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天天正能量 暖心!努力支撑着家,老人说他一直被石家庄人感动着!

电脑版   2018-11-26 20:00  

4年前的春节,90后小伙子在老家遇到意外,从此以后就有点儿“傻”了。面对现实,小伙子的爱人撇下刚出生5个月的儿子,悄然离开了这个家。这让本就贫困的农村家庭更加艰难。为了能够继续生活,小伙子的父母带着儿子和孙子毅然来到石家庄,在偌大的城市中寻找一家人的立足之地。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在这个城市中,他们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

鲍志林一家四口所住的廉租房,空间很小,家具全都是捡来的。

1

一次聊天引发的疑问

“张阿姨,又来送孙子上幼儿园啦?”

“是啊,老伴儿今天一早接了个活儿出门喽,换我来送孙子。”

“孩子都上一年幼儿园了,无论是亲子活动还是早晚的接送,我看都是你们老两口来,孩子的父母很忙吗?”

“这……”

面对老师的问话,58岁的张兰英一时间有些尴尬,只是用手不停抚摸着孙子小雨(化名)的头,闭口不言了。看到孩子的奶奶像有难言之隐,老师笑了笑没有再多问,领着小雨和其他小朋友走进幼儿园。

在幼儿园午休时,乖巧懂事的小雨(化名)在静静地听着老师讲故事。

幼儿园大门外,张兰英心里挺难受,站在冷风中的她,眼眶里泪水不停打转。

“小雨,在幼儿园里要听老师的话,奶奶下午放学来接你!”

朝幼儿园里喊了一句,张兰英扭头就走,她不想让5岁的孙子看到她落泪。

午饭的时候,张兰英和老伴儿鲍志林说起早上和幼儿园老师聊天的事儿。刚刚拿起筷子的鲍志林,轻声叹了口气,缓缓把手放了下来。

“明天我去送小雨,他爸妈的事儿,我跟老师解释一下吧!”

望着窗外飘零的落叶,鲍志林的思绪回到了4年前的那个春节……

2

一场意外引起的变故

2014年2月14日,农历正月十五。

邢台市巨鹿县阎疃镇于庄村,鞭炮声此起彼伏。这一天,也是鲍志林邻村亲戚家孩子结婚的日子。早在前一天晚上,鲍志林22岁的儿子鲍晓远就去了亲戚家帮忙。下午3点,正在家里准备元宵节晚饭的鲍志林接到一名村民打来的电话。

“老鲍,快来村口,你儿子出事儿了!”鲍志林听到这一消息手机差点掉在地上,穿上棉袄就往屋外跑。

出事之前的鲍晓远,是个清秀俊朗的小伙子。

双眼紧闭、口吐白沫、没有意识……看着躺在农田地头的儿子,鲍志林一下子就傻了眼。

鲍晓远的上衣后背已经破了,之前骑的摩托车也被甩出去老远。有人说,好像是一辆拉鸡粪的拖拉机撞倒了鲍晓远,不过当时并没有目击者。鲍晓远随后被送到县医院急救,医生表示,他的脑干受到严重损伤……

就这样,鲍晓远在医院里整整昏迷了100多天。醒来后,又在医院治疗了4个月,直到当年9月份才出院。

这场意外,让鲍晓远变了一个人:走路慢悠悠的,一阵风就能把他吹倒;上下楼梯使不上劲儿,连扶手都抓不住;脑子根本记不住事儿,早上吃的饭,中午就忘记是啥了……有人说,鲍晓远成了“傻子”,这话传到鲍志林和老伴儿耳朵里,让老两口心里像针扎一样。

当年年底,儿媳离开了这个家。当初儿子结婚的时候由于不够年龄,并没有领结婚证,如今儿子成了这样,鲍志林和老伴儿想着,不能再拖累女方家吧。

看着无法独自生活的儿子,鲍志林有些无奈也有一份期待。

3

一个决定带来的改变

“都跟我去石家庄吧,在村里呆着永远没法把欠账还上!”鲍晓远出事后,鲍志林从亲朋好友那里借了30多万元给儿子治病,光靠种地肯定还不了。早在2000年前后,鲍志林就和老乡开始在石家庄打工,卖过菜、刷过墙、干过物流。

