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大厦之将倾——《危楼愚夫》随感 – 《危楼愚夫》
饮水侠
电脑版 2018-07-25 18:07
(内含剧透,防剧透可以直接跳至章节3)
俄罗斯电影看得不多,这次着实被《危楼愚夫》惊艳了一把,深感:
扶楼易,扶心难。该片讲述的是一个老实的水管工维修时发现了一栋即将倒塌的危楼,如何维护正义的故事。全片充斥着讽刺与挣扎,将黑暗面的遮羞布撕得粉碎,直面丑恶,绝望得完全让人喘不过气来。尽管都说社会与人性,但这种绝望与《迷雾》对未知恐惧的绝望、《活埋》对求存无助的绝望却不相同。
1.我还没用力你就倒下了——《西游记后传》
本片从第一个镜头,便开始了蓄力。
开始不到10分钟,就出现了老房现状、老房居民现状、老房内寄生虫打人、老房与政府新建建筑的对比、家人建议迪马考试前贿赂、妈妈神吐槽、警察不会管等一波吐槽的暗面。
出现了大人勉强下咽的晚餐表明大人已经接受适应了这种生活,而小孩不吃却表明追求美好的天性、未经打磨的性格以及茁壮成长的希望等一波隐喻的灰面。
但同样也出现了迪马坚持自己考试、爸爸要妈妈让开、爸爸修过几百次长椅、爸爸让迪马自己做决定等一波点赞的光面。这决定了本片的基调,也似乎预言了迪马接下来的命运。
仅仅才10分钟而已。
然而,愈往后看,后背愈凉。
2.他不是不能管,而是不想管,你不管,我管——《西游记后传》
本片每一句台词,都值得玩味,不仅包罗万象,还蕴含了导演、编剧内心积累已久的吐槽能量。
不过,本片让我印象最深的画面并不是妈妈、妻子的吐槽,不是市长及其丈夫等人为首的官僚们的一些列神操作,不是那些“需要的不是修管子而是修脑子”的危楼居民们的神逻辑,也不是迪马被抓、坚持回去继续叫人离开、最终被群殴倒下,而是迪马否定家人的质疑后决意前往市长生日派对,穿着红外套(除时市长外唯一一个穿暖色衣服的,与整片冷色调氛围成对比,和《辛德勒的名单》类似)孤身一人走在寒夜街道的那段,再加上悲怆的配乐,热血而寒心。比《热血高校》中泷谷源治一人行变百人行那段更热血、比《杀生》中牛结实被杀心更寒心。
另外一个片段也很有意思,就是迪马初见市长时正在酒醉金迷大佬们,与《暴力街区》般任其自生自灭的那些危楼居民成鲜明对比。殊不知,当年国军在抗日保卫马当时,也曾因大部分守备军官参加长官组织的训练班的结业典礼导致香口失守(有待考证)。接下来市长与各部长召开分锅、甩锅大会时,一直从专业高度主张等专家论证的老头(房管)、只担心因此事坐牢而不关心人命的光头(消防)、只关心自己地盘不会出事的黑衣人(警察)、自我告白与点名批评的失控市长、继续洗脑的内心黑得乌漆墨黑的市长老公,也是一出耐人寻味的众生相。
迪马,和她妈妈在片头吐槽的爸爸一样,于德无亏,于家有愧,恪守自己坚信的道德准则,却未给家庭条件带来较大的改善。这类人在社会上或多或少得到了好评,但也许只是表面口头的称赞与内心短暂的感动,随即又将变成别人口中的笑谈和被家人埋怨的对象。时也!命也!
众人皆醉唯迪马独醒,然而他却唤不醒装睡的人,片中官员如此,危楼居民亦如此。迪马,如章节标题般,真正的勇士!
