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幂首演文艺片,《宝贝儿》情法之中寻到为人父母的真知 – 《宝贝儿》
句_单单
电脑版 2018-10-19 22:31
随着吴青峰演唱的电影片同名主题曲《宝贝儿》的响起,一部关注边缘人群,关注弃婴和缺陷人群的现实题材影片伴着无奈与叹息结束了。
演员之所以为演员,是需要在表演过程中忘却自己而去塑造一个全新人物的,观影过程中,杨幂让观众忘掉了聚焦于镁光灯之下的她,而呈现出一位既善良淳朴又倔强任性的孤儿江萌。
“目光所及,每个角落都有我。内心深处,温暖从未消失。”吴青峰淡淡唱着,充满了一种现实生活中平凡人的坚强,与《宝贝儿》的气氛十分契合。在近几年杨幂主演的电影中,《宝贝儿》必将是最为特殊的一部,不仅因为她在电影中的角色形象大胆突破自己,更主要是电影充满了灰绿色基调。
这种灰绿色的基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实社会中的灰,另一方面是充满希望的绿。故事主要讲述因为严重先天缺陷而被父母抛弃的弃儿江萌拯救另一个被父母宣判了“死刑”的缺陷婴儿的故事。在这个拯救的过程中,婴儿的亲生父亲、医院护士、警察所表现出的即是社会现实中的灰色。而江萌拯救了孩子,被护士追问:“你为什么要救这个孩子,就是因为她和你很像吗?”江萌认为这个孩子她有权力活着所表现出的即是代表生存希望的绿色。
影片的张力并不在于道德或法律层面的是非,而是在于社会现实环境之下,对于生命的争辩。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孩子,可在万般无奈之下,总会有人放弃自己的孩子。据2012年卫生部数据统计,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在5.6%左右,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数约100万例,平均每半分钟就有一个出生缺陷儿降生,这些孩子与所有普通人一样,都该有继续生存的权利。
故事的催泪部分也正在于此,郭京飞饰演的婴儿父亲,决心放弃治疗孩子,而杨幂饰演的弃儿决心拯救孩子。这当中究竟哪一方是对是错,基于法律层面,电影结局给出了答案。可是,在道德层面,电影留给人们的思考仍在继续。
曾执导过电影《青春派》而获得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的刘杰导演,在这个故事的前半段有着出奇的克制与内敛,朴素的镜头之下,将杨幂扮演的江萌呈现在观众面前。
江萌作为弃儿,在寄养家庭年满到期时,不愿与养母分离;处处为养母着想,照料其生活起居;找工作屡屡碰壁但执意要将中介的介绍费追讨回来;即使明知身有缺陷也不愿委屈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既有温柔善良的一面,又有倔强自我的一面,一个从小不被感知到爱的人物就此立住了。正因她从小获得的爱少之又少,所以她才格外珍惜寄养家庭的养母之恩,也正因她从小被人遗弃的悲惨经历,她才铤而走险去拯救素不相识的孩子。
社会现实中的灰显得阴冷压抑;反观江萌这个弱女子的内心世界,显得坚强又强势。导演对于江萌的行为、意念、状态都仅仅是点到为止,既不过多的点评是非对错,也没有过多的煽情,更多的留给观众看完电影后自己去思考。
最终有一场杨幂与郭京飞的对手戏令人印象深刻,有的观众会跟着感情走,有的观众则会思考情与法背后的碰撞。想救这个孩子的人,触碰了法,出于善念。孩子的亲生父亲去放弃了这个孩子,因为考虑到这个孩子的未来。其实对于每一个父母来说,孩子的每一次摔倒和爬起都是富有意义的。生育的意义绝不是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强。
生活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模样,父母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只是让时光变得更悠然也更铭心。电影《宝贝儿》在情与法的拉锯中,让观众体会到了为人父母的真知:做父母的,再苦再难怎能嫌弃自己的孩子麻烦呢!
分享
2021-01-07 17:33:51
2020-11-03 12:01:15
2020-10-29 10:01:37
2020-10-29 10:00:56
2020-10-29 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