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推荐给被原生家庭所困的人观看 – 《野兽》

微信野评人

电脑版   2018-08-24 10:16  

本文是从剧情出发所作的分析,因此不适合还没观看的朋友阅读。本片虽然在IMDB上被列为R级,但在我看来并没什么可忌讳,只是节奏慢、较文艺,适合对文艺片和社会问题剧有兴趣的朋友一个人静静观看。


本片探讨了人在面对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阶段时的『站队』问题:


1、面对过去,是否应该站在自己这一面?

影片女主角小时候用剪刀扎过一个女同学,导致被退学,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一直被视为问题少女,亲戚朋友表面笑嘻嘻,心里扔对她区别对待,生日party如火如荼,处在快乐中心的却不是她。


由于生长在传统保守的清教徒家庭,生活中的清规戒律约束了她对此事的真正反思,她只是感性地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不对。影片进展到后半段,由于受到家庭、男友等事件的多重刺激,她内心的愧疚感渐次加重,驱使她鼓起勇气,亲自去向那位被她扎过的女同学道歉,这是二十年来她首次出现在那位女同学面前,结果比较遗憾,她由于措辞未经修饰,激怒了女同学,被对方赶走。请注意,我这里特意用了『措辞未经修饰』这个说法,因为女主角说出那句『对不起』之后,她才发现此次虽然名为道歉,其实内心深处依然不甘心——她不觉得自己是错的。这很好理解,换成是我,即使当年的确是我错了,经过二十年的压抑和屈辱,我也会认为我已经赎罪了,我没有错。


2、面对现在,是否应该站在男友这一面?

男友是女主角脱离现有生活的催化剂,她觉得自己年纪轻轻,不该因为小时候的一个过错而把大好岁月用来伺候家人。当然,家人之间互相照顾无可厚非,但女主角的家人尤其是她妈基本把她当丫环使,稍微做错点事轻则摆臭脸,重则厉声责骂,好像她就活该这样过一辈子,这就很过分了。女主角不甘心,和身上有『野味』的男友逃出了大家庭的藩篱,去往荒郊野外过上了自由自在的开心日子。


这时候英国这个老牌基督教国家传统保守的社会机制开始运作起来,在亲戚朋友的发起下,执法体系介入到两个年轻人的小日子中来,轻轻松松的以扑风捉影的杀人嫌疑,夺走了女主角的幸福。女主角像疯了一样守护自己得来不易的幸福,和家人斗,和媒体斗,和诱供的警察斗。毫无疑问,这个阶段的女主角认准了男友就是她的一切,任何试图把男友带上手铐的人都是她的敌人。


3、面对未来,是否应该小两口站在一块儿?

最终女主还是和男友在一块儿了,但是此时两人的关系已有裂痕,女主角因为男友的暴力倾向,加上自己在梦中对儿时那起事件的复盘,悲哀地感觉到男友并不是她想要的幸福,她不留后路地切断和家人的关系,最终扑向的是另一个深渊——男友只不过是男版的自己。不安全感再度弥漫全身。


但是她毕竟历经了二十年的磨难,她舍不得断然舍弃这份幸福,于是在最幸福的海边晚餐的餐桌上,她试探了男友,最终证实了自己的感觉。这个感觉是否符合事实正确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女主角认为是对的。于是她亲手结束了这个她觉得只是镜花水月的幸福,继续一个人走上了回头路。



所以这个片子说的是,我们的选择来自我们的缺陷,我们的缺陷来自我们的童年和成长环境,我们可能认为自己站队正确了,但过了一个阶段发现并非如此,此时的问题便是我们勇敢纠正从头再来,还是拥抱错误继续活下去,片中女主角的选择显然是前者。


要避免因选择导致的遗憾有两个办法,就拿片中女主角来说,要么将错就错,接受内心所认为的不完美,和男友远走高飞,要么对命运俯首称臣,在家人假模假样的亲情中过完循规蹈矩的一生。个人认为第一种更可取,因为她只要逃离那个岛屿,切断和过往的联系,那她今后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即使再重复一遍前面三十年的悲剧,也比家中的一潭死水强,更何况未来还存在很多变量,究竟结局如何犹未可知。


这是一部英国片子,有很浓的书卷味,节奏、氛围都不像美国电影那样激烈、抓人,但值得细细品味。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