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暑期档的超级战争片——《浴血广昌》 – 《浴血广昌》

电影符号学

电脑版   2018-07-30 12:10  

从前年年底大火的《血战钢锯岭》开始,战争片成为了影院中的常客,给观众带来了其他类型影片所不能带来的震撼感。《战狼2》燃爆去年暑期档,给国产战争片树立了一个标杆。在建党节来临之际,献礼影片《浴血广昌》上映,看过提前点映场之后觉得这部影片是真不错。制作精良,故事情节丰富,让人肾上腺素飙升。

作为一部献礼片中的诚意之作,《浴血广昌》把人文情怀与爱国主义相融合。影片以1934年的“广昌战役”和“高虎脑战役”为历史背景,讲述了红军长征之前与国民党的最后一次激战。在这次战争中,影片的主人公赖婆婆送她的五个孙子加入红军大队伍,用细腻的情感描写去突出影片想要传递的人文情怀。

与其他同类型影片一样,《浴血广昌》中几乎是从头打到尾,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战争戏,红军与敌军在树林、荷塘中大打出手,有细致之处的动作与神态镜头,同时也不乏天宽地阔的大场面攻坚战,让人十分过瘾。

除了战争片惯有特点之外,《浴血广昌》中的人文情怀也是一大亮点,再现了时代大背景之下普通民众对于红军的热爱与支持,军民一家亲由此展现。在那个年代,支持红军作战是一种潮流,有志之士都甘愿投身于战争之中,明事理的长辈也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参与其中。

影片中带给我泪点最多的赖婆婆,扮演者是凭借《红色娘子军》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影后”的祝希娟。年事已高的赖婆婆和他的孙子们承包了片中所有的泪点。在知道三个孙子已经先后牺牲、小孙子生死未卜、另一个孙子则为了保护撤退部队而顶着全村骂名炸祖上的桥时,赖婆婆没有喊天哭地,而是简单的继续编织草鞋。越是表现的不经意,就越能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之感,不知不觉间红了眼眶,感动于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与奉献,也感动于像赖婆婆这样的中国穷苦老百姓。像赖婆婆这样的人绝不是个例,而是中国战争年代的社会缩影,大家把所有期望都寄托于红军身上,全力以赴的支持作战,渴望和平生活。

除此之外,参加红军的五兄弟之间血浓于水的兄弟之情、三孙子与军医何医生之间的爱情也显得弥足珍贵,在当时那样的大背景之下,大家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所以才会努力的珍惜当下,努力的想要活下去。

感动于片中人物的奉献精神,同时震撼于影片的精良制作。

从开头到结尾,九十多分钟的影片里,枪林弹雨的声音贯穿全片。声与炮声时不时响,配合红军与敌军刀拼的画面,让人热血沸腾。影院音响的配合之下,枪炮声更加真实,有强有弱,由远及近,无论是大环境中的背景音还是近处仔细听能听出来的喘息声,都是《浴血广昌》的诚意所在。

《浴血广昌》电影外景采取实景拍摄,去到了红色苏区抚州市广昌县,是原中央苏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多战役的主战场,更能让观众走近历史事实,从而深切感受到战争残酷与当时民众的疾苦。

生活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很难想象到战争的场面与战乱所带来的民间疾苦,正是像《浴血广昌》这样的影片将历史事件高度还原,才能让我们做到不忘历史不忘初心,从而更好的珍惜现有生活。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