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刻意的煽情,这样的“地震片”暖哭了! – 《我要去远方》
桃妖不是妖
电脑版 2018-10-15 20:14
文| 桃妖不是妖
一说到与地震、与地震人相关的电影,很多人想到的都是诸如《唐山大地震》里满目疮痍的大地,在废墟中或哭嚎或拥抱的人们。但在10月16日上映,由孙传林执导,何为、魏嘉镁、贺云庆、韩伯维领衔主演的《我要去远方》中,导演却反其道而行之,在轻松明快的氛围中通过一个胸无大志,只想拿实习证明走人的大学生的成长,讲述了青年人对于未来的迷茫恐慌,老一代地震人几十年如一日在岗位的坚守。
没看电影前,以为题材这么 “正”的电影看起来会很枯燥,实际并非如此。
故事主人公杨凯是当代很多年轻人的写照,他衣着时尚钟爱流行文化,来到这个偏远的地震台实习只不过是和家长赌气,一时任性的选择。当他真的置身于这个打电话得爬树,出行全靠摩托,还要每天在山地树林爬上爬下,一个不小心就会有生命危险的工作环境时,他整个人瞬间“崩溃”。再加上同学的怂恿,女友在社交软件透露出“红杏出墙”的可能,里外压力的刺激下,他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花式逃跑。“要不是说杨老师是高材生呢,逃跑的办法都用了十种”,从地震监测台台长老安的调侃中不难看出杨凯为了逃跑真是使出浑身解数。
在很多人心中,地震工作总带有一定的神秘性和庄严色彩,毕竟每次他们出现都是在一些抗震救灾的现场,或是震后疏导、安置工作中,但实际上他们的日常生活非常单调乏味。以老安为例,除去给村民们进行一些宣讲,进行疏散演练外,他更多时候还是在办公室做实验,研究相关文献,以及在树林进行日常勘测、记录数据等。观测点一般设置在人烟稀少的荒山野岭,有时还要背着几十斤重的器械上山下山,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更让人心酸的是,因为工作环境苦、医疗环境差,他们不得不忍受与妻儿长年累月的分别,在思念中守护着这一方土地。
在坚守的人越来越少时,杨凯的到来为老安的生活注入鲜活的变化。明知道他是个不安分的主,他还是纵容着他的任性,给予他很多肯定。某种意义上,他甚至把对儿子虎子的思念和愧疚转移到杨凯身上。他会像父亲一样关切他的情感变化,逃跑失败时也会送上变相的“嘲讽”。而当我们真的习惯老安和杨凯之间这种搞笑又温馨的相处模式时,儿媳妇寄来的一封请柬,瞬间把老安打成患得患失,担心儿子不愿意接纳自己的稍显懦弱的父亲形象时,影片给人的内心冲击是巨大的。
另一方面,与杨凯完全相反,本是留学回来有着高学历的廖星向我们展示了当代青年更有责任感的一面。她并没有留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去过自己的精英人生,反而来到偏远的龙潭做地震勘测员。这样的魄力,和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或许是让杨凯渐渐喜欢上的理由吧。
没有刻意的煽情和渲染困难,《我要去远方》暖心而可爱。在向我们展示更多地震人工作的日常之余,也让我们感知到这片土地的静谧和神奇。电影虽质朴,却非常用心。在此向一代又一代,将自己奉献给散落在全国各个角落的地震台站和防震减灾事业的人们致敬。
分享
2021-01-07 17:33:51
2020-11-03 12:01:15
2020-10-29 10:01:37
2020-10-29 10:00:56
2020-10-29 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