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变好不可能,变坏一念间?
电脑版 2020-11-30 03:04
为什么变好不可能,变坏一念间?:古书上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从善如登山:登:升高。顺从好的就像登高一样,比喻学好不容易,要花力气,表示做好事很不容易
古书上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从善如登山:登:升高。
顺从好的就像登高一样,比喻学好不容易,要花力气,表示做好事很不容易。
汉语成语,释义为顺从学习好的就像攀登高山一样困难,
学习坏的就像山崩一样容易。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顺随善良就像登天一样艰难,顺随恶行就像山崩地裂一样迅速坠落。
出处:《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韦昭注:“如登,喻难;如崩,喻易。”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左传》
不能无过,但贵于改过。
2我觉得这跟人走上坡路有很相似,走上坡路,很辛苦很艰难而且耗时很长,但走下坡的时候就很容易时间也短,同理,人变好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坚持以及坚定的意念,而变坏只需要某一个瞬间就可以让心志瓦解。
变好不是不可能,只是相对来说,好比坏更需要定力,更需要意志力,而且人都是善变的,很有可能前一秒是好人,而后一秒因为受到刺激就变得让人不认识了。
好与坏在字面意思上是反义词,好是褒义词,而坏是贬义词,但把好与坏用在形容人的身上时,是没有绝对的,我们很多人都有好有不好的时候,就像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优点,我们不能以缺点就否定哪个人,不能以优点就觉得哪个人是个好人,这样太片面,太极端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人做事的方式和原则,对一个人评价的好歹也是因人而异,而这个世界的我们,都是群居动物,不能仅用自己的想法去看待其他人是好是坏,这是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的。
3所谓变好不可能,说的该是一个坏人或者负面的事件,变坏一念间感叹的又是人性问题,人太容易就做了一件错事。
在电影《一念无名》中,患躁郁症的儿子误杀了母亲,一念之差让他成为亲人与朋友都害怕的人,爸爸把锤子藏在枕头下面,害怕儿子伤人,邻居不让孩子与他玩耍,在超市里的人看他吃巧克力缓解躁郁也视为异类,前女友对于他之前的躁郁杀母事件仍难以接受。
他的医生说他可以出院了,而社会上的人依旧认为他永远不会再成为好人了,永远不会。
《小王子》里说:人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只有用心才能看到真实的东西。
变好变不好,对别人不要持有太多偏见,不要随意贴标签,一念之差谁都会有,没有谁是圣人,只管努力向善吧。
4在车上坐车回家,同学说她很想过她堂姐的生活,不用被家里人催婚,有自己的房子,每年有几十万的年终奖,生活很自在。
但是她的堂姐从小就很优秀,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上的都是优秀的学校,讨家长的喜欢,她很羡慕。
变好可能很难,变坏却很容易。
因为变好需要的是自律,自己约束自己,更重在坚持,每一件事都需要踏踏实实的去做,会很辛苦,很累,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前进,去努力。然而每一件事都会有一个标准,需要用正确的方法达到这个标准,用自己的实实力去去征服这个世界。向上走的路都很辛苦,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走的过程会很心酸,但是终点会很快乐,欣慰。
而变坏不需要太多的顾虑,随心所欲,自暴自弃,就在一念之差会导致不同的命运,变坏是因为变好的过程很辛苦,让人看到前面的路太坎坷,产生了放弃的想法,安于现状,甚至走下坡路。就像人们羡慕那些生活光鲜亮丽的人,但是他们看到的只是他们的表面生活。
却没有想到他们是用多少汗水才换回现在的生活。
5因为变好就是人的临事第一念,也就是直觉当时就知道该不该做,而这一念过去之后再起的想法通通都是患得患失。
所以,如果闪过了一百个念头,变好的念头只占自己所有念头百分之一,说一百已经很低了,按照佛家的看法,一瞬间闪过的念头已经不知道多说了,那叫“无明”。
如果不依着自己的第一念行事,第二念起一定是针对最初的直觉的,也就开始把第一念直觉给捆住了,即所谓“在缠”,那么良知或许又会再次起来针对这个第二念,其实此处已经不是良知,而是化妆成良知的得失心,实际从第二念开始起所有之后再起的念头全部都已经是得失心了。于是从这里开始,变好的几率便越来越小。
整个王阳明的心学讲的就是这个,把第一念存养好,所谓“结圣胎”。“怀了孕”就不能蹦跶(第一念后的进退维谷),一蹦则必然堕胎。
天生万物,则天必然是个生生之意;人为天所生,则人也必然是个生人之意(包容才是实相)。
所谓的“人性本恶”之论,无非是自己的业障罢了。
6变好是要减少自己的欲望,而变坏是放纵自己的欲望。
7本来就是的,被逼无奈,
8其实反过来想也是成立的。
我们看到什么,是因为我们想到什么,我们关注的点就是我们的结果。乐观的人会发现生活中让人开心的瞬间,随时感染身边的人也变得开心一点;悲观的人会担心不好的发生,老是想着最坏的情况,哪怕最坏情况的发生概率只有百分之一!
悲观是学习来的,而乐观是可以学习的。
9正如您所言,的确如此。因为从我们生下来开始就带着贪嗔痴慢疑和我执等等各种烦恼而来,相反善心善念的长养确是要后天培养的。
孩子从小就知道“我要”,吃的玩的都会以自我为中心,而分享吃的玩的却要父母不停的教授。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可见,我们习惯于“坏的”思维却不习惯于“好的”思维。因此就会有变好难,变坏一念间的现象。
但是如果谁可以将善心善念这种好的思维变成一种习惯的话,他的心量就会很大,命运应该会非同凡响。
与君共勉!
10这真有亲身体会。
两年前还在一千多人的大型公司任高管,现在名义上还是高管,但是仅是一家实际已经倒闭的20多人的公司高管,其实啥都不管。
而造成目前局面的直接原因就是自己的贪欲,就是这句“为什么变好不可能,变坏一念间”。
两年前所在公司,由于自己在那里苦干了十几年,硬凭实力挤进高管层,那时的日子清闲自在,具体工作完全交给手下,上班真是悠哉悠哉,上班时间长短,完全凭自己良心,反正工作只要拿下,一把手不管你,谁也不愿顾着你。也许太清闲了,恰好总部自己系统业务高管调整,自己看了一圈,好像只有自己有资格顶替那个位置,就想着应该再进一步,心里还美其名曰人生能有几次搏,结果通过正常渠道达不到的,一念间出了着最臭的棋,还以为是剑走偏锋,最终是自己身败名裂,远走他乡,现在看来完全是贪欲蒙蔽了双眼一心。因而,人啊,一定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一定要过好现在,珍惜眼前!
分享
2021-12-31 10:10:13
2021-12-30 14:05:11
2021-12-29 14:42:56
2021-02-19 09:25:20
2021-02-08 13: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