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听惊雷——《最后一个音符》 – 《最后一个音符》
西山一窟鬼
电脑版 2018-11-16 18:05
影片前半部有些拖沓。但也属需要的长度。那是为了后二十分钟令人久久难忘非常精致的段落。囚徒临刑前夜最后的哼唱,口译员和党卫军上尉的对话,在荷枪实弹的士兵夹道押送下平静赴死,被分批屠杀的场面,男孩儿的传话,一旁拍照、闲谈的纳粹军官们,对口译员最后的补枪,十三岁偷枪的希腊少年和口译员未婚妻查拉的对视,查拉亲吻恋人的遗物——一只皮箱。
希腊史也是一部战争史。不应忘记其中一定不乏掠夺和杀戮,比如特洛伊、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包括对口译员家乡克里特岛的征服。但我们也记住了对抗波斯薛西斯一世的温泉关斯巴达三百壮士;记住了希腊对奥斯曼帝国的反抗(可以看看法国导演米歇尔·福瓦尔的《巴尔干最后的贵族》);直到第三帝国的到来。在希腊传承两千多年的种族血脉里,面对外侮的不屈不挠总是令人折服、浩叹。无计国运盛衰,其绵延久长足见。相较于斯巴达勇士,影片中的二百名希腊普通民众的勇敢毫不逊色。战死沙场是壮烈,死于刑场是悲壮。毕竟,机关枪和阿拉伯弯刀的差别决定着勇敢表达方式的不同。
口译员拿破仑和纳粹军官卡尔·费舍尔的较量是主线。费舍尔狂妄、狡诈、残忍、死硬、变态、贪婪、无耻。作为艺术形象很成功。费舍尔的所有恶言恶行,在影片中都有艺术化的展示。比如提携他的恩人朋友沃尔夫冈,在他向双眼很像沃尔夫冈的口译员初次提及时让人觉得他是懂的怀旧和感恩的人。当费舍尔再次提及时。我们才得知昔日朋友已因掩护犹太人而落难了。费舍尔当然表明了立场。足见其无耻之尤。塑造的素材必然来自那时纳粹党人真实的状态。常年在极权治下的德国人,心理已经集体扭曲。面临覆灭而挣扎更是进一步抽离了他们的人性。
与费舍尔鲜明对照的拿破仑则处处体现了人性的光辉。面对强权、诡计、误解、伤害直至死亡。他以一颗仁爱之心和睿智头脑默默对抗着,很多时候是一个人在战斗。战斗的方式是用平静的语调回答占领者所有的挑衅、羞辱和陷阱。令卑鄙的对手时而回避、时而狡辩、时而恼羞成怒、暴跳如兽。赴死前面对费舍尔提出置换替死的恶计。他从容应对,将费舍尔毒辣的险恶用心一一挑明。取得了人兽之战的又一次也是最后的胜利。
用慢镜表现屠杀并不鲜见,一开始略感俗套。但看过之后“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感受。令人明白了导演的坚持。战争虽已远去,但身处强国环伺的战略要冲,巴尔干半岛被侵占、掠夺的阴影却挥之不去。一旦发生,影片中的一切可能真的会重演。
分享
2021-01-07 17:33:51
2020-11-03 12:01:15
2020-10-29 10:01:37
2020-10-29 10:00:56
2020-10-29 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