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多一个人看,就多了一份自由 – 《一九八四》

入夜的荷

电脑版   2018-10-30 22:01  

小说《1984》写于1948年,乔治·奥威尔肯定算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预言家,他以超越时代的、如先知般冷峻的洞察力预见了壮观的未来世界:冷酷、全能、能够不停修改历史的高度集权专制制度灾难性的未来,他笔下那些既荒唐又恐怖的情景不断照进了现实,而他只用了两个人的爱情故事,就证明了人类内心所有的阴暗。

1956年时曾有人将它搬上银幕,对原著作了很大改动,改编得并不成功。上世纪80年代,芝加哥一名年轻律师马文·罗森布拉姆说服作者的遗孀,取得了小说的电影版权。

1984年10月,导演迈克尔·雷德福准时地把《1984》这部位列“反乌托邦三部曲”之首的小说搬上了银幕,以向这位天才预言家致敬。电影在伦敦公映后,引起一些国家的不满,但观众反响很大。

小说中1984年的世界被三个超级大国所瓜分——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三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不断,国家内部均实行高度集权统治。

男主人公温斯顿就生活在大洋国,他是真理部纪录司的干部,有才华,有魅力,在工作中逐渐对自己国家的最高领袖“老大哥”(Big Brother)产生怀疑,成了思想犯,意图改造世界,推翻老大哥。

电影就是在一片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开始,一群面目狰狞的群众声嘶力竭地呐喊,表达着对叛徒义愤填膺的愤怒,对敌对国咬牙切齿的仇恨,对老大哥无比虔诚狂热的崇敬。

女主人公裘莉亚,年轻性感,有点小雀斑,主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主动对温斯顿表达爱情,狡猾勇敢地安排两人见面的机会。对温斯顿思考的大话题,她一听就犯困睡着,她说:“亲爱的,我只对我们自己有兴趣。”

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她努力搞来一条真的面包、上好的咖啡、真的糖和茶叶以及巧克力,和他一起享受咖啡的香,惊叹巧克力的柔顺细腻,享受着当下,是整个阴暗色调里最温暖动人的一幕,他们见面时那片绿色树林简直让人如劫后余生般地感动。

她一语道破天机:“那些混蛋什么都有”,乌托邦宣扬人人平等,而实际上却是等级森严,特权意味着一切。就像奥威尔的《动物农庄》中写的那样:“在这里所有动物生来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

她就用一顿美食、偷偷化一次妆、穿一次裙子、主动爱一个人这些小小的方式,来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反抗那种铁幕下的奴役。

问题是在一个所有的一切都被奴役的地方,一举一动都被电幕监视着,所有个人的权利都被干涉剥夺,所有的观念、思想都被控制,能用的词语越来越少的社会,温斯顿的反抗显然是以卵击石,加速被摧毁,在“友爱部”内部清洗的思想改造后,最后成了肉体尚在、精神灭亡的“思想纯洁者”。

他的心中已没有人性,没有爱,他也亲手摧毁了裘莉亚,那是对思想罪的最大惩罚。即使他们行动自由了,他和她,不过成了一具行尸走肉。

电影中表现摧毁温斯顿的信仰信念时,似乎少了点书中给人带来的令人震撼的恐惧,有些关键情节没有表现出来,比如日记、新话、温斯顿对奥勃良的复杂感情,比如他寄托在无产者身上的希望。也许二小时的电影在奥威尔的思想面前还是太薄弱了。

奥威尔是少数既是一个好小说家,又是一个好思想家的人,他只用了一句“老大哥正在看着你!”就完全表达出他的思想,将无所不在的监视与控制讲得透彻。

那三句著名的口号:

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

而自由的意思是什么?

“所谓自由就是可以说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承认这点,其他一切迎刃而解。”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