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中国足协史上最严“大调控”,意在终结金钱驱动的“恒大模式”?

上观新闻

电脑版   2018-10-18 00:16  

国足的表现更有民族认同感,这是俱乐部成绩无法取代的。中超也确实出现了拜金主义现象。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恒大模式的症结是不培养球员,只是其他俱乐部优秀球员的搬运工。

不差钱的恒大从其他俱乐部接连引进郑智、郜林、冯潇霆、曾诚等球员,至今还是主力国脚。尽管恒大足校开始涌现人才,包括恒大此前曾宣布要实现全华班,但球队在夏窗再度引进塔利斯卡、保利尼奥的做法,显然再度回归纯资金推送模式。

中国足协:

严厉打击签字费、阴阳合同、逃税漏税

针对近年来职业俱乐部投入加剧入不敷出、球员工资和转会费虚高等问题,中国足协将借鉴欧足联和日韩职业联赛在财务监管上的成功经验,参照日韩职业联赛俱乐部投入和球员工资水平,设置俱乐部总支出限额和球员工资限额,并将继续执行引援调节费政策。

同时,鼓励俱乐部通过自身经营增加收入,增强造血机能。中国足协将研究出台职业俱乐部财务监管规程,加大对俱乐部财务审查和监管力度,严格规范管理球员劳动合同,严厉打击签字费、阴阳合同、逃税漏税等违规行为。

实施俱乐部投入限额、球员工资限额和转会费限额政策,治理高价引援和球员收入过高等问题,抑制俱乐部非理性投资,全面降低俱乐部办足球成本,促进职业联赛健康有序发展。

中国足坛“阴阳合同”背景

(来源:体坛周报)

“阴阳合同”始发于1997年的前卫寰岛时期,泛滥于2003年的甲A末年及2004年中超元年,在2006年的多种纠纷中达到高潮。

阴阳合同的产生,还要追溯到当年足协制定的球员年薪不超过100万的规定。为了留住或吸引核心球员,俱乐部只好把符合规定的阳合同在足协备案,而私下执行更高年薪的阴合同。

限薪令本意是好的,但按下葫芦浮起瓢,阴阳合同成为损害中国足球的幽灵。

职业化20年来,面对中国足协的三次限薪令,除长春亚泰外,大多数俱乐部从未真正执行过。

亚泰一直坚持球员顶薪不超100万的规定。但在2013年二次转会时,为了保级,他们从鲁能租借来赵明剑,6个月的工资为税后130万元这才打破了过去17年的坚持。

当年恒大和青岛为刘健大“打”出手,阴阳合同的问题被暴晒于天下。

青岛中能和刘健的阴合同,正是中能俱乐部挽留核心、队长刘健的结果。当初签订至2013年12月31日到期的3年合同时,刘健的年薪只有80万元,2013年为了给刘健加薪,防止刘健转会,中能把刘健的薪水从80万元大幅度提高到了260万元,双方签订一份新的变更协议。只不过,这份合同没有拿到中国足协备案。

当年,中国足协不仅规定球员年薪不能超过100万,还要求奖金、补贴等不能写进正式的合同中,这也令各类阴合同五花八门。

除限薪令,足协还规定转会费不超过500万,因此,李金羽、祁宏、郑智、李玮锋等当年的标王,标价都是490万或500万。不过,这只是表面数字,这些标王真正的转会费,分别是1300万、950万、1250万、1000万,这也是“阴阳合同”的结果。

限薪令本意是好的,但却让俱乐部“钻了空子”,导致阴阳合同成为损害中国足球的幽灵。

(本文略有删改,点击文末“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