2015年年初,鲍志林带着老伴、儿子和孙子来到石家庄,租了间民房住下来。

“张总,我来石家庄了,您借给我的钱我尽快还上!”鲍志林打电话给之前工作过的公司的经理张慧杰,表示他准备和老伴儿一起挣钱还账。因为在鲍晓远出事后,张慧杰曾前前后后借给鲍志林六七万元,也从未提过还钱的事儿。

“鲍师傅,您家的情况我知道,这些钱不着急还,只要一家人好好过日子就行。”在电话中,张慧杰爽朗地说道。这些话,让鲍志林很是感动,这也是他迄今为止依旧最想感谢的石家庄人。

鲍志林老家所在的村里很快就给他们办理了低保等手续。也正因为如此,鲍志林在2016年年底顺利申请到了位于石家庄东岗路和建华大街交叉口附近的一处廉租房,一家人有了固定的住所。

住进了新房子,鲍志林开始独自干起了疏通下水道的工作,因为人实在手艺又好,他积累了不少客户,整天挺忙的。与此同时,鲍志林所在小区的物业负责人了解到一家人的情况后,主动给张兰英提供了一份小区保洁的工作,并且表示只要张兰英需要去照顾儿子或者接送孙子,可以随时回家。

可以说,鲍志林搬家的决定,给一家人带来了不小的改变。他和老伴儿知道,这都是这个社会好心人多。

4

一次探访给予的帮助

2017年秋天,小雨该上幼儿园了。

小区门口的幼儿园每个月托费要一千三四,这笔费用鲍志林承担不起。他四处打听,找到了建华大街附近的一家名为“春风育英”的民办幼儿园。这个幼儿园,每个月的托费七八百元。

小雨上了一年多的幼儿园,到现在才知道孩子家里的情况,这让园长康淑英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11月14日,是鲍晓远26岁的生日。这天中午,康淑英和同事带着一些慰问品第一次走进小雨的家里。

不到50平方米的屋子里摆着三张木板床。除了一台旧彩电,屋里的衣柜、橱子、板凳等家具,全都是鲍志林和老伴儿从垃圾堆里捡来的。

如今患有脑萎缩的鲍晓远,终日呆在家中休养。

站在众人面前的鲍晓远,早已不是四五年前清秀俊朗的模样,由于长期吃药加上脑萎缩,基本不出门的他现在有点胖,很少言语。

摆在小桌上的午饭,是几个馒头、三碗米粥和两盆咸菜。即便如此,低头吃饭的鲍晓远依然嚼得津津有味。

放下手中的营养品,康淑英等人眼眶红了。

“鲍师傅,没想到您家里过得这么难,为此我们幼儿园做了一个决定。”一边说着,康淑英一边拿出300元钱,塞到了鲍志林的手中。

康淑英表示,以后每个月月初,幼儿园都会给鲍家300元资助金,为一家人的生活提供一点点帮助,这样的资助会一直持续到小雨从幼儿园毕业。

听到这些,鲍志林和老伴儿特别激动,“我和你们非亲非故的,现在这么帮我们,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康淑英等人笑了,他们知道,虽然这些钱并不能给鲍志林一家人带来多大的改变,但至少能为对方分担一些经济压力。之所以这么做,只是真心地想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鲍志林一家人的午饭,非常简单,馒头、稀粥和咸菜。

5

一份信念展现的坚持

“其实我们也上了年纪,但就是不敢歇下来啊!”对于目前的生活状态,张兰英其实有些无奈。她的心脏和肺部都有问题,腿脚也有些毛病,但一想到没有生活能力的儿子和年幼的孙子,张兰英只要有时间就会出去干活。身为一家之主的鲍志林,也从来没有休息日,最怕的就是接不到活。

乖巧懂事的小雨,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幼儿园,都是大人的开心果。一看到孙子那天真的笑容,鲍志林心里就很欣慰。正因为如此,他和老伴儿也坚定了好好生活下去的信念。

老两口明白,如果他们气馁了,鲍晓远和小雨就根本无法过上正常的日子。况且,只要是认识他们的人,都曾提供过或多或少的帮助。在这个温暖的城市,老两口时刻都被感动着。

“我们一家人来到石家庄后,遇到了太多太多的好心人。”鲍志林说,虽然他和老伴儿身上的压力挺大,但日子还得继续,为了孩子,他们选择了坚持。

“我们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的,只要儿子和孙子能好好生活下去,我们老两口再苦再累也值得!”鲍志林说。

文/图 本报记者 李兵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