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聂树斌父亲去世 媒体 愿办案机关别再制造悲剧

电脑版   2018-09-05 17:30  

(原标题:聂树斌父亲去世:惟愿聂父的“没有遗憾”别再上演)

公众关注聂学生的离世,其实是希望这个父亲、这个家庭的悲剧不再重演,希望办案机关能够公正裁决,别再制造这样的人性悲剧。

聂树斌父亲去世:惟愿办案机关别再制造这样的悲剧
▲聂树斌老家探访2016年12月2日,河北鹿泉,中午十时四十分许,聂树斌父亲和姐姐得知聂树斌无罪的消息,两人情绪激动,喜极而泣。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摄

2018年8月25日,73岁的聂学生因高血压引起心脏病突然离世。这距离儿子聂树斌含冤而死过去了23年,距离儿子改判无罪不到2年,距离获得国家赔偿刚刚过去1年。在走之前,聂学生曾对老伴儿张焕之说过,“再也没有什么遗憾”。

“再也没有什么遗憾”,这当真是聂学生的真心话。儿子被执行死刑后,老两口历尽千辛万苦,不断申诉、上诉,花了22年的时间等来了“迟到的结果,迟到的正义,迟到的公平”(聂学生语),给了儿子一个交代,也洗清了这么多年的不白之身。或许对聂学生与张焕之夫妇而言,22年的苦熬,只要一个说法,就已经足以宽慰人心。

新京报剥洋葱这篇刷屏的报道里称,改判之后,聂学生见人会笑眯了眼睛,也会踱着步子到广场上坐坐,而以前却不是这样。他以前很少出门走动,只会闷闷不乐,抬不起头。

聂树斌父亲去世:惟愿办案机关别再制造这样的悲剧
▲2016年12月2日,河北石家庄鹿泉区下聂庄村,患有偏瘫的聂树斌父亲聂学生在家附近。

显然,聂案改判之后对聂学生的精神改变作用是巨大的。但是,他本可以不必如此——他原本可以看着儿子娶妻生子,可以含饴弄孙,可以随时到广场上随时跟村民聊闲天。一个错误的判决,毁掉了一个父亲生命中应该拥有的东西。

所以,公众关注聂学生的离世,其实是希望这个父亲、这个家庭的悲剧不再重演,希望办案机关能够公正裁决,别再制造这样的悲剧。即便不公正的判决不可避免,也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冤案可以平反。因为,“对司法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冤案冤沉大海。”

聂案浮沉20余年,能够最终平反,离不开聂父聂母的呼喊,与体制内外的努力。而这最终依靠的是司法系统的刚性修复。若不是最高人民法院“异地复查”手段的常态化运用,与最高巡回法庭的“及时设立”,聂树斌案的平反,可能依然滞留在路上。

聂学生说他没有遗憾,细细品来,我还是感受到了其中的苦涩。其实,从一开始,办案机关就应该避免这样的“没有遗憾”。

如果不是当时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就对聂树斌执行死刑,就不会有聂学生夫妇此后20多年的奔走与煎熬,就不会有一个老父亲半辈子抬不起头,就不会有外人难以理解的家庭悲剧。

聂树斌父亲去世:惟愿办案机关别再制造这样的悲剧
▲聂母张焕枝跟收核桃的小贩核算价格。新京报记者 王佳慧摄

好在,现在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由“以侦查为中心”向“以审判为中心”转变,极大减小了制造冤假错案的可能。在聂父去世的当口,我们也借此说一句:惟愿聂树斌式的悲剧,不再发生;让每一个父母有尊严地活着,就要做到“让公民在每一个个案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