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影 张艺谋的艺术精品 文/王珉 – 《影》

珉的情书

电脑版   2018-09-30 02:21  

影:张艺谋的艺术精品  文/王珉

古今中外,艺术作品中有关“影”的精品不胜枚举,譬如鲁迅的《影的告别》和柏拉图的《理想国》等。只要有光,影始终粘在身后,不管人们如何卖力甩开步伐前行,影依然寸步不离。集古装、动作、战争等元素的《影》恰如其分,“国师”张艺谋不再沉湎于宏大的商业巨制,而是回归古典的传统艺术。他用黑白色调讲故事,将一个从小就被秘密囚禁、当作影子替身的小人物境州,通过磨难抒写其努力寻回自由的思想顿悟。

顾影自怜的故事形态

《影》的题材源自《三国·荆州》,将“大意失荆州”的典故合二为一,使得境州之战有了架空的人设,如黑泽明《影武者》武田信玄的影,也像是莎士比亚悲剧式的人物。“影”的核心概念奠定了全片的情感基调,人物嘴脸表里不一,将片中的三位主人公——主公、都督和影子境州的性格烘托出来。三个不同阶层的人,不是利益共同圈,没有同理心和同情心,也没有非黑即白的善恶,只有权和利的争夺,他们互相掣肘相互利用。

沛国内忧外患,内是朝野针对战争与否争执不断,外是以杨苍为首的敌军长期霸占境州。都督启用影子替身境州,并将他取名为“境州”,都是意在收复失去的境州之地,顺势篡权。暗流涌动的权利舞台中,都督已受伤孱弱得接近废人,而病态羸弱的形象,正是彰显其暴戾的本性,意图在幕后“操纵棋盘”。但主公也并非委曲求全的昏君,每与影子境州对峙时,精明的眼神善于权谋和伪装。

《影》的本质和独到之处,在于挖掘阴谋背后的根源——权力和欲望,被权欲吞噬的灵魂互相算计,最终走向盛大的死亡。影子境州不停地在朝堂权利的游戏中挣扎,努力活下去,唤起他长期寄人篱下、个人意识的突然觉醒。他不再是老谋子描绘的为家国牺牲的小人物。经历都督和主公的两次欺骗,他的心更像是都督的真身。而都督,却成了真正被隐藏的影子境州。当影子境州成为真身时,他再也不是从前的自己,学会伪装,学会将主公的权力和对女人的欲望牢牢攥紧。

全篇的叙事线索,都来自影子境州长期被都督压制,那种似是而非的感情病态。都督和影子境州之间是合作伙伴,也是对抗体。影子境州慢慢成长转变,成为彼此存在的唯一证据。人心如影亦正亦邪,错综复杂的人物情绪和性格,对立起假象和真实,凸显虚实的故事性。

真身和替身,一真一假两颗棋子的博弈,在密不透风的对峙中,在黑与白的虚实间,在刚猛与阴森的血肉里,反转着爱恨暴力死亡,那是动物的求生本能,是战后余生的觉醒,像水墨丹青中的一粒砂。

烛影斧声的美学视听

成语“烛影斧声”的典故,来源于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发生的千古谜案。《影》同样写实了这样的悲剧,在片末达到戏剧冲突的顶峰。影子境州破解杨苍三合速杀后返家,却被都督追杀,又被主公解救作为英雄邀回朝堂。在这个狭小黑暗的朝堂之上,最后只剩四人——主公、都督、影子境州和都督的夫人小艾。

幽闭空间恐惧症下,先前埋下的各种伏笔都逐渐爆发。都督没被主公派的刺客杀死,却“反其道而行之”,假扮刺客在朝堂之上刺杀主公。最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影子境州在极端情况下,为了复仇刺杀两人丝毫没有动摇,而是骤然发生的。他的灵魂是孤独的,他被权力玩弄,刺杀属于全片最大的情感爆发。他的生命是微不足道的,随时如蝼蚁般会被碾死,承载着厚重的悲剧分寸感。除了小艾的温暖和怜悯,他一无所有。而小艾终究没能等到那个最好的人,不是都督,也不是原来的影子,而是“忍痛做恶”的境州,这是电影最精彩的高潮。当镜头切换到苟延残喘的都督时,濒死的他看到两个影像——左边是面目狰狞的影子境州,右边是夫人小艾和影子境州交欢时的场景。这是人性的拷问和戏中戏的反转,也是都督和影子境州身份的置换,真身和替身浮萍般的命运,惺惺相惜互为表里,相互之间的“读心术”,成就对方,也毁灭对方。

