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天天正能量 赴新疆支教一年她将感动写成书 工资买练习本送贫困生

电脑版   2018-11-26 20:00  

实习生李丹妮记者李丹

22岁的哈工程毕业生孙慈航告别父母,一个人踏上了支教之路,成为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第二小学6年级的语文教师。一年的支教时间,让她付出了汗水,同样也收获了感动,即使顶着烈日,即使生活条件有限,在孙慈航看来都是人生的不同体验。支教结束后,她将自己在青河县336个日子里发生过的故事整理出版,希望号召更多人参与支教。

天气炎热每天骑车去学校一身汗

“去服务地的路程很艰难,下了飞机又坐大巴车,道路很窄,经常有牛羊群走到路中央,走几分钟就得停下来,提心吊胆地颠簸了8个小时,到终点下车时我的腰都快伸不直了,整个人好像要散架。”孙慈航说。

从宿舍到学校,不到20分钟的骑车路程,孙慈航需要“全副武装”,把自己包裹得只露一双眼睛。炎热的天气里骑行十几分钟,到了学校孙慈航后背都湿成一大片。“暴晒晒到皮肤干痒,晒到鲜红的外衣都掉了色,时间长了红色变成灰色。”对于从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孙慈航来说,做饭更是一大难题,“第一次做饭手忙脚乱,简单地做了一碗面条,还差点把手烫起泡,也不会做太麻烦的菜,馋肉了就吃火腿肠解馋。”每次和孙慈航视频,她的父母都感觉女儿比上一次瘦了。

关心每个学生工资买练习本送贫困生

刚到支教点,孙慈航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家长的不信任,“老师太年轻了,能教好孩子吗?”为了得到信任,孙慈航关注班级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变化,因材施教。经常深夜批改作业,修改教案,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第一次月考之后,同学们的语文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家长们的态度也有所好转,更是因为之后的一件事彻底对孙慈航交付了信任。

“不要把两个字挤在一个格子里写,很不整洁。”看着面前低着头的小文(化名),孙慈航纠正多次但都未有效果,叹了口气。孙慈航决定去家访,与其家长沟通。简陋的房屋里,空荡荡的没有几件家具,6年级的小文正在给外出工作的父母做饭,窗台前有个充当写字桌的长条木板,上面放着几本书。孙慈航说,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既要照顾妹妹,又要给父母做饭,看着他忙里忙外的身影,心里很难受,而两个字挤在一个格子里写,原因很简单,为了省本子,为了省钱。了解小文家的情况后,孙慈航买了一摞练习本送给他,“不要舍不得本子,你把字写大一点,老师知道你可以写的很棒,老师相信你。”“谢谢老师,我以后一定好好写字。”小文偷偷抹了下眼泪。成绩单成沟通纽带写书记下点滴感动

“刚到学校时,孩子们和我还是有距离感,但相处一段时间后,我们建立了很深厚的情感。”孙慈航说,曾经班里最调皮的同学在当了语文课代表后,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每次上课前都主动擦黑板。

“孙老师,不要离开好不好,我舍不得你。”“孙老师,明年上中学你还来教我们好吗?”看着孩子们真挚的眼神,想到支教期即将结束,孙慈航心里十分不舍。“我们是偷偷走的,没有告诉孩子们,怕孩子们伤心。”孙慈航说,现在她和孩子们依然保持联系,孩子们经常把成绩单拍下来发给她看,这些孩子让她懂得更应珍惜现在。

回来后,孙慈航决定将在青河县的经历记录下来,于她来说,这本书是纪念亦是怀念。“我和当初一起支教的几个同学立下了十年之约,十年后无论我们身处何地,都要再回青河县,去看看那个梦想开始的地方。”

图片由本人提供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