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正能量 默默照顾无血缘关系流浪老人 吴松文十余年如一日不离不弃
电脑版 2018-10-15 16:01
“我给你带了红枣和枸杞泡水喝……”10月12日上午,吴松文和往常一样,提着大包小包来到昆明市盘龙区社会福利中心,苏荣富老人紧紧拉着吴松文的手,脸上满是笑意。
吴松文是四川仪陇人,今年44岁。军人出身的他背脊挺直,身材高瘦,很是精神。2007年,他为和自己毫无血缘关系,且左手、腿脚有残疾的孤寡老人苏荣富在大树营租了一间房子,并为其购买衣物、添置家具,每月给老人生活费。当时,苏荣富孤身一人,无依无靠,流浪街头。从那时算起,吴松文对老人的帮助和付出,至今已有11年。
一句承诺坚守11年
2007年7月,退伍后的吴松文像往常一样通过夜跑锻炼身体。一天晚上,跑到东华小区花园处时,倾盆大雨不约而至,他连忙跑到附近的凉亭避雨。此时,凉亭里坐着一位脸颊瘦削的老人,衣服泛着脏污的油亮,脚边放着一只拾荒用的空袋子,缩成一团,冻得瑟瑟发抖。
热心的吴松文上前询问得知,老人名叫苏荣富,临沧市永德县人,命途多舛。年幼时父母就相继去世。在大理参军退伍后,先后在昆明重机厂、豆腐营电焊厂任职。随后前往南京开小吃店卖过桥米线,并在南京组建了家庭,育有一个女儿。1993年,苏荣富只身回到了昆明,在一家饲料加工厂当销售经理,生意做得红火,却在一次外出收货款时,不慎跌落电梯井,造成左手和双腿关节终身残疾。面对这样的他,远在南京的妻子知道后冷漠地说,“治不好就埋了。”这句话让苏荣富寒了心,和妻子的关系降到了冰点。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拿到了苏荣富的事故赔偿金10万元后,妻子更换了电话号码,苏荣富从此再也没能联系上母女俩。
祸不单行,身体落下残疾后,苏荣富工作的饲料加工厂因经营不善,运作困难。虽然苏荣富将自己的积蓄垫入周转,但工厂最终没能逃脱倒闭的命运。工厂倒闭后,苏荣富要钱无门,只得不停寻找工厂老板,直至积蓄用尽,流浪街头。遇到吴松文前,年逾六旬的他已经无家可归、风餐露宿了近2年。
老人身边没有亲人,居无定所的遭遇触动了吴松文,不禁让他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去世早,看见这个与父母年纪相当的老人,吴松文认定了一件事:“只要我能帮他,就不会让他再流落街头。”
从那时起,吴松文多了份牵挂。吴松文在大树营给老人租了一间小房子,又添置了被褥、衣物、家具等,让老人有了安身之处。此后,他每月给老人送去生活费,因为来往密切,旁人问及他和苏荣富的关系时,吴松文总是说:“他是我的亲人。”
再难也要帮助老人
老人到新家住下后,也一度因为“不好意思”纠结要不要接受吴松文的帮助。但吴松文像对待亲人一样照顾周到、体贴有加。
当时,吴松文刚到云南机场集团空港百事特商务有限公司工程部工作,住在哥哥家,月薪仅1000元,但他还是为老人支付每月200元的房租,雷打不动地给老人送去生活费和米、油、衣服等生活必需品。
“后来我把烟也戒了。”2010年,吴松文结婚了,经济压力陡增,但他仍选择默默承担,越发节俭。最辛苦的时候每天买4个馒头,早上吃2个,中午吃2个,晚上再回家吃饭。他自己戒了烟,但在看望苏荣富时却会带去一条。
2017年9月,苏荣富因为心衰住进了医院,在盘龙区茨坝街道办事处青松路社区居委会的帮助下,顺利入院并康复。也是因为这次住院,社区工作人员才知道两人并没有血缘关系,吴松文一直在无私付出,帮助老人。 出院后,老人感到自己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为了不拖累吴松文,他找到了原来的工作单位,单位经过查询了解后,为老人办理了工作证明。随后,苏荣富又到盘龙区民政部门反映了自己的情况,希望寻求帮助。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了解相关情况后,依照政策将其安排到了昆明市盘龙区社会福利中心。
老人住进了费用全免的福利中心,吴松文的经济压力小了很多,但日复一日的体贴关怀仍在继续。2018年5月,昆明市青松路社区支部委员会感动于吴松文的爱心和奉献,将一封沉甸甸的感谢信寄去了云南机场集团党委工作部。吴松文十余年不求回报的付出才被家人和同事知悉。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今年10月,吴松文当选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最美云南机场人”。谈起付出,他笑了:“这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我默默做好就好。”在他看来,老人满足的笑容,就是他坚持的动力,每当看到老人的笑脸,他心中总有种无法言喻的幸福感。他坦言,只要付出自己的一点关爱、一点责任、一点感恩来回报社会,这就够了。
尽管双方至今还是以“叔叔”“小吴”互称,但内心早已将彼此视做珍贵的亲人。在吴松文的悉心照顾下,苏荣富老人身体状况不错。提及吴松文时,他笑着说:“他不求回报地照顾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我心满意足了。”
本报记者 曹婕 实习生 曾欣
通讯员 周子淦 文 本报记者 高伟 摄
分享
2021-12-31 10:10:13
2021-12-30 14:05:11
2021-12-29 14:42:56
2021-02-19 09:25:20
2021-02-08 13: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