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修罗》在人间,莫嗔恨! – 《阿修罗》
曾念群
电脑版 2018-07-15 14:05
和姜文《邪不压正》类似,同档的《阿修罗》也陷入爱憎的两级。个人的意见是,不要把一部电影的优点无限放大,也不必因为一部电影里的缺点而恨不得去捅破天。在佛教的六道中,一切过激与嗔恨,都是阿修罗界的特征,作为人道者,还是要多修炼平常心,多以善意的视角看待我们人道中的事与物。
在传统的佛教中,天道、人道和阿修罗道都是善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是恶道,当然也有人认为阿修罗道多嗔恨,好争斗,动不动就发起战争,终非真正的善类。阿修罗道的不稳定性,成为电影《阿修罗》的创作基因。当然,作为人道中《阿修罗》,自然避不开人道的伦理与法则,故事只是借鉴了佛教六道轮回概念,攫取阿修罗界的个别特性展开创作,终归是人道对善恶的审视,并非佛教意义上的六道探索。
影片将阿修罗王设计成哪吒般的三头怪,这不足为奇。佛教中的阿修罗形象,多来自印度教,传说中的阿修罗王很多,其中久负盛名的毗摩质多罗,形有九头,每头千眼,八足,九百九十只手,口能吐火,从人的视角来看,是个典型的怪物。有人因为阿修罗的三头怪和“小南瓜”图卡等形象,说电影《阿修罗》在六道之外生造了一个魔兽道,非也,其实在佛教和印度教的世界里,本就是一个魔兽世界。不仅如此,在我们的《山海经》等志怪传说中,也是魔兽当道的奇幻世界。
还有人认为《阿修罗》是部技术远胜于故事的电影,这点我持部分认同。但我认为《阿修罗》和当年徐克的《蜀山》类似,虽然故事上有加强的空间,但其制作理念和技术均属顶级一流,且多有超前之处。想当年徐克《蜀山》横空出世,曲高和寡,同时也绝世而独立,多年之后,许多人才转醒过来,为徐克当年的超前以及影片的市场命运鸣不平。
《阿修罗》虽然还达不到绝世而独立的程度,但它的制作理念多有领先于时代之处。比如影片“没着没落”和“没心没肺”的原创设计,合则为人,分则为怪。被残忍地强行撕开时,一半是无脑无心,只能听命与人的行尸走肉,一半是要么被贵族取乐射死,要么一直飞行直到累死的怪物。虽然后者作为飞行和战斗装备时,若有《阿凡达》翼兽的影子,但它的设计远比《阿凡达》的飞行翼兽来得丰满而立意深远,而且视觉呈现和完成度均不输《阿凡达》。
《阿修罗》的另一大超前性,在于它五湖四海各人种、肤色以及超时空美学的集合。阿修罗并非中国本土文化,它随着佛教文化东进传入,其形象有多受印度教的影响,如果美学上原搬照抄,视觉呈现很容易异邦化,难以找到市场和文化的认同。当然,也可以完全本土化,用中国传统元素全线替代其伯来形象和元素,但这样做又很容易和此前一众东方魔幻作品趋同。《阿修罗》最终走了一条冒险的后现代路径,用兼容科幻质感的复合化视觉取代我们东方新魔幻的思维定式,营造出某种既有东方奇幻又有西方科幻气息的视觉审美。尤其是在演员的搭配上,除了几张核心中国脸,各种肤色各种民族和血统的国际脸兼容组合,让这部影片透露出一种全所未有的气息。当然,这样做肯定也是一种全所未有的冒险。
《阿修罗》制作的领头羊杨真鉴,此前也是两部《画皮》的制作人,在《画皮2》筹备时曾有过一面之缘。杨真鉴对中国电影有一套自己的“三观”,他认为东方魔幻电影必须用生命奇观、自然奇观和视觉奇观这“三观”来武装自己。我曾将他的“三观”套用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影评里,很是受用。而从《画皮》到《画皮2》,杨真鉴也是自己“三观”的积极践行者。看得出这次《阿修罗》制作,依旧是他“三观”理念的践行。从甘肃到青海的风光猎奇,再到大漠尽头的流沙飞瀑设计,自然和视觉都有极致的追求,我们在几位主角身上虽然没有看到极致的生命奇观,但在“没着没落”和黄金神兽等角色身上,看到了中国电影所没有的生命形态。《阿修罗》不是杨真鉴最给力的作品,但仍旧能看到他的努力、博弈和冒险。
分享
2021-01-07 17:33:51
2020-11-03 12:01:15
2020-10-29 10:01:37
2020-10-29 10:00:56
2020-10-29 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