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自我的坚持与回归 – 《天云山传奇》
Admire-talant
电脑版 2018-11-21 08:18
外在世界的非理性将个人变得怪异,同样让个人表现的非理性了。宋薇对罗群的背叛,看上去是理性的。在社会的重压之下做出选择,放弃掉罗群。而目的是保全自己。功利化的考量让宋薇不断不断的服从于自我的理性,于是她做出了她理性要求最正确的事。艺术是审美而非审丑,因此她最后必须要落足到她服从的理性带来的幻灭,她理性选择结果的破碎,她妥协功利的婚姻与吴遥婚姻关系的破灭。因她的这种失败而去显现另一种成功:周瑜贞与罗群爱情的真挚。于是,影片就至少带有这种考量,一个人的“胜利”的标准并不在于外在财富与地位的能指,而是能够在这财富与地位的缺席中爱情在场。爱情当然是象征的,爱情隐喻的是那种遍遭苦难却不放弃自身,动摇自身,与周围丑恶世界默默对抗,让内在自我的生命力进行舒展而非加以压抑的生活态度。
生活多元的语境,难道判断就没有了一个标准吗?显然不是的,艺术领域里对所有人行为进行的结构的是真善美。它将每一个看似无辜、别有苦衷的人放置到这真善美的意境里让他们明晰自我,知道何者是对,何者是错。这便是艺术作品的审美教育所在,当然,剧中自然有着观众的代言人,宋薇。正是以她妥协放弃有功利的与大众没有距离的普遍化的讲述,影片便自然以宋薇的回归在有心引导着大众的回归。
艺术作品,尤其是这类表现式的,抒情性的作品,它刻意塑造一种悲剧结局让观众在一刹那对美进行领受,在有限中体会无限。但抒情性的艺术作品是理想结构的世界,是一种一厢情愿式的,艺术真实高于现实真实的世界。它的整个讲述的语境都是在一种理想的状态中进行演绎的思维图示。它将庞大的社会指认为一种错乱的无意识的甚至是个人的罪恶,而人却能在其中保持至情至性?理想化美化了人际关系。它没有看到扭曲后的世界他人即地狱的残酷场景,只能在一种罗群受到菲薄的痛苦中偶尔领会那残酷的恶,无意识的恶。
电影总是省略具体的苦难的,我们不知道罗群要有多少次内心的冲撞才能在现实人生的各个方面同时受到打击时挣脱出来,我不应该浪费生命,我不应该放弃自己。人受到菲薄深痛蓦然想起不要迷失自己,兜转一圈却又重新回到原地,而在那原地罗群他看到了他此生没有看到过的风景,原来周淑珍在等着他,患难之交,患难之爱,患难与共。艺术就是这样的表现的有理性。一个人因为错误受到惩罚之后,这错误还没更正,于是只要换了一个人他就是对的。正是在这种深层结构中,它指认的不是体系化的罪恶,而仅仅是个人的罪恶。
正是个人的片面导致这一切的错误。但既然艺术作品以表达普遍性为前提,最后却落在了个人身上,这多少有些尴尬。
重要不是在于得失,人生有比失与得更高贵的东西,那就是自我的神圣。
分享
2021-01-07 17:33:51
2020-11-03 12:01:15
2020-10-29 10:01:37
2020-10-29 10:00:56
2020-10-29 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