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天天正能量 ldquo;文弱 rdquo;医生穿40斤铅服12年抱过5000多患者上手术床

电脑版   2018-10-14 00:00  

李佳乐医生正在做手术。
视频截图


□本报记者朱虹文/摄

病人被推进手术室,等候在外的家属心情都很焦灼。而几天前何长海在手术门关闭的前一秒钟,看到身穿40斤重铅服的医生抱起了190斤的父亲。父亲搂着医生的脖子,就像搂着自己一样,小何悬着的心放下了。

其实这已经不是这位医生第一次抱起患者,工作12年来,他把5000多位患者抱上手术床。

1

“以为抱我上床的是我儿子呢,医生咋能干这活?”

何永库家在方正,14年前突发脑梗,最近两年左小腿的疼痛愈发明显。儿子何长海从国外赶回来陪他就医,辗转了几家医院,最终在省医院被诊断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要通过介入手术,把闭塞的血管打通才行。

7月5日下午,小何陪着父亲来到手术室。在手术门即将关闭的那一刻,他看到了一个画面,悬着的心放下了:一位身穿铅服的男医生抱起了他190多斤的父亲,他看到父亲的胳膊紧紧搂住医生的脖子。从医生瞬间的停顿和弓起的腰背,能感受到他很吃力。但最终,父亲被稳稳地放在了手术床上。

小何赶紧用手机拍下了这一幕,只短短10秒。抱何先生上手术床的是省医院周围血管外科医生李佳乐。小何说,父亲能留在省医院做手术,也是因为在门诊就遇到了李医生,“他跟你说话前会先笑一下,给我们的感觉像家人。”

术后,小何给父亲看了视频,何永库很惊讶,“我以为抱我上床的是你呢,咋能让医生干这事儿?”小何加了李医生的微信,把拍摄的视频传给了他。

李医生提醒他不要让父亲多喝酒了。医生咋知道父亲爱喝酒?小何后来才得知,父亲因为动脉硬化时间较长,血管很细,手术较为复杂,历经了1个多小时。担心病人恐慌,李医生一直在和父亲聊天。

2

朋友惊讶,“没想到你个文青有这么大力气”

看视频中的背影,记者以为这是一位成熟稳重的资深医生。昨天在省医院,记者见到的李佳乐是人群中的“开心果”,他喜欢开玩笑,更喜欢笑。在同事眼中,李佳乐是一位文艺青年。37岁的他喜欢拍文艺的照片,也会拍抖音记录工作和生活。他经常把脚趾头都烂没的患者的脚发在朋友圈,称其为“大餐”,即使被同事威胁“给你屏蔽”,也还是一如既往。昨天他把这段视频发到了朋友圈,很多人留言点赞,有人调侃说他“大力出奇迹”,也有朋友说:“没想到你个文青有这么大力气。”他回复道:“每天抱几个,自然就成大力士了。”

2006年李佳乐从哈医大毕业,来到省医院工作。12年前,他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奶油小生”,但他第一次上手术,就将150多斤的患者抱上了手术床。“介入手术床都比较高,另外我们科的患者不是老人,就是半身不遂的人,行动都困难。他们得上床、趴好、再翻身,一点点挪位置。我不想让他们爬上去,就把他们抱上手术床。”李佳乐说。

作为周围血管外科刘丽主任的助手,科里的手术,李佳乐几乎都上台。12年间,他抱了5000多位患者,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力士”。

每次把患者抱上床,李佳乐都会收获一句“谢谢”。“你看我这么沉,你还把我抱上来了”,患者对这种待遇都很意外。“他不仅抱患者上床,患者吐了拉了尿了,他都去收拾。看到重患,还会亲自推着轮椅陪患者检查。”刘丽主任说。

科室的同事曾想把李佳乐打造成网红,但被他推辞掉了。即使医院举办“最美医生”评选,李佳乐也都不参加。“好事让给年轻人吧”,他开着玩笑,不喜高调。

3

“捡”回来个患者每天换药还自掏腰包给买饭

李佳乐朋友圈的“烂脚”触目惊心,但是这的确是他的“正餐”,是比吃饭都要准时、认真做的事。每次换药,病房里能动的人都会出门,“患者很多都是糖尿病足,他们的脚坏死了,有人脚趾头都烂没了,那味道能给人熏晕个跟头。”李佳乐“回味”道,即使带着三层口罩,也无法阻挡恶臭。不过在患者眼里,李佳乐就像一个没有嗅觉的人,打开裹脚的纱布连眉头都不会皱一下。

李佳乐是个热心肠,主任刘丽至今还记得他“捡”回来一个患者,天天给人换药还自掏腰包买饭。其实,工作之余,李佳乐常会参加公益活动,也常去敬老院。一次在敬老院,他看到一位精神失常的老人因在冬夜里呆了一宿,脚冻坏了,鲜血淋漓。敬老院没有给老人处置的工具,李佳乐跑到街上去买,然后给老人做了处置。后来他还主动把老人接到医院,给老人治疗。

“你别看他自己没孩子,他帮别人养了一对双胞胎呢。”同事向记者爆料。李佳乐有些不好意思,“就是资助人家上学。”那是阿城农村的一对双胞胎姐妹,母亲是精神疾病患者,父亲腿有残疾,姐妹俩连学费都交不起。李佳乐在一次公益活动得知后,就坚持每年给姐妹俩学费,一交就是5年。

■记者手记

在介入手术室外,衣架上挂着几件铅服,“介入手术都要在放射线下进行,必须穿着铅服完成手术。”李佳乐说。记者想试穿铅服,但根本没拎起来,李佳乐说这铅服近40斤重。在他的帮助下,记者穿上铅服,感觉身上挂满了沙袋,腰背无法挺直。

“穿着铅服一站一天,会汗流浃背,我们这里的老专家不论男女都驼背,这衣服太沉。”李佳乐说,射线对人身体的危害很大,但是为了方便操作,铅服没有袖子,也无法遮挡医生的面部,“我们主任在这里工作了20年,指甲都是条纹,手指上也有多个凸起,都是射线影响的。”李佳乐父母心疼儿子,总是劝他,“不行咱休一年,要个孩子吧。”因为射线的影响,男医生想要孩子需要一年不进手术室。但是科室患者多,李佳乐一直没休息没转岗,也没要孩子。正如省医院南岗院区党总支书记康艳立评价的,“这是一群燃烧自己、守护生命的人。”

本报制图/吴瑞琪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