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片预警| 岩井俊二+周迅的《你好,之华》是个坑,慎入! – 《你好,之华》
毒舌列文
电脑版 2018-11-14 14:03
这两天毒舌君也跟大家一样,双十一前后在忙着买买买哈,所以虽然上周五就已经看过《你好,之华》这部新片,但今天才有时间坐下来好好写写观感!怎么说呢,总体上还是比较失望的吧,岩井俊二+周迅+陈可辛这样的主创阵容,很容易就给人一种“品质保证”的感觉,但看完影片发现,本片的品质实在平平,虽然保持了岩井俊二电影标志性的真挚、动人的情感韵味,主要演员的表演也自然而亲切,很容易就让观众投入情绪,但是,整部影片看下来,却发现整部影片的问题相当严重,回忆部分的叙事和情感线均十分羸弱,最终无法为“现在时”的角色情感合理性提供有效的支撑,甚至在叙事和情感上留下了不少不明不白的“坑”,最终让人感觉整部影片跟“你好,之华”这个片名之间简直是文不对题,岩井俊二这么个文青心中的“男神”,如今秒变“坑神”,真是让人始料不及啊!
在片头字幕中注意到有中文剧本及中文台词改写(大意如此)的主创人名,所以这到底是岩井俊二原本的剧本就有“坑”,还是在将日文剧本转化成中文剧本的过程中,中方人员改写造成的“坑”呢?希望将来能有人来说明一下这个问题吧,毕竟这关系到这口黑锅应该由谁来背的问题,呵呵!
下面毒舌君就来详细给大家说说,影片“坑”在哪里,以及这些“坑”给影片造成了哪些致命的影响。
说实话,《你好,之华》一开始给人的观感还是蛮不错的,镜头从空中缓缓降落,将中式平房和小院拍得颇具美感,故事徐徐展开,周迅扮演的之华冒充姐姐之南,跟中学时的暗恋对象尹川通信,而尹川的回信又引来了之华和之南女儿的回信,甜美的感情中跳动着趣味,再加上优美的配乐烘托,让人感觉岩井俊二式情感片的韵味与中国本土化的结合还蛮成功的,也充分吊起了观众的胃口——尹川和之南、之华两姐妹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情感纠葛?之华从未知晓的尹川写给之南的小说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让人不禁满心期待着影片会讲出一个更为真挚动人的前史故事。但是,当影片真正进入回忆情节,却让人感觉越来越不对了,“神坑”就此出现了!
首先,叙事和情感的韵味突然就变坏了,之华仿佛是第一次跟尹川见面就喜欢上了他,而尹川也仿佛一上来就对带着口罩的之南产生了好感,这……虽说少男少女的初恋不需要理由,但影片这也给得太硬了吧。
对比一下岩井俊二最知名的作品《情书》,影片设计了大量的情节和细节来不断地铺垫和烘托,让观众能够感受到少男藤井树对少女藤井树,在捉弄中蕴含的脉脉情意;以及少女藤井树对少男藤井树暧昧朦胧的情感。但《你好,之华》的回忆情节中,简直没有任何铺垫,尹川刚刚转学过来,就马上制造出之华喜欢尹川,而尹川喜欢之南这样的三角关系,他们喜欢对方什么呢?由头在哪里呢?仅仅是因为之华说的“我姐姐是全校最漂亮的”吗?无论从影片叙事和角色叙述中都未曾提起,更是严重缺乏《情书》那种怦然心动和妙趣横生的情感韵味。
更要命的是,回忆情节中的情感线也相当单调,只是一味描写之华对尹川的单恋,尹川和之南的情感线几乎未曾触及,之南是如何喜欢上尹川的呢?在影片的回忆情节中我们完全看不出来,只能通过“现在时”中尹川的讲述告诉观众“上大学之后我们就在一起了”,这无疑也是非常生硬的。而且,在回忆情节中,一开始就没有让观众看明白之华到底喜欢尹川什么,是怎么开始喜欢上他的。后来之华写信向尹川当面表白,然后被尹川当面拒绝,这样的情感戏结局就造成之华对尹川情感开始得莫名其妙,结束得也异常生硬,回忆情节中的情感戏近乎崩盘般的失败,韵味尽失,让人不禁疑惑这还算是岩井俊二的电影吗?水准都去哪儿了?
回忆情节中的时间设定也很不讲究。根据片中尹川的旁白,回忆情节是发生在初中时的故事,而且时间非常短暂——“我是3月初转学过来的,虽然只同学了短短4个月”,也就是说,回忆情节只发生在初中考高中之前的短短4个月中。个人认为这个设定极不合理,纯属自己给自己挖坑,在影片那个年代上过初中的人应该都知道,中考之前的半个学期是比较紧张的,学生们都处于中考冲刺的紧张学业中,从早到晚的课上完还有晚自习,一轮一轮的模拟考试,这些校园背景在影片中都丝毫未曾展现,呈现给观众就仿佛是一个《情书》里面的悠闲校园生活的状态,尹川有大量的闲工夫可以给之南一封一封地写情书,放了学还能悠闲地踢足球,还有尹川打篮球的热闹场面,细究起来,这些也都显得有点违和了吧!
而且,把回忆情节设定在初中,也跟后续情节中的时间设定形成了某种断裂,就是后来尹川对之华说的“在大学,我们也是同学,上了大学以后,我们就在一起了。”额……高中呢?高中去哪儿了?尹川和之华在中考之后的情感咋发展了?这俩人高中时的情感是啥状态?提都不提了?一下就从初中跳到大学了?那为何不一开始就把回忆情节设定在高中呢?这种前后时间设定上的割裂也显得很违和吧?
