐碎的叙事让展示每个人物内心世界的篇幅有限。同时,因为去戏剧化也就没有戏剧高潮,主要人物没有被赋予一个明确的任务,那么故事则需要一个强烈的情绪高潮去给这一段流淌的时空来画上一个象征性的句号。《情书》里的“你好吗。我很好”起到了这个作用,《燕尾蝶》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里面,主要人物的死亡起到了相似的作用。也许在《你好,之华》里面之南的死亡,以及生者都该转身迈步向前就是最有力量的结局。毕竟,人长大了,不能再任性。
死亡是任性的选择,并不是人人都有任性的权利。
所以(莫名其妙的总结),能看见岩井俊二,祭奠一下青春,我是很兴奋的。
既然是个去戏剧化的故事,在故事的前半部分,从剧作上来看,情节是通过“机缘”推进的。
虽然“机缘巧合”这两个词汇常被放在一起,根据威廉·阿契尔的《剧作法》,“机缘”和“巧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阿契尔举了个有趣的例子来解释这两个名词:
机缘是某种“落出来的随机事件”,就像骰子从骰子盒里滚落出来;而“巧合”意味着一枚骰子落在另一枚之上,或者六枚骰子掉出来,在没人造假的情况下,这六枚骰子都同时是六点。这意味着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机缘发生了,六枚骰子都是六点是一种神奇的“巧合。
《你好,之华》中,之华顶替姐姐之名参加了同学会,遇上尹川,两个人逐渐开始通信,这是“机缘”,是故事的开始。尹川不知道把信寄回到哪里去,只能寄回到袁之南的老家,刚好被这对姐妹的两个女儿接到,这又是一种机缘;两名少女隐瞒之南去世的真相,用之南的名义回信,这时她们还不知道写信的这个人,就是书架上《之南》这本书的作者,这个有待被发现的人物关系是一种“巧合”。虽然这个巧合是一种内在结构的巧合,不推进情节也不导致任何悲剧;
之华将回信地址改成婆婆的英文老师,一位老教授家的地址,尹川终于在某天下午来到这里,刚巧之华也在老教授家里,两个人终于得以见面,这是一种情节上的“巧合”,目的是为了让之华能和尹川见面,以便让尹川得知真相:姐姐之南已经自杀死亡,从而推进故事。故事的前半部分因为阴差阳错寄错信而变得有趣,还能把几个人的之间的故事和关系介绍清楚,而又不牵强,这是将“机缘”用得很巧妙的方式。
在日本电影《愚行录》中,妻夫木聪饰演的周刊记者田中去调查一桩一年以前的灭门惨案。他围绕着死者夫妇生前的人际关系进行调查,打算拼凑出全新的“受害者相”和“众生相”。同时,田中的妹妹因为涉嫌虐待儿童正受到监禁。在灭门惨案的凶手似乎逐渐浮出水面之时,田中发现自己的妹妹是最大的嫌疑犯。在《愚行录》中,整个故事的中心建立在一个巨大的“巧合”之上。好在这根故事的脊梁骨和故事在表面上的情节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当然,这个“巧合”导致了田中的一个杀人灭口动作,和兄妹二人的人生悲剧没有直接关系。不过…可能有间接关系,哥哥和妹妹现在都是杀人犯了。而且,兄妹乱伦所生的孩子千寻一直在抢救,田中杀了人之后这个孩子就死了。
《愚行录》故事的全部内容围绕着日本社会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在职场上,学校中,家庭里产生了种种畸形现象,人和人之间不仅仅是冷漠,而是欺骗,互相利用,彼此伤害。不公平的人生从出生延续要步入社会,没有一点让人喘息的可能。整个故事的笔墨都在众生相上面,虽然如此沉重黑暗,兄妹之间的畸形感情仍然让人觉得还有一丝希望存在。最后田中在公交车上站起来给孕妇让座,一个极小的动作,说明庸庸碌碌的愚昧人间,可能就是靠这些那些小小的温暖撑着场面。
“机缘”和“巧合”本是构建故事中细节的手段之一。《你好,之华》和《愚行录》对于机缘和巧合的使用都很巧妙,不能算是基础用法。而且比较高级,没有用某种神奇的巧合来强行推进剧情,决定主人公命运。比如某女士来到陌生国度,从码头上下来就枪杀了一名男子,然后这女士找了一个律师,这名律师竟然是这个女士失散多年的儿子…如果从这里讲起故事来,难免情节的合理性会大大被削弱。让失散多年的母子相遇也许还有更好的方法。
分享
2021-01-07 17:33:51
2020-11-03 12:01:15
2020-10-29 10:01:37
2020-10-29 10:00:56
2020-10-29 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