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天天正能量 四十年的坚守, ldquo;四公里 rdquo;的信赖 平凡乡村医生的不平凡故事

电脑版   2018-10-15 20:07  

1978年,21岁的吴英才由群众推荐,经当时的东沛大队党支部批准,在当时名为“合作医疗”的单位成为了一名“赤脚医生”。

“当时的条件可比现在艰苦多了,近两千号人有医疗需求,但每个月却只有100支青霉素,其他就要靠采草药。”吴英才提起当年的岁月,不胜唏嘘。确实,当年的东沛大队是一个偏远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缺医少药,合作医疗就诊条件十分有限。

艰苦的条件没有吓退吴英才想要做一个好医生的志气。为了尽快掌握医疗卫生知识技能,他一边开展工作,一边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吴英才积极参加医疗卫生部门组织的各类知识、技能培训和考核。1982年,经卫生院推荐,他到县“赤脚医生”学校学习,其间,他取得了18门功课成绩达90分以上的优异成绩。

学习结束回到工作岗位后,吴英才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1984年,吴英才取得了省卫生厅颁发的乡村医生资格证书。2006年12月,他又获江苏省全科医学培训合格证书。2011年,吴英才通过中专补偿教育,经过考核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成为一名乡镇执业助理医师,为做好乡村卫生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么多年,我学了一些医学知识,在工作中也积攒了一些经验。”虽然医术早已获得街坊四邻的信服,但吴英才依然十分谦逊,他说,“给人看病可不能马虎,自己肚子里得装有东西。”

爱岗敬业,为乡亲服务尽心尽力

四十年,一万四千多个日子,吴英才一直坚守在平凡而艰苦的乡村医生岗位上,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患者随叫随到,攒下的感人故事数都数不清。

1982年8月的一天,四组村民何八林6岁的儿子何海波误食了刚撒过农药的甜瓜,情况危急。吴英才得到呼救消息后,立即前往进行急救,并劝家属将孩子立即转镇卫生院抢救。当时突然下起了大雨,电闪雷鸣,吴英才同其家属抬着患儿脚踏崎岖的山村小道,泥一脚水一脚,经过50分钟徒步将患儿送至镇卫生院。幸运的是,经过四个多小时奋力抢救,何海波终于脱离了危险。深夜,吴英才才从镇医院赶回家休息。

2001年,特困户何氏老奶奶,因患右小腿结核性溃疡,吴英才得知后,每天上门免费为患者泡脚清洗溃疡创口,进行包扎。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护理和治疗,老奶奶的腿痊愈了。亲属们感激地说:“吴医师真是当代的活雷锋!”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吴英才的收入并不丰厚,但他熟知村人的状况,遇到经济拮据一时拿不出医药费的患者,他常常自愿给予垫付。历年来,吴英才帮助特困户患者垫付的医药费已有近万元。当问及家里人对他的这种做法是否有意见时,他笑着说:“没有没有,家里人也很支持,都是乡里乡亲,互相帮衬是应该的。”

粗略估计,吴英才四十年来看过的病人有数万人之多,他有些自得地告诉记者:“方圆5公里不敢说,方圆4公里的人应该都来过我这,都挺信赖我的。”吴英才时刻将乡亲挂在心头的言行,让他在村里积攒下了深厚的声望,除了给村民治病,有时候村民间闹了矛盾,吴英才帮着调解的效果甚至比村干部还管用。当天来看病的黄阿姨就对记者连声说道:“我们吴医生是个好医生,特别认真负责,我们这都认他。”

也是因为这个“认”,虽然去年吴英才退休了,但大家都盼着他继续给村里人看病,吴英才就又重新回到了岗位上,继续以全年无休的方式工作着。他说:“看着病人被我看好了走了,我就觉得高兴,当医生是我的乐趣,辛苦也值了。”

下午一点半到两点半,来了5个病人,量血压、测心率、问病史、开医嘱,几乎没有休息。这是前天,记者在丹徒区上党镇东沛村卫生室里看到的乡村医生吴英才度过的普通一小时,这也几乎是过去四十年来,他从事乡村医生一职时每个小时的翻版……

牢记使命,为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尽职尽责

乡村医生的工作是繁忙的,一天看四五十个病人是常态,而且,在做好基本医疗的同时,吴英才还负责辖区内4695名居民12大类45小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为此,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进村入户,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和慢病随访。自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以来,他更经常入村入户宣传相关政策和服务内容,完成签约覆盖率40%,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80%,更好地推进了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

卫生防疫工作,是吴英才最为挂心的工作,为此他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记者了解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疟疾流行时,为了做好休治期的控制预防工作,吴英才身背药箱,手拎水瓶,送医送药到田头、到户头,送药到手,看服到口,服了再走。在这期间每天都到晚上7点多钟才能回家休息。通过努力,东沛村几十年从未发生过一例疟疾病情。

2002年,为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计划免疫,即使被人骂多管闲事,吴英才依然耐心细致进行说服工作,最终使得外来务工人员的小孩进入镇防保组正常计免程序,保障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健康。

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吴英才一人承担东沛、李何二个大队六个自然村的重点疫区。当时北京返乡人员每天两次的测量体温和消毒任务,一次往返约8里路,他不计个人报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直至“抗非”战斗胜利结束,为此受到广大群众和上级领导高度赞扬。

自2004年,吴英才担任东沛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以来,在工作上严格执行规定的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从不乱收费,从未出现过质量安全事故,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

2009年,吴英才被国家卫生部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获镇江市十佳健康卫士提名奖,2011年,他被评为“丹徒区卫生系统争先创优先进个人”,2018年又被评为丹徒区首届“最美人物”,同年入选“江苏好人榜”。对于这些称号,吴英才摆摆手说:“还是把这些荣誉当动力吧,继续服务好乡亲。”他更希望通过记者呼吁人们关注其他乡村医生:“乡村医生工作辛苦,收入微薄,愿意来干的越来越少,我还是希望人们重视乡村医生这个群体,给予他们多些关注,让基层的卫生力量再充实些。”(汪健晏海雁)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