回忆情节本应像《情书》那样,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中,将角色间日久生情的过程娓娓道来,但本片中“短短4个月”这样的短暂时间设定,造成之华和尹川情感戏的进展仓促而寡淡,之南和尹川的情感戏更是无处可寻,甚至两人在一起的镜头都很少,更不要说观众能从这些寥寥无几的镜头中,看出之南和尹川之间有什么情感韵味了。
回忆情节中情感戏的不扎实、不充分,也严重影响了“现在时”中角色情感关系的可信度。毒舌君在观影过程中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之华对尹川的情感从开始到结束,满打满算也不到4个月,可以说两人之间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但为何这样情感会让之华如此念念不忘?以至于几十年后再同尹川相见,就迫不及待地要写信与他沟通,将生活中的琐事和情感都向她倾诉,影片也并未有任何铺垫来描写之华和丈夫情感不和,或是遭遇到什么中年危机,怎么突然就把当年没有任何情感关系的人,当成情感倾诉对象了?
同时,由于回忆情节中几乎没有触及到尹川和之南的情感戏,尤其是没有触及之南对于尹川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心态,两人之间曾经有过怎样的刻骨铭心的恋情,究竟为何尹川会对之南如此情根深种、念念不忘?两人的情感只是靠尹川的嘴炮以及小说《之南》来之撑,也有些不够令人信服吧!
回忆情节的表现令人失望,让人感觉之华和之南的情感戏部分都有不少的“坑”,但在观影过程中至少还有一个悬念能够吸引人继续看下去,那就是尹川和之南究竟是怎么分手的?张超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可以把之南从尹川身边抢走?但是,当胡歌扮演的张超出场,向尹川讲述往事的时候,却让人发现这是影片最大的一个“坑”,最莫名其妙、糟糕透顶的一场戏!
首先,毒舌君不知道导演设计这场戏究竟有何意义,观众的关注点是尹川和之南好吧,想通过张超了解之南和尹川分手的原因好吧,对张超的心路历程并不关心好吧?但这场尹川与张超的见面戏,充斥着张超的自说自话,讲述自己作为底层小子,对之南这种“天之骄女”的追求,其实没有什么情感因素,而是基于一种心理扭曲的对社会的发泄和报复。但观众的关注点并不在此啊,讲这么多又有什么意义呢?而且这番话也对尹川和之南的情感,以及之南角色形象的合理性造成了严重影响,甚至让人感觉导演的思绪在这一瞬间已经彻底混乱了。
既然张超如此差劲,如此假情假意,那么当初之南是如何看上这样一个人而不惜跟尹川分手的呢?而且张超假装大学生,也许能骗过跟他接触不多的尹川,当之南跟他相处在一起,天长日久难道还会看不出来他不学无术、伪造身份?在回忆情节中的之南,品学兼优、成熟稳重,不可能到了大学之后反而变得这么无脑了吧?死心塌地跟着这么一个渣男!而且张超是这样评价之南的——“无聊的女人,女人味儿都没有,畏畏缩缩的,我看见就想打”,这也让人十分困惑,因为观众在回忆情节中看到的之南,完全不是这个样子啊,而是标准的“校园女神”范儿啊,莫非她委身张超,是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和隐情?而影片对这一切都统统无解,让之南的角色形象显得混乱而模糊,也在之南和尹川的情感关系上留下了巨大的“坑”,如此糟糕的情节与情感设计,毒舌君简直无法忍受!
本文标题之所以说“《你好,之华》是个坑,慎入”,不仅因为影片在之华、尹川、之南的主线情节上大坑小坑不断,居然在支线情节上也有坑!没错,就是之华婆婆的支线情节。之华的婆婆既然跟那个英语老师在一起并不是什么“夕阳红”,而是纯粹为了学英语,又是圣米歇尔修道院、又是凡尔赛宫的,但突然心血来潮学英语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在海外有什么让她心心念念的人?需要学英语来通信?影片对此也是全无解释,也无后续剧情,挖了坑就不填了,也堪称影片的一大败笔!
还有就是虽然本片主要演员的表演都在线,但张子枫能够提名本届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还是让人感觉不够信服,虽然她在上一部电影作品《快把我哥带走》中展现了出色的演技,甚至让人感觉她就是她这一辈少女明星中最会演戏的,但《你好,之华》里给他提供的表现空间实在有限啊,她在“现在时”中扮演的之华女儿就是个功能性的角色,基本没啥演技发挥空间,只有在回忆情节中她扮演的少女之华才算有戏,但表演出小女生面对暗恋对象那种小心思和小伎俩,也没提供多么大的表演难度和丰富程度来供她发挥啊,怎么就提名金马最佳女配角了呢?毒舌君也只能认为评委是综合了张子枫全年的出色表现了吧!单就《你好,之华》这部影片来说,毒舌君感觉扮演之南女儿的邓恩熙更应该提名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她的戏份虽然比张子枫少,但表演空间明显更大,尤其是她面对尹川的那场哭戏,尤为真挚动人,一下子就让人感觉这个演员“亮”了!
综上所述影片的种种问题,《你好,之华》这个片名也就显得异常古怪,整部影片情感戏的分量其实都在尹川和之南的情感关系上,尹川对于之华不仅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任何心动的情感可言,他与之华的通信,也是基于对于之南的思念。所以《你好,之华》这样的片名,到底落脚点在何处、有何意义可言呢?(文/列文)
分享
2021-01-07 17:33:51
2020-11-03 12:01:15
2020-10-29 10:01:37
2020-10-29 10:00:56
2020-10-29 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