3.在你眼里我是妖怪,在我眼里你又是什么——《西游记后传》
本片本名叫《Дурак》,俄语中正是傻瓜的意思。译名《危楼愚夫》更是传神。只是这愚夫,指的可能是迪马,可能是楼内的人,也可能是楼外的人,也可能是……或许还是多选题。
楼里住着自甘堕落、自暴自弃的社会底层,他们吸毒、酗酒、抽烟、赌博,不分老少,他们一无是处,是社会的残渣,放弃奋斗的同时,等待他们的是迟早会倒的大楼,即使这次没出现承重墙开裂事件。但,尽管如此,他们也是这个国家的公民!何况还有部分人却是无辜的。
另外,本片导演也许想说的是,即将到倒塌的赫鲁晓夫年代的产物,并不仅仅是一栋危楼。
本片主角让我联想到出了名的管得宽——卢云,武侠小说作家孙晓名扬天下的作品《英雄志》中的一个主角。两人有太多相似,一样本分、一样正直、一样孤单,甚至一样迂腐、一样结局(卢云结局尚未揭晓,但……)。然而,迪马却没有卢云被提携的机缘,更没有卢云大瀑布下的奇遇,但两人的追求,却是出奇的一致——正道!孙晓也借卢云之口和顾嗣源之命道出了正道的含义:正道,就是做对的事情。每每看到这一段时,内心都激荡不已,大概我也是个迂腐的老实人吧!卢云和迪马就像《英雄志》中的圣光,让污秽无所遁形,让肮脏无地自容,照亮他人,燃烧自己,有去而无回。
4. 邪不压正是我永远不动摇的信念——《西游记后传》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直面丑恶的电影成了好口碑的保障。为什么吐槽管理者的好莱坞电影早已满仓,而这类电影仍然有如此高的认同感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近
像韩、日,甚至俄等国,要么地理位置接近,要么人种接近,要么历史接近,要么那个接近(404 Not Found……你懂的)
(2)多
随着观念和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这类型电影,开始接受这类电影,且越来越多的这类作品也开始涌现。近些年,韩国便是典型。当然随之而来的,便是新鲜感的缺失,韩国也是典型。想要长久不衰,还是得引人深思、引起共鸣。
(3)深思
我时常调侃:像美国电影要用某些演员才能说政治正确一样,韩国电影要喷管理者才叫做政治正确。其实这类电影留名与否的关键并不在于如何把握民众心理、揭露社会和人性黑暗面而获赞,而是在揭伤疤之后所是否引发的民众深思,以及是否能影响到社会管理者的决策,比如《熔炉》《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我不是药神》等。这类深思,我想绝大多数的观影者都会深有体会,因为还有共鸣。
(4)共鸣(代入感、正义感、落差感)
代入感。大部分这类电影并不是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他的主角是平常人,或者是平常人能够接触到的人物,比如本片中的水管工、《熔炉》里的老师、《恐怖直播》里的主播、《金色梦乡》里的快递员等等。而我们也不像“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的李纲那样力挽狂澜的奇才和“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那样心怀天下的圣人,我们也是普通人。所以电影中的这些大众人,让我们更容易代入,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
正义感。面对此等每人都可能面临的黑暗,内心的正义之火也是熊熊燃烧,在尘世中不能谏言,在心中怒吼总是行的!越是有正义感,也越容易形成共鸣。
落差感,最后这个就比较敏感了。对比外面世界的鲜活(当然是遮蔽了丑恶之后的),国外电影市场的百花齐放,不少人会有落差感。当然,这也是基于在对中国梦的憧憬和对明日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基础上的,希望永存,实现中国梦,与之共勉。
最近的疫苗事件,有句话实在不吐不快。
民心,可是一个国家的地基;健康,可是一个民族的承重墙;自尊,可是一个民族的脊梁。这一波三杀不可谓不可恨!不可谓不可耻!还需牢记扶楼易,扶心难,移山易,唤心难啊!
你冷的像一块冰,你不会去温暖身边的人,只会去伤害他们,所以我说你绝对不会赢——《西游记后传》。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2021-01-07 17:33:51
2020-11-03 12:01:15
2020-10-29 10:01:37
2020-10-29 10:00:56
2020-10-29 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