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姜文,终归还是想站着把钱挣了 – 《邪不压正》

胡吹乱荐

电脑版   2018-07-16 02:04  

到底是要赚钱,还是要站着,在《让子弹飞》中姜文就已经说得明明白白,自己就是要站着还把钱挣喽。


只是米却不是那么好收的,《一步之遥》稀里糊涂的就给马办了,这次到了《邪不压正》,姜文带着“天赐大恨”,显然奔着报仇而来,心想着自己只要振臂一呼,终归还是大事可期。


于是,姜文在自己北洋三部曲的终篇,终归还是想站着,看看能不能再把钱给挣了。



要说姜文电影,就好比蓝爷最好的那口醋,家门口有近的,隔壁胡同有便宜的,可就是要走街串巷吃上这么一口,味道差一星半点儿都不行,咱可就是为了这口醋才包的饺子不是。


姜文这人啊,一张嘴时代和地域的气息就搂不住的扑面而来,他要是嚼了口绿箭,那就清新自然,要是捞面条子就了头大蒜,呵,这个味儿……



个人印象里,早些年姜文说话也是四平八稳的,只不过这人到中年,难免也嘴碎了起来。可是这阅历毕竟是深了啊,叽里咕噜的一顿骚话,嘿,还真有点意思,少年时骂骂咧咧说的我睡你女人,变成了现在我儿子管你叫爹套出的近乎,本来不共戴天的死敌,就成了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了。


这,可不就是成年人说话的艺术。



《邪不压正》爽不过《让子弹飞》,可终归比《一步之遥》更接地气,打着姜文粉丝名号一番批判的类似“民国第一影评人们”,给出一星之后,我只想问问你们影评的第六个字写的是什么来着?我还以为你们在《一步之遥》就应该把姜文彻底拉黑了啊,原来没看过的电影,骂起来才更过瘾。


要说评《邪不压正》,这次真是有些难度,毕竟最不可亵渎的艺术是——movie!而小的我偏偏又只识得五个半字,不过好在倒真是看了片子,台词镜头也还略有些印象,也就趁着打完了针的药劲,当一回男子汉,行动起来!!!



每次看姜文的电影,就好比每天在中央电视台看到天安门的画面,总是相似的味道,差别可能就是冬天下雪,夏日骄阳。


虽然感觉上总有新的体验,但实际上还是那片金瓦,还是那段红墙。令人遗憾的是夹带着太多私货的姜文总是重复着昨日的自己,而值得庆幸的是,重复着自己的姜文,有绝对值得被重复的价值。


与普通的商业片导演不同,姜文总期望让自己的电影承担更多的价值,人、情、事、理一应俱全。



人——姜文电影中最生动的一环,看上去一脸严肃,实则影片中总是金句不断的姜文,从来就不缺少塑造人物的能力。不管是胡同口小卖店的李大妈,还是树荫下纳凉的王大爷,都能够在姜文的电影中无比生动的呈现。


以本片为例,无论是用于嘲讽的公公、用于映射政治局势的亨德森医生、左手论语右手道德经的根本、还是豪迈正直武艺高强的师傅,这些次要角色尽管戏份有限,但都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而除了刻画,塑造角色的深度也颇值得玩味。姜文电影中角色的立场从没有明确的黑白之分,能看一遍就明确区分出姜文电影中角色立场反转的动机和行为的观众,可都是阅读理解能拿优秀的主。


以蓝青峰为例,所谓“高人”帮朱潜龙寻根换姓,帮着朱潜龙下了杀师的决心,这个人按照影片逻辑就是蓝青峰自己。而这边朱潜龙刚杀了师傅,蓝青峰恰恰就从太行山下路过。到底是谁利用了谁?谁是幕后主使,事件背后的利益核心又是谁?


