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药神”能否治好国产电影的“烂片症” – 《我不是药神》
淡蓝七星
电脑版 2018-07-12 18:04
超高的口碑和优秀的群像人物刻画让《我不是药神》成为了近年来少见的现实题材爆款商业电影,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暑期档以压倒性的优势成为最大的赢家,不少人都在惊呼这是近年来的封神之作,在成为高口碑高票房的巨大热点背后,其实是整个华语电影市场近几年来对于国产现实题材故事片的期待值集中爆发。
好故事才能成就好电影
曾经我们的华语电影依托着优秀的故事和东方特色的表达方式收获了一个个国际口碑赞誉和国内公众的认可,但近年来国产电影逐渐失去了曾经最擅长的叙事和表达,为了追求商业化而沉迷于各种奇淫技巧中不能自拔,从所谓超级大片、流量为王到粉丝订制、恶意营销等等等等,似乎忘记了电影观众和市场的认可最大的基础和信心来源是电影作品本身,《我不是药神》以现实原型事件为基础,通过戏剧化的加工,让故事变得非常易于感染力,而故事中多个人物群像刻画的非常生动,甚至每个配角人物都凸显出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这是当下众多国产电影最为明显的短板,而从好故事开始,懂得理解观众并巧妙的将戏剧技术手段合理运用在制作过程中,这样的作品成为一部优秀的电影获得观众和市场的赞誉和认可其实是一种必然。
现实题材成就爆款基因
关于买药救命和赚钱救穷的现实题材本身就具备整个国产电影市场的稀缺属性,而徐峥、宁浩这样手艺出众的电影制作者将这样一个自带稀缺元素的故事核心变成了一部商业电影,注定了这部电影天生就具备了一定的爆款潜质,而编剧在细节上努力也给到了导演和演员足够的空间和可能性,在电影面世后,很多人会觉得这似乎就是很像《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但实际上仔细对比,会发现并不是这样,《我不是药神》在每一步故事的节奏和人物表现上都非常的中国化,甚至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商业类型化电影的显著特征,比如平均每间隔5-7分钟就会有一个非常有感染力的台词和剧情包袱出现,在一部现实题材的商业电影里,很好的将对于人性和公众已有的认知内容与戏剧化的处理结合起来,在把握观众情绪和人物表演连接做到自然巧妙的收放,让《药神》成为了一部代入感很强,无论黑色幽默还是煽情感动都到位的电影,这样的片子一定会成为备受关注的高口碑高争议电影。
爆款“药神”的平常心
《我不是药神》成为了暑期档最炙手可热的全社会热议电影,除了名至实归的赞誉之外,还有很多争议,而关于影片内容涉及的高价药品和医疗保障问题,随着电影舆论的进一步热化成了备受关注的焦点,然而,其实很多媒体和公众都对《我不是药神》这样一部电影过度解读甚至是误读了,首先这并不是一部反映医药行业和医疗行业的纪录片,它是一部成熟的国产商业故事片,从来都不会也不可能承担起无限的社会责任,也没有天生的义务去一比一的对照现实做表现,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反映和解读,很大一方面原因是近年来从来没有一部商业电影能够做到对于现实的关怀和发展的表达,才会给《药神》这样的电影收获如此高的关注和赞誉提供了可能,简单点说就是并不是这样一部电影真的是无敌神作,而是观众和市场终于遇到一个被认真对待的电影,自然就会用脚投票用支持来表达,尽管《我不是药神》为国产电影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样本和很具参考价值的发展可能性,但我们在治疗国产电影“烂片症”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我不是药神》真的并不能包治国产电影的百病,而观众也应该和主创一样拥有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这部爆款之作,但愿国产电影能够出现更多优秀的独具风格会讲故事有好表现的作品,真正百花齐放各领风骚的市场,才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的良好健康的产业市场。
分享
2021-01-07 17:33:51
2020-11-03 12:01:15
2020-10-29 10:01:37
2020-10-29 10:00:56
2020-10-29 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