压抑冷色调的黑白符号,水墨烟云舒卷的渲染,水墨的服饰、太极、书法和屏风等意象,带来视觉的纵深感和意识流,渲染情绪如片中连绵不断的雨水。“山色空蒙雨亦奇”,贴合张艺谋独特的个人色彩,他将“实”的故事,搬到“虚”的舞台布景呈现,正如《影》的90分钟纪录片《张艺谋和他的影》突出实验性,将黑白之间的美学展现得淋漓尽致。大黑大白的效果,带来“彩色黑白片”的感官,恰似经典的惊悚电影《黑色大丽花》,用彩色片的摄影拍摄沛殿之外的重峦叠嶂氤氲山水,那种虚拟的水墨历史时空,高饱和度的单一色块,渲染人物环境和情绪,这种美学形式感与《影》的气质不谋而合。

刀光剑影的意识表演

张艺谋喜欢诺兰,将《敦刻尔克》的极简主义贯穿始终,《影》表演的话剧形式像是《满城尽带黄金甲》和《王的盛宴》,用形式感和极简主义取代架空的历史。

电影的“麦格芬手法”在于,击败杨苍为首的敌军扭转局势,境州的收复,成为了《影》的终极命题。镜头凌厉冷冽地呈现中国传统武术的动作戏,死士的沛伞大军攻城,冷兵交错凄风苦雨。与此同时,影子境州和杨苍在峡谷间的太极船板对打,阴阳制衡的动作放置在特殊舞台上,延续了张艺谋动作大戏的看点。两人背水一战,以连绵的雨凸显恐惧和杨刀的速度。以古筝的音韵,配合沛伞与杨刀的刚柔相克,比武时的站位和走位,甚至打斗时的姿态和身段,那种阴柔的轻功和帅劲如仪式感。不论是一对一决斗,还是群体巷战,动作戏快准狠。沛伞高速旋转飞出的暗器与弓箭的对决充满想象力,杨苍和杨苍之子皆被割喉刀刀见血,带着鲜明寓意的影像风格,形成了除黑白色之外的第三种颜色——鲜红的血色。

邓超完成了《奔跑吧兄弟》中流量明星的华丽蜕变,在《影》的男权斗争碰撞中更超越自我,他一人分饰两角——真身沛国都督,和都督的替身影子境州。因受伤两个角色身形存在差距,邓超像是“弹簧人”诺兰,先拍都督的戏份,短期增肌20斤,打造肌肉健硕的影子境州。又在两个月时间内,迅速减肥40斤,塑造出身体消瘦的病态都督。在《影》的90分钟纪录片《张艺谋和他的影》用心还原片场的拍摄,大部分时间两人没有交集,而在双人镜头同框打斗的身体接触中,跨越时空的对手戏,却在后期画面合成难度很大,必须由替身进行大量排练,且容不得动作和情感上的偏差。《影》成片时,宛若两人表演,却又有着微妙的神态关联。

张艺谋精心而富于创意地制作的电影精品,许多都成为时代经典,他对光、色彩、构图和运动的考究,成为中国戏剧美学典型特征——《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红灯笼,《黄土地》如同他老家陕西的土质黄,《英雄》的金黄树叶,《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金色皇袍,《十面埋伏》的蓝绿色服装,《金陵十三钗》的灰蓝色衣裳,《十面埋伏》牡丹坊的“敦煌色”,都被他用到极致,而在该片他将色彩转为黑白。另外,还刻画了许多中国传统元素:太极、阴阳、山水、琴瑟、对弈等,“东方特质”文化输出意味的大制作,使得其武侠艺术品更显纯熟老练,正如经典的《英雄》,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民族智慧和文化自信。(影评原创,未经作者允许,私自将文章用于商业用途,一经发现一切法律后果自负。)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