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直说普通话,不会说家乡话,到底好不好?
电脑版 2020-11-30 04:18
孩子一直说普通话,不会说家乡话,到底好不好?:曾经也担心这样的问题,我们夫妻城乡结合,妻子广州人,我是汕尾人,工作的缘故留在广州,所以两个孩子最初学习
曾经也担心这样的问题,我们夫妻城乡结合,妻子广州人,我是汕尾人,工作的缘故留在广州,所以两个孩子最初学习的是广州话,对汕尾话一窍不通。
每逢回到家乡,就会产生这样的尴尬:亲戚朋友问孩子会不会说家乡话,孩子一脸懵逼,大家就会笑话孩子“忘本”。
01 别让“执念”左右,语言的本质是沟通执念是一种很可怕的情绪,在家乡话这一点上,也曾经历了不少因为执念而起的事件,最终受损的是孩子。
表姐和表姐夫是我们本地人,但是在深圳经商,表姐夫认为孩子不懂家乡话就不算家乡人,这种执念使然,他一直坚持用家乡话教育孩子,但孩子生存的环境中,却经常要接触普通话、粤语。
这就让孩子在多语言环境中形成了语言障碍,直到4岁还不会说话。上不了幼儿园,也与小区内的其他小朋友无法交流。
夫妻两还以为小孩得了什么病,到处寻医问药无果,花费医药费无数。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统一语言环境,因为幼儿园普遍要求讲普通话,所以全家人强制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很快孩子就说得很流利了。
别让这份执念左右自己,比起语言,血脉的传承才是证据。语言的本质是沟通,如果语言无法沟通,那么它就失去了它自身的意义。
02 首先,我们是中国人不管处于哪个地区,说着什么样的家乡话,首先我们是中国人,普通话是我们的母语。
多年前很尴尬的一幕,当年小学生时代,跟着父母去广州,因为不会说粤语用普通话问路,客运站的人态度极差,回到完还伴随一句“死捞头”;坐出租车,讲普通话还要被宰...
现在就很少这样的情况,大家都已经清楚的意识到,普通话是我们的根,在有了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茁壮成长,最终百花齐放,各有特色。
地域语言,同样如此。
03 不要以此逗弄孩子强调一下,不要用孩子不会说家乡话,来逗弄孩子。
就如我们家的情况,一些不注意的亲戚,有意无意的告诉孩子“你不会说家乡话,就不是这里人。赶紧回广州去”,而同样,回去妻子家乡也是如此“你不会说这里话,就不是这里人,赶紧回汕尾去。”(妻子的家乡话是带地域口音的粤语,跟标准粤语略有不同)
这让孩子很难受,女儿曾经问我,他们是不是因为我不会说他们的话就不喜欢我?
孩子很难分辨什么是玩笑,什么是认真,但他们能感受到被伤害。
2孩子一直说普通话,不会说方言的情况,基本存在于父母不是一个地方的人,两个人交流需要用普通话的环境。这种情况现在很多见,所以孩子只会说普通话,不会说方言的情况也就越来越多。
举我自己为例:我河南的,我老公陕西的,我俩交流天天是说普通话。所以,我们带孩子,都是说的普通话。虽然现在给陕西的公婆带孩子的时间多一些,公婆说方言,但我家孩子,还是只会说普通话,方言一句都不会。
我同事是江西的,她老公是上海的,他们在家说普通话,她女儿也是只会说普通话,不会说上海话,但是可以听懂上海话。
方言是一个地方人的通用交流语言,会方言就说明他是这个地方的人,毕竟方言给人的感觉比说普通话更亲切。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教孩子说方言,但也不可太过强求,毕竟不管是方言还是普通话,都是孩子表达、交流、沟通的一种语言。针对题主的问题,个人认为会方言更好,不会也没什么损失。现在互联网时代,大家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能接受的事物也越来越多。你重点是要如何把孩子培育好!
3孩子一直说普通话,不会说家乡话,到底好不好?
我认为好。
因为现在大多数人都说普通话,在学校也得说普通话,孩子会说普通话更有利于他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
我认识一些孩子,由于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爷爷奶奶都是说家乡话,导致孩子只会说家乡话,到了学校,因为是本地的学校,同学和老师都可以听懂,但学习方面就很困难了,读书需要普通话,他适应不了,拼音完全不行,老师经常批评,父母也很着急,孩子也越来越不愿意上学。
我和我先生是不同省的,我们一直讲普通话,我孩子也一直只会说普通话,我和先生的家乡话,孩子都不会说,孩子的拼音根本不用操心。
现在,她大了,也会说一点我和先生家的家乡话。
家乡话只是一个地方人的象征。有时候作为某个地方的人,却不会说这个地方的话,就显得自己有点冒牌货。
出门在外,遇到老乡,难免会说家乡话,但自己不会说,怎么证明呢?
