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天天正能量 聋哑外卖小哥每月寄3000元回家 想给父母买大房子

电脑版   2018-10-11 20:00  

▲龚新星骑着摩托车出发

▲好评如潮

▲手机打字飞快

顾客的理解,让龚新星充满动力。

前段时间,一位网友分享的一段经历引无数人动容:接连收到几个电话,接通却无人作答。直到傍晚他清理手机短信时,才发现打电话的是一位聋哑外卖小哥,他只有用这种特殊的方法告知客户:您的外卖到了。

而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22岁的重庆小伙龚新星身上上演。他是一名聋哑外卖骑手,靠用手机打字与商家和顾客交流,最开心的就是收到顾客短信发来“谢谢”,最大的梦想就是攒够钱给父母买大房子。

手机打字

与商家顾客交流

9月7日下午,慢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爆料热线:966988;邮箱:3159339320@qq.com)记者在饿了么重庆江津站点见到了龚新星。他刚通过手机接了一单外卖,便立刻戴上头盔,骑上摩托,前往一公里外的面馆取餐。

面馆的老板孙阿姨57岁,见了他之后,立刻向他笑了笑,手指着桌上那袋已经打包的外卖。龚新星则双手合十,点了点头表示“谢谢”,拿着外卖骑上摩托出发。孙阿姨说,“第一次他来取餐的时候,就站在那里不说话,我还觉得很奇怪,他举起手机打字给我看,我才晓得原因。”孙阿姨说,如今,熟悉了龚新星的商家们已与他形成默契,每次会把他要送的外卖单独放在一个显眼的地方,让他一眼便知这是他的。

几分钟后,龚新星到达江津滨江路某小区的顾客家门口,他提前拨通客户的电话,接通后他立刻挂掉,并发出自己提前编辑好的短信:你好,我是外卖员,也是一名聋哑人,你的外卖到了,请开门取一下,谢谢。

在门口静候一分钟,龚新星收到该顾客的回复:你好,请放在门口一下,因为我穿的睡衣不方便,谢谢。

记者看到,比预计时间提前了5分钟,龚新星成功完成这单送餐任务。

先天聋哑

工作上更加努力

下午3时,是龚新星的休息时间,记者和龚新星通过手机打字交流起来。龚新星打字速度飞快,“这是我交流的工具,必须得熟练。”

龚新星老家在江津四屏镇,父母务农,母亲聋哑,龚新星出生后便被诊断为先天性聋哑。家里坚持送他去学习,读书写字。18岁那年,他进入一家数控厂工作。9个多月前,他通过手机看到招聘骑手的广告,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面试。

该站站长沈权告诉记者,模样清秀的龚新星来面试时,通过手机打字介绍自己的情况,还表示,自己如果顺利入职定会加倍努力。考虑到当时站内确实缺人手,而龚新星年轻,对手机操作熟练,便决定让他试试。

沈权说,龚新星确实如承诺般努力,每天最早来站里,最晚一个下班。因为沟通不便、找路困难等原因,他最初送单速度总是很慢,差评不断。但站内并未处罚他,而是给龚新星更多的时间适应。一个多星期后,龚新星逐渐熟练起来,“休息时间,他就拿着手机地图一直在默记。”

三大法宝

收获点赞与笑容

送外卖能力能够迅速提升,原来龚新星有三大法宝:第一件法宝,龚新星随身带着一叠他自己设计的蓝色小卡片,正面是一只“求好评”的小猪佩奇,背面则写明自己是一名聋哑人,顾客取餐时龚新星便会诚恳地递上这张卡片;第二件法宝,是龚新星的找路秘诀,送餐地点难免七绕八拐,当他实在找不到时,就手机打字拜托路人与顾客通电话,请求路人为他指路;第三件法宝,是龚新星的笑容,无论是取餐或是送餐,面对商家还是顾客,他总会报以真诚的笑容,每次他也总能收获对方点赞和笑容。

龚新星最波折的送餐经历,是某个寒冷的深夜,顾客1时59分下单,原本已打算下班的龚新星仍然接了单。当他以最快的速度将外卖送达后,却遇到了难题——无论是打电话、发短信还是敲门,都一直联系不上顾客。龚新星只得一直站在楼道里等待,直到3点多,因工作临时耽误了的顾客回到家门口,看到冻得瑟瑟发抖的龚新星,才记起自己的外卖。据站长沈权说:“顾客觉得很抱歉又感动,第二天专门联系站里,表扬了星星。”

如今,站内好评最多骑手、送餐前三名骑手,都有龚新星的名字。龚新星说,其实自己最开心的,是送餐后收到顾客发来的“谢谢”“辛苦了”。

月寄三千 梦想在城里买房

每天配送超过35单,龚新星如今每月收入有6000多元。龚新星的爸爸告诉记者,自打儿子在外卖站的工作稳定下来以后,每月一发工资,龚新星就会立即往家里汇3000元,“他很懂事,很孝顺,说他现在工作了可以养活我们,让我们少做点农活,多休息多保重身体。”但龚父透露,其实儿子寄回家的这些钱,大部分都被他们存了起来,希望往后给儿子娶媳妇用。

而龚新星也有自己的梦想,他希望通过努力工作,未来可以在城区里买一套大房子,把父母接来一起住,“希望他们的晚年生活,可以过得幸福快乐。”

理解带来温暖

昨日,记者联系到龚新星的几个顾客。27岁的孙小姐家住江津步行街附近,她说,自己是个急性子,外卖点了没多久就忍不住打电话问骑手,两次接通后电话竟都被挂掉了,她当时心里还有些生气,想着过会要给差评,但一看短信,马上就懊恼自己的冒失,“当时我就发朋友圈说,人与人之间,多一些理解就会多一些温暖。”

25岁的何先生透露,他之所以在收外卖两天后,又给龚新星发去“谢谢”,是因为那段时间他原本找工作不顺利,觉得很气馁,但当他得知龚新星是一名聋哑骑手后,对他触动很大,又开始积极地找工作,“我觉得我没有理由不努力。”

同事小李说,龚新星努力勤快,脸上随时挂着笑容,他的这种正能量,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更加积极的工作。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