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我要去远方》 每个人都面临着人生关口,但心不能迷失方向 – 《我要去远方》

田金双

电脑版   2018-10-17 02:35  

《我要去远方》:每个人都面临着人生关口,但心不能迷失方向 

文:田金双

入场之前,我在朋友圈推荐这部电影时如是写道:“我要去远方,心却没方向。”这句话与影片无关,更自己真实心态的表达。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又如是写下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面临着人生关口,但心不能没有方向。”

相比他片,青春、成长和、励志、反省是《我要去远方》这部反映地震人题材片的精神主题。可以说,这部题材独辟蹊径的电影小故事大命题,从头到尾都传递了“不忘初心”这一人文情怀。尽管该故事反映的是几个地震人的情感经历,但内容鲜活,平朴中不青春飞扬,处处弥漫着诗意和爱情。

有人说,除了远方,我一无所有。还有人说,除了诗意,我还有远方。我本人反倒觉得,更多时候,之于远方,更多是种诗意的怀想。但所有这一切,到了《我要去远方》中刚毕业的杨凯眼里,都是一种情感迷失后的精神逃离。大学实习期间,胸无大志的他跑到龙潭地震监测台实习。实习期间,他却一心想回北京与女友李丹团聚,甚至,使劲浑身解数试图逃跑中杨凯唯一的“追求”和人生目标。不过,这一切,都随着老台长安杰和女同事廖星的出现而改变。

可以说,从数次逃跑到逐渐融合到偏远山区的地震监测工作,杨凯重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所爱,真正找到自我。而就《我要去远方》这部电影的情绪和节奏来看,平实、写实中不乏诗意和温情,就像影片中山民吟唱的那首老山歌,千回百转,沁人心脾,感同身受。

纵深分析,《我要去远方》虽是地震人题材片,但反映的却是就业之痛、情感焦虑、人生信念等诸多问题。老台长安杰在地震监测站一干就是数十年,甚至就连儿子结婚也不能前往,坚持驻守阵地。廖星本是留学海归,自愿留在偏远山区工作,却要面对流氓的骚扰。而杨凯刚刚实习,就面临着女友的精神背叛,惶惑之间不知如何做抉。在这个很小很普通的地震监测小站,每个人都面临着人生关口。不过,幸好最后,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宿。

影片中,安杰堪称老一辈地震人的典型代表,地震监测工作于他来说,更多是一种使命和情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说的就是这样老一辈的地震人,对于事业,他们无怨无悔;而之于廖星,自愿留守更多对父亲的怀念和人生表达,她是中国地震人的中坚力量。而之于胸无大志的杨凯本人呢,从迷失方向到找到自我,从不成熟走向成熟,此中内心锐变。他们就像人生中的你我。

我甚至觉得,这部《我要去远方》是温暖的治愈系,对所有经历过情感阵痛或悲伤的人均可精神疗伤。当然,前提是你要正视自己的伤口,又不能表现得无动于衷。所以,当我们看到影片中杨凯坐在树上孤独地张望时,感到内心的孤独和忧伤。看到杨凯和廖星骑着摩托车在林间诗意穿行时,又品味到浪漫满怀。结尾时杨凯将离时,转身飞奔寻找廖星的瞬间,让人体验到一种突如其来的诗意之美,就像我们突如其来遭遇爱情却又不错过。平朴细腻,没有太多的掩饰,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