其实,家乡话等孩子以后再学会说也可以。这个不重要。
不要只看现在,现在孩子只会说普通话,不会说家乡话,不代表孩子以后也不会说,只要多在孩子面前说家乡话,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了。
但普通话最重要,孩子会说普通话,这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是非常有利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4我儿子也只说普通话,但我带他回老家过春节时,他就跟家乡孩子玩在一起,也能听懂我们家话,我说老家方言他还偶尔学个一句两句,我的建议是不要苛求去说普通话或者说方言,孩子大了自然有自己的选择,只要能听懂家乡的方言就行??
5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大多都有自已的语言,有的还有自己的文字。在我的家乡虽然基本上都是汉族,但百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方言土语多如牛毛。这严重地影响人们的交往和社会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社交活动,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现在由于人们活动范围扩大了,交往的人多了,说普通话的时间多了,说家乡话的机会少了,许多家庭出现祖辈能讲原汁原味的家乡话,父辈只能说荒腔走板的家乡话,儿辈能听不能说家乡话,孙辈把家乡话忘的一干二净,既不会说也不会听家乡话了。其实方言土语是灿烂的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不让宝贵遗产失传,近年各级政府都在采取惜施,保护抢救各种方言土语,请来土生土長的老者录音存档。因此让儿孙略懂家乡方言土语还是有必要的。
6西梅妈妈你好!
我和您家孩子一样,一直说普通话,不会家乡话,我可以跟你分享一下这种经历的好处和坏处。
从我有记忆的时候起,就是我只说普通话,但我的家里人都说家乡话。到现在我已经成年,一直学不会家乡话。
一般小孩子开始有记忆也就三岁以后吧,所以,我在刚学说话的时候肯定也是会说家乡话的,但是长大到三岁以后就只说普通话了。
村子里只有我是这样的,这种奇怪的现象家里人也很难解释清楚为什么我不会家乡话了。
这样的孩子,有几个特点:
首先听懂别人说家乡话是毫无问题的,因为周围的人都是说的家乡话,自然而然就听懂了。
其次,和别人沟通也没有问题。普通话只要看电视的人,大都能听懂。有时候我的普通话里会加入一些家乡话的特殊的用词,和周围的人沟通习惯了也是没问题的。
如果您觉得不会家乡话是一种缺憾,可以潜移默化的教孩子说。如果教不会,就让孩子多见世面。
这样的孩子,见的世面越多越不受这个缺憾的影响,见的世面越少越受困扰。
因为家乡话只存在于我们生活的一小片地方,走出生活的地方,会发现外面的世界还很大,而且在外面的世界,会不会家乡话根本不是一个问题。
如果一辈子都只能待在村子里,又没有突出的技能的话,不会家乡话肯定会给孩子的人生带来一点难受的。
7普通话作为中国国语,是国人必须学习应用的。除开本地,人们都是用普通话交流,学好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是每个人都应该去做的。在学生时期,学校都会要求说普通话,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不知会羡煞多少旁人。
家乡话做为一种地方方言,能听懂能交流就行,不是非要孩子去学习家乡方言。你担心的无非是怕孩子长大后忘了乡音,没了归属感,怕孩子融不进家乡的氛围。只要你教会他感恩,不忘本,孩子无论在哪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乡。
现在社会的年轻人多在外地上班,说得最多的就是普通话,孩子从小培养讲普通话对他以后讲不带乡音的普通话是很有好处的。
因此孩子只会讲普通话而不会讲家乡话是没有影响的。
8我觉得挺好的,现在都是流行普通话,孩子不会说普通话到很多地方以后参加就业啊,找工作都会受阻,所以学会普通话还是有一点优势的,至于家乡话的话,孩子只要是带在身边,他的学习能力很强的,基本在一个地方待上几个月,他就会说上几句家乡话,这个都没有多大关系。
9这种情况比较多,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外来媳妇本地郎,夫妻俩说话都是普通话交流,所以孩子如果自己带大多都是普通话,如果孩子是爷爷奶奶带就是家乡话,孩子讲普通没什么不好的啊!我和孩子他爸就是一个真实的例子,我是陕西,他爸河南,儿子和女儿都是讲普通话,但俩孩子也能听懂家乡话,唯一不好的就是过年回老家说一口普通话,村里人一听,这谁家的孩子啊。现在很多孩子都随父母在外地,大多都讲普通话。没什么不好的
10
除非你一辈子不想出来混了,那你就尽情享受你的家乡话吧。出来混来到大千世界当然要讲普通话。这不是忘本,这是生存。你要走出家乡,甚至走向世界,你不仅要学普通话,还要学外语,掌握了语言你才算是迈开人生第一步。
只迷恋家乡语,不忘乡音不忘初心这当然好,但是一旦你走出家乡,带着方言会给外界造成语言的障碍,别人听不懂你的方言,你无法交流,那么普通话就起到了沟通的桥梁作用。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工具,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还是从小就多学普通话和外语,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分享
2021-12-31 10:10:13
2021-12-30 14:05:11
2021-12-29 14:42:56
2021-02-19 09:25:20
2021-02-08 13: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