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我们的四十年》 车到山前必有路 岁月无情人依旧 – 《我们的四十年》

张建雄

电脑版   2018-11-22 10:10  

文/张建雄

这些天一直在追《我们的四十年》,通过十多集的感受来看,不论故事剧情,年代背景,道服化,还是老中青三代演员的精准诠释上,都生动地再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变迁过程中的万千变化,仿佛童年的记忆就在昨天一样,像一股暖流缓缓而来,不禁勾起我们很多70、80甚至90后的美好回忆。

作为一部年代剧,《我们的四十年》剧情说长不短,可贵在故事非常详实地为观众们呈现出四十年间在神州大地上发生的历史巨变。和我了解到的一样,改革开放之初,大家住同一个胡同、同一个大院,甚至同吃一锅饭都不是稀奇事,当初在京城能有电视机的都是大户人家,街上开家副食店都能人满为患,那个年代几分钱几角钱就能买到很多东西,解决很多问题,人们一个月几十块的工资就很满足一点都不假。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持续增长,放眼当下,现在的京城真跟过去很不一样,作为中国的首都,文化政治经济中心,北京目前还有不少类似剧中的大院得以完整保留,只是很多老北京人已经搬了出去,而保留下来的多数大院都充斥在各种商务楼与写字楼之间,它的存在就像一座巨人一样,见证者历史的沧桑与巨变。

虽然感受不到改革开放之初的艰苦生活,但是在人生经历中,电视剧中所呈现的很多老物件和标志性建筑,脑海中都历历在目,黑白大电视,不掉瓷的缸子,二八自行车等物件的出现都满载着童年的珍贵记忆。和剧情如出一辙,依旧清晰地记得夏天晚上大家坐在院子里嗑着瓜子,看电视抓天线找信号时的情景,一家人其乐融融有说有笑。所以对于喜欢怀旧的我来说,一开始追剧的时候就很容易触景生情,一直追剧到现在。只可惜的是,那个年代大家再也回不去了,还好有电视剧的发明,再一次还原历史,让大家直面那个年代的简单与美好。

虽然一切再也不回不到当初,但,目前社会的发展现状确实是集体劳动人民智慧与结晶的体现。而一代更比一代强,是不争的事实,也是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剧中,冯胜利(钱波饰)和武坚强(刘亚津饰)那一代人确实比较安逸,没有太多的理想和抱负,每天就是两点一线,过着按部就班的平淡生活。而以冯都(金世佳饰)、肖战(李茂饰)、西城(柴碧云饰)、伊春(徐小飒饰)为首的年轻一代则敢打敢拼,不拘于小圈子,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走南闯北,不怕试错,艰苦奋斗的拼搏作风,正是体现出新时代年轻人敢为人先的“疯狂”,与父母们的保守观念,形成鲜明对比。

不可否认,《我们的四十年》不仅有情怀元素,在时代的变迁中,也见证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转变。从贴邮票写信,座机的诞生,手机的流行,高科技带来的便利,省去很多复杂的环节,为人们节约了很多时间成本,再到如今很多黑科技的发明,人工智能的运用……谁能想象到短短四十年间,中国人的生活竟然发生着如此之大的变化,不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相较以往都有着显著提高,交通便捷,网络发达……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改革开放带给人民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

演员方面,剧中饰演冯都奶奶的谢芳老师是出了名的老戏骨,曾在《青春之歌》、《文成公主》中塑造出过经典角色,曾荣获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终身成就奖;钱波和刘亚津同样是大家很熟悉的国内知名演员,表演细腻有张力,塑造的人物可圈可点,演技无可挑剔。而在几位青年演员中,除了金世佳的表演个性让人欣赏外,个人认为,柴碧云饰演的西城最出彩,塑造出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汉子形象。面对爱情敢爱敢恨,在心爱的人面前则变得温顺可爱,却不失女性风范;行走社会多年亦是练就了天不怕地不怕的火烈性格,凭借自身努力,从无依无靠的一个人到拥有一个家庭,其中的不易自不必多说,但悲伤的人生结局,却深深地触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

总之,作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献礼剧《我们的四十年》制作精良,演员表演精湛,故事接地气十足,通过戏剧化的冲突和小人物的悲喜命运,呈现出具有年代感的老北京胡同里的北京人的成长生活,讲述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伟大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以及年轻人不断勇于挑战自我和丰富的创新创造力,每一处的细节呈现,都真实反应着中国人独有的青春记忆。所以说,该剧被网友称之为中国版《请回答1988》一点都不为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