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九层妖塔”旁古墓被盗案告破!追缴文物646件

央视新闻

电脑版   2018-08-20 08:14  

盗墓团伙落网 珍贵文物被追缴

3月17日下午1点,警方的抓捕行动在都兰县正式开始,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同时,在西宁同步开展行动的抓捕小组也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

3月18日,盗墓团伙组织者之一孙某林也被抓获,随后青海警方在各地公安机关的协助下,将漏网的14名犯罪嫌疑人抓捕,其中包括两名公安部A级通缉人员韩万里、王建韬。

最终“3·15”案犯罪嫌疑人26人全部被抓捕归案,追缴回了被盗掘的全部文物,其中包括很多造型精美的金银器皿、配饰、首饰,以及一些玛瑙容器等,经过警方最后清点,这批被盗文物共646件。

经国家文物部门鉴定,这批文物所属年代大约在唐吐蕃年间,墓葬主人不详,文物的价值极高。

盗墓惯犯相互勾结 作案手法隐蔽

近几年,警方通过对以往盗墓案件的总结发现,当地盗墓活动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本地人和外省人互相勾结,屡次对古墓葬群实施盗掘,大量文物被倒卖。

警方对抓获的犯罪嫌疑人进行了审讯,通过这些人的供述,警方逐渐勾勒出了整个盗墓团伙的组织架构。

夏某某太是都兰县本地人,为该盗墓团伙的组织者之一,主要负责选择盗墓位置,而山东籍的出资人孙某林就是他找来的合伙人。

孙某林利用之前倒卖文物建立起来的人脉关系,前后纠集了两拨具有盗墓经验的河南籍人员,从2017年11月开始,这个临时组成的盗墓团伙开始在热水墓葬群实施盗掘行为。

通过文物部门的鉴定,以及对犯罪现场的勘查,警方认定此次被盗的文物全部来自血渭一号大墓东侧平台的一座石框墓。

青海省海西州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 卢成章

3月18日,我们带着犯罪嫌疑人来指认现场。我们来到现场这一块是平的,看不出来盗洞。通过犯罪嫌疑人指认之后,我们确定这里是中心盗墓现场。

经过犯罪嫌疑人指认盗掘现场,警方对当时的盗洞进行了原样恢复,在这个长约1米2,宽约60公分的狭小空间内,当时容纳了两名盗挖者。

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公安局副局长 胥新凯

他们分工比较固定。有挖洞的,有挖洞之后用绳索绑着桶往上提土的,有把土装到袋子里的,有把袋子背出去倒土的。这个土不会堆到墓葬口、盗洞口,而是把土撒到离盗洞比较远的地方,让人看不到。

除了挖洞、运土的这些人之外,盗墓团伙还有负责望风和开车的。另外,为了尽量减少外界的注意力,盗墓团伙中的外省人员都住在本地同伙家中,只有夜里进行盗掘活动的时候才出门。

从去年11月开始,在夏某某太、孙某林等人的组织下,先后有两批盗墓团伙在“血渭一号墓”周围进行3次盗掘。最后一次,经过两个晚上的盗掘,盗墓团伙挖到了有价值的文物。

多措并举 加强文物保护力度

盗掘古墓案发生后,国家文物局、青海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相关部门严格落实文物安全防范责任,严厉打击盗贩文物违法犯罪活动,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目前,海西州政府已经为“3·15”案件后续工作拨付了专项经费,成立了都兰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文物保护中队,并且为热水乡增加了5名专门警力;在人防的基础上,当地公安机关还加强了文物保护的技术手段,高清探头、地波报警等先进技术投入使用。

另外,当地文物管理部门还成立了热水墓群保护站,对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进行轮班蹲点值守,还在周边乡村开展文物法治宣传活动,向周围群众普及文物法律知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