按照蓝青峰的说法,他不大可能是国民党的人,那应该就是北洋军阀所属,按照他和亨德森已经美国方面的关系,大概属于直系军阀一派。不过,如果以影片结尾来看,他和奉系军阀关系也不错。


那么,被日本人扶持的张作霖一派,虽然对日本人也算是阳奉阴违,那么适时出现在太行山的蓝青峰,如果是军阀方面的人,少不了也会和日本人做点交易。


那么,如果说杀死李天然师傅的凶手的朱潜龙,主谋是根本一郎,蓝青峰至少也算是幕后推手。虽然也许最终蓝青峰有足够正义的理由,其所作所为也不能称之为正义之士。


只不过,革命和战争,又何曾是正义的呢?



情——情字头上,姜文也许对男女之情不甚透彻,作为一名顶天立地的钢铁直男,个人觉得姜文不太能把控住男女之间的关系和分寸,一名他觉得不值一提的女性,都会被安排的凄凄惨惨戚戚,观众还不太会心疼的起来;而一名他觉得优秀的女人,往往就会被塑造的天仙一般,宛如皓月般皎洁无暇。(只不过在直男癌的作用下,有可能最后还是会被安排的凄凄惨惨戚戚)


只不过,姜文塑造的这些女性,往往是男人眼中真实的女性角色,她们与普通的妖艳jian货自又有着本质的不同。尽管姜文可能不擅长于塑造女性,可是姜文却绝对尊重女性,至少姜文看待女性的眼光和态度是正面的。



事——叙事是姜文电影最sao的部分,姜文很少通过剪辑去对故事线进行修改,他的电影从来都是正叙的叙事结构,只不过通过台词情节等多方面的充实,使得故事的展开更加饱满。


姜文的电影讲述的可能只是一件事,但他想要述说的永远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就如同《邪不压正》中,懵懂的热血革命青年,为了理想舍弃自我的革命先驱,利欲熏心的卖国贼,以及野心勃勃的侵华日军和不可一世的美国人,相比于战争爆发后的残酷,其实在日寇打响侵华战争前的那段日子里,多方的勾心斗角相互试探到更暗流涌动。



理——怎么讲好一段大道理对于一部电影作品来说,可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太文绉绉吧,酸;展现的太残酷吧,苦;隐藏的太隐晦吧,涩。


作为同样喜欢讲大道理的导演,陈凯歌把自己的文艺之心严严实实地捂在手里,却逢人就问要不要来看看;而姜文则是一副市井流氓的模样,可有一天当你看见了更真实的他,呵,好嘛,背后刺着四个大字,赫然也写着——文艺青年,他是,但他从来不说。


姜文总是在自己的电影里讲着各种各样的大道理,但他少有会借演员的口直接说出来。《邪不压正》里他展现了伟大的父爱,但他却塑造了两个自私的父亲形象来展示。


他想劝导年轻人做事不要畏首畏尾,替自己找太多理由,但是他却只让巧红简单的说了句男子汉不要光说不做,懂了自然就懂了。


再比如他讽刺人们催眠式的自我欺骗,从头到尾没有说过什么醒世恒言类型的金句,只是简单的问了句“如果当年”,是执迷不悟还是开始新生则还是要看自己的选择。


姜文从不关心关注能不能看得懂自己,就好像李天然问巧红,我该怎么找到你?姜文从来不希望你刻意去追寻,就只说我能找到你的,于是,知音人在起伏后还是总能与之相见。



为了保证全方位不剧透,上面写下的东西,没看电影的朋友看完了估计要骂上一句什么玩意儿,而看罢了电影的朋友,估计就会客客气气的说上一句,还真不是什么玩意儿。


《邪不压正》里姜文多多少少还是妥协了,可终究不想跪下,还是想站着把钱挣了。


找彭于晏出演李天然,是选择也是妥协;重新选择动作戏题材,是机缘也是保底;不再搞《一步之遥》的意识流套路,是务实也是妥协。


如果你想看一部爽片,也许《邪不压正》压不过《让子弹飞》,但这份姜文独有的力量感,还是别无分号。看不懂的地方,难免依旧存在,不过只要多少动动脑子,本片还是能给人带来一份感悟。



至于娱乐方面,姜文缺的从来就不是娱乐,缺的是大众娱乐而已,而这一次,《邪不压正》还是不那么大众,但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发展,懂电影的人自必原来越多。


李天然,他不是一个人,他——是一支队伍。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