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深到骨子里的教养,愿你我都有

央视新闻

电脑版   2018-08-04 00:19  

乘坐公交、地铁、高铁,遇到其他乘客大声打电话的情况,你会怎么办?而你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呢?公共场合的细节处理,往往最体现一个人教养。教养是你递给他人的一张名片——教养“事小”,因为它可能只关乎一些小细节;教养又“事大”,推己及人,刻在我们骨髓里,衡量着一个民族的素质。教养这张名片,你会怎么展示呢?

教养

是你递给他人的一张名片

如果没有展示好

可能会这样

日前,英国一知名主持人在中国乘坐高铁时,遇到身后乘客大声打电话,于是他用手机录下视频并上传到了社交媒体,引发网友争议。

有人认为,在公众场所大声喧哗,就该被曝光;也有人认为他应该当面劝阻,而不是把当事人的视频直接发到网上。

但对于在公共场合不顾他人感受持续大声讲话的行为,大多数网友都表示反感。

(央视新闻网友留言)


而好的教养

留给别人的不仅仅是好印象

更是一种温暖

教养,是根植于灵魂的修养

在天津地铁三号线上,一名男乘客在车厢内肆意剥蒜,并不时将蒜皮吹落到车厢地上。一名身着校服的女孩蹲下身子,默默把蒜皮都收在了自己的手中。

教养,是让人敬佩的自我约束

贵阳的一家商店里,一对从工地归来的夫妇买东西,怕沾满泥的鞋弄脏地板,丈夫脱下鞋进商店买东西,妻子则守在门口等待。

教养,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地铁上,一位年轻妈妈怀里抱的孩子睡着了,她怕孩子踢到别人,也怕孩子的鞋子弄脏别人的衣服,就用手捧着鞋子,一直到下车。

教养,是内化于心的榜样

北京地铁上,一个孩子因为身子不适吐了,孩子爸爸赶忙鞠躬给大家道歉,然后蹲在地上用纸将地面清洁干净。

教养,是猝不及防的小温暖

一个5岁的小男孩,看见有位阿姨带着孩子要进门,他赶紧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撑着玻璃门,让大家方便进入。

教养,是无需提醒的自觉

山东聊城的马路上,一辆洒水车经过水果摊时,工作人员及时关了水阀,等过了最后一个摊位才又重新打开水阀。

《深到骨子里的教养,愿你我都有》

作者/毕淑敏(节选)

教养不是天生的。

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骨瘦如柴,不过这话似乎不能反过来说——一个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他却能够很有教养。

教养不是天生的。一个小孩子如果没有人教给他良好的习惯和有关的知识,他必定是愚昧和粗浅的。当然,这个“教”是广义的,除了指入学经师,也包括家长的言传身教和环境的耳濡目染。

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

你说你有钱不成,得拿出一个资产证明。教养的证据不是你读过多少书,家庭背景如何显赫,也不是你通晓多少礼节规范,能够熟练使用刀叉,会穿晚礼服……

这些仅仅是一些表面的气泡,最关键的证据可能有如下若干:

脸面可以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在的健硕才是力量的象征。

教养是不可一蹴而就的,教养是细水长流的,教养是可以遗失也可以捡拾起来的。教养也具有某种坚定的流传和既定的轨道性。

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在某种程度上,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

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光片子。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在的健硕,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 视觉志

图片/视觉中国

你认为哪些细节体现教养?

点击「写留言」分享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