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武打演员青黄不接怎么办?这电影说 学漫威呀! – 《夺命剑之风云再起》

方聿南

电脑版   2018-07-25 10:06  

​不止一次意识到,电影的片名有多重要。


比如最近上线的这部“夺命剑之神马神马”,名字简直比《圆月弯刀》的古天乐还平平无奇,要不是海报挺拉风考究,我肯定懒得跟它发生点关系。


话说回来,看了知道,电影的情节一点也不平平:


武林中的顶尖高手,接连死于一个神秘刺客的袭击,而凶徒的手法,正是这些高手最擅长的绝技。


一个六扇门年轻捕快侦查案件,一时间,至交好友、顶头上司、风尘女子、赌场老板、隐居高手、魔教教徒纷纷登场,江湖上诡秘四起,血气纵横,好不热闹。



看过《天龙八部》的都有条件反射,碰上这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杀人手法,一开始就被怀疑的家伙肯定是清白的,下手的必然是不被大家注意的某人。


但在悬疑电影里,这个“某人”如何设置,如何揭晓,却有学问。


同样先谜题后厮杀的路数,《夺命剑》跟《天龙八部》玩的不是同一套,而它们也正好代表了悬疑故事的两种讲法。




《天龙八部》可以大致视作破案模式,“大恶人”的身份完全是“侦探”乔峰一步步调查出来的,观众不比他知道的多,也与他同时察觉真相。


而《夺命剑》的连环杀手,却在主角被蒙在鼓里的时候,自行揭开了真面目,从而强化主角的危险境地,这就不是侦探推理,而成了阴谋故事。


气氛上,《夺命剑》采用的是古龙小说的阴森诡秘,连环凶杀、面具高手、暗夜琴室、赌坊情报……但都只是借壳。


具体到案件揭示,还是上一代恩仇、血债血偿的传统江湖模式,没有像古龙那样乱入后现代情结,搞得人人怀异、层层反转、忠奸难辨。


不在谜面上搞太多花样,不用一个解谜模式串联到底,体现了主创的分寸。


强感受,弱烧脑,对习惯了用碎片时间看手机的年轻观众,是个特别友好的设定。




而在解谜环节“重拿轻放”,还有一个至关好处,就是跟超级英雄故事的基调相匹配。


咦,串片了?这武侠片跟超级英雄有一毛钱关系?


不妨从头说。


了解一下发现,《夺命剑》大多数主演并没有武术底子,顶多有练舞蹈出身,但对于一部武侠片,却匪夷所思地没有成为短板。


这源于电影的艺术风格,真正意义上的挥拳出脚使兵器就没有几处,打起来全靠另一套花样。



电影开场,就是高手以内功阻抗天降“陨石”,山崩地裂留下巨坑……


之后每逢过招花样繁多:冰与火的能量束对撞,堪比纳米科技的雪蚕丝杀人无痕,用上钢铁侠反派鞭锁一样的电磁武器,酷似万磁王的意念移物,甚至还有机关魔方人机合体的赛博朋克审美……




《夺命剑》对武功的描写,大大有别于我们传统观念的拳脚兵器内功比试。


徐克的《狄仁杰》怪力乱神,但最终还是会给一个符合自然规律的解释,而《夺命剑》的神功设定,堪比《东方不败》那样的亚神仙级别,只差一步就要踏入《蜀山》的地盘。


片中很有代表性的一场戏,是某大户人家遭血洗,只见各大高手纷纷施展超能力哦不,武功,五颜六色奇形怪状的光波乱闪乱射。


这画风绝对不是我们印象里的武侠片,翻开一本美式连环漫画,倒是能找到比较相近的风格。




其实以漫改的形式来演绎武侠,《夺命剑》并不是第一口吃螃蟹。


早在几年前,香港导演陈嘉上就拍了温瑞安小说改编的《四大名捕》,大胆采用狼人变身、心灵控制、高科技轮椅等十足的科幻元素,号称要拍华语版超级英雄。


可惜的是,那三部曲过于倚重噱头,真正的探案解谜、权术斗争、人物情感一塌糊涂,三部口碑一路下滑。



《四大名捕》中的古代“高科技”


但《四大名捕》毕竟证明了此路可行,在近年西式超级英雄的狂轰滥炸下,观众对“漫改式武侠”有足够的接受度。


而相比之下,近年较纯粹的武侠电影几乎无一卖座,武侠电视剧,也大多供赏脸舔屏满足玛丽苏杰克苏意淫。


曾经武侠功夫占据华语片半边天,而如今最受年轻观众欢迎的打斗类娱乐,已经被漫改英雄悄然取代。




《夺命剑》继续开辟此路,加强武林高手超级英雄化的设定,并且在很多细部上,抹除了《四大名捕》没能解决的违和感。


比如通过主角之口,煞有其事考据武功渊源,从而使那些看起来大大超越人体潜能、观感上纯然是“超能力”的武功,跟整个世界观融洽起来。


可以想象,如果主创能沿这条路继续探索,说不定能迎来漫改武侠蔚然成风,并通过反哺的方式,让武侠文化重回七八十年代高峰。




此外,“漫改武侠”还解决了另一囧境:当今武打演员的青黄不接。


崛起于港片盛年的老一辈打星,起码四五十岁,颜值苍老,体力不支。


而新人迟迟捧不出来,只有一群小鲜肉小花吊着威亚靠着替身硬充高手,各种尴尬四不像。


偶尔有一两部,真功夫的年轻演员挑大梁,刨除不错的打戏,演技呆板、文戏孱弱,票房无人问津。




因为流行文化的土壤变了,既然硬桥硬马的肌肉男,人气不敌雌雄莫辨的小鲜肉,电影人的思维也要变,正好可以再挖一铲美式超级英雄的墙角。


漫改英雄的扮演者演员多半不是打星,以复仇者联盟为例——


演钢铁侠的小唐尼是十足的演技派,演雷神的锤哥当然不会外星功夫,现实里的寡姐也没法裸腿绞杀猛男,而最考验打斗技能的美国队长,其演员是校园青春片出道的靓仔一枚……


但这一切,丝毫不妨碍他们扮演的英雄,在银幕上以假乱真地拯救世界。



《复仇者联盟》中的超级英雄并不会“真功夫”


既然外国大侠不必真功夫就能上阵,“将武功置换为超能力”的思维,当然也可以应用到传统武侠片。


不论当年的《四大名捕》如何失败,它确实通过时髦的电脑特效,次世代的镜头语言,让邓超、吴秀波等非打星呈现出武林高手的姿态。


而《夺命剑》裙带翻飞、光芒漫天的打斗样式,因袭的也是同样的创作思路,并且在低得多的成本下,实现了不亚于《四大名捕》的信服力。




公平地讲,从情节编排、表演维度、摄像音效到节奏把控,《夺命剑》都有瑕疵,很明显这是个年轻的团队,不乏稚嫩之处。


但年轻的好处也在于,它可以没有包袱地表达作品立场:这是一群对流行文化有着足够领悟、懂得新时代观众喜好的电影人,带着些许任性拍出的勇敢之作。


它毫不掩饰特立独行的想法,它也尊重这个时代的大众审美,这两点,正是时下许多电影所缺乏的。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