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在邮政存定期结果被办成保险,当时说能随时取出来,现在取不出来

电脑版   2020-11-30 02:25  

在邮政存定期结果被办成保险,当时说能随时取出来,现在取不出来该怎么办?:路人蚁:聊社保,侃商保,专业答疑,欢迎关注结论:你被忽悠了,这种理财保险至少锁

1

路人蚁:聊社保,侃商保,专业答疑,欢迎关注

结论:你被忽悠了,这种理财保险至少锁定5年,才能部分领取

1 银行也是保险公司重要的销售渠道,很多银行业务员都是有培训保险销售话术,并且给与高额提成,来让银行业务给储户推销保险,而且往往是把理财储蓄保险包装成高收益理财,特别是在年底各种开门红期间。很多人都因为贪图高收益而被误导买了这种理财储蓄保险。

2这种理财保险是商业年金保险,分为储蓄分红账户和万能账户,合同一旦签订生效,至少锁定5年在储蓄账户,然后5年后才开始部分领取,不领取进入万能账户二次理财,有一个保底利率,都是很低的,大部分保险公司保底利率1-2%.。储蓄账户的是预定利率,也是不写进合同的,如果加了分红。分红也没有保障,可以为零。由于这种保险是规划现金流的,安全长期,但是收益很低,所以银行在推销的时候会用假定的高收益演算给储户看,很多人就是看到钱放着不动,然后多少年本金翻倍了,就买了,其实都是数字游戏,按照5%,8%,甚至10%的假定高收益算的,其实都没有写进合同保证。而这类理财保险市场的内部实际收益率3-4%,大部分保险公司还达不到这个及格线,普遍经营结果只有2-3%的收益水平,而且还是长期锁定现金流不能动的情况下

3 这类理财保险中途退出,本金损失惨重,前面两年需要扣除高额佣金和管理费。现金价值所剩无几,合同生效过了犹豫期,钱就被保险公司划走,不在银行,不能取钱,要等到5年后,本金不保障,收益不确定,中途退出损失惨重。一般在销售过程中有双录,只要你不贪心,不被误导,就不会买了这种保险,如果销售员忽悠你说是存款,高收益,可以随时取出,那么有录音的话就可以直接投诉。邮政存款变保险是重灾区,如果银行耍赖,也可以直接电话保监会,这个是最有效的

2

楼主购买的是银行保险理财产品,也就是银行代销的保险理财。请放松心情,不必太担心,现在取不出来并不代表安全性有问题。相反,银行保险理财产品本金安全性是非常高的,取不取的出来需要再仔细核对购买签署的协议。

1.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在邮政储蓄银行认为买错了保险理财?

时常听到有朋友说误买了邮政储蓄银行的银行保险理财,感觉受骗了。究其原因是这些朋友在大堂进行存管咨询时,听信了营销人员的夸大宣传。因为是代销保险公司产品,银行有很高的提成,对于营销人员同样有提成和任务量,故营销人员有动力去推销保险理财产品。

2.大多银行保险理财产品都是本金有保证的,只是收益率不一定达到那么高。

对于很多朋友担心的在银行购买保险理财产品是否安全这个问题,其实不必担心。银行在代销保险理财产品时,有非常严格的风控,尤其在本金保证部分。银行是担心代销产品出风险时,用户来银行找麻烦的,所以很谨慎。

虽然保险理财本金不必太担心,但由于保险理财产品是预期收益率非真实收益率,故到期拿到的收益有可能比购买时承诺的低。

3.很多保险理财产品是可以提前终止,但可能损失本金。

很多保险理财产品是可以提前终止拿回投资款的,但是,由于有部分钱拿去购买保险了,可能退回的钱会出现本金亏损。

针对楼主的疑问,主要是被营销人员夸大宣传并相信购买了。至于是否能提前终止拿回钱,得仔细看一下购买协议。今后在购买时,一定要看清楚条款。


大南山伯爵,NUS博士后,资深金融人士,用专业的知识、大白话的方式为您科普投资理财知识,让天下没有难懂的金融!欢迎关注、留言交流。

3

哎,看那么多回答都是扯淡的,我来给你正确答案,操作步骤如下,请按照如下步奏操作即可:

1、电话或者亲自去办理业务的营业网点,在说明事实的前提条件下,要求他们全额退钱,当然他们肯定不会退你钱,这想都不用想,这是必须的,邮储忽悠了不是一半个了,接下来就是第二部步;

2、95580这是邮储的客服电话,投诉,一般来说打了还是不行的,为啥不行?没为啥,必须不行啊;

3、双管齐下,拨打保监会12378和当地省级银保监投诉电话进行投诉,基本到这一步问题就解决了,如果还没解决,参考下一步,咱们放大招;

4、拨打本地12388,以及01012388进行举报投诉,这个投诉可以直接把当地又出负责人帽子撸掉。

这就是操作流程,请你不要跨越式投诉,跨越式投诉会给他们留下反击的借口,下边就说几个注意事项:

1、你去邮储有没有明确的告知你是要储蓄,只要开始明确的表明态度了,那他们后边就算把你忽悠成功了,那他们做法也欠妥;

2、各个渠道投诉过程中必须明确表示你要的是储蓄;

3、态度要端正,对网点可以凶一点,对银行客服可以凶一点,其他就要认真说事实叫道理!

4、在银行网点和银行客服投诉可以坚持要他们拿出录像视频,这个是必须和肯定有的,别和他们墨迹,他们肯定不给你,但是坐着一点就是让他们心虚;

5、银行网点拖鞋是一步步的,先劝你等到期再说,然后说少扣点,但是你要坚持一份不能扣的态度,不然就被忽悠了!

以上几个步骤和注意要点做到,要钱那是很简单的!

我帮我的家人和很多老头老太太处理过,完全能要回来,放心!

4

到期再取,不要着急,取早了有违约金。这也不能全怪别人,自己有责任,上当了买个教训,活到老学不了。我就上过一次当,我堂哥在农行当经理,我去存钱问他哪种利息高,他没跟我说实话我就听他存了,手续办完从窗口递出来一本保单合众分红,我说我的存单呢?工作人员说这个就是,我不放心就去问堂哥,堂哥说钱存在银行你怕什么?五年后你就知道上算了。结果五年后还没定期的利息多,取钱也是保险公司打到卡上,而不是从银行窗口给,跑了好多趟那个烦终身难忘,谢谢堂哥让我长了见识。

5

邮政储蓄银行要上市了,但是在邮储银行存款变保险的事情,在前两年非常多。银保监会针对邮储银行以前不合规行为,重点也处罚了非常多起。

在今年8月份,银保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管理办法》,自10月1日起开始实施,号称是史上最严新规,那么可以预料未来这种事情会越来越少了,储户可以放心了。

在10月1日前,如果碰到此类事情,时间短还可以去银行协商全额退保,时间长基本上协商无望,只能靠投诉解决(成败不确定)。但是在10月1日开始,如果碰到误导的事情,多久都能维权回来,而且让银行受到处罚!

1.投诉要有证据,其实过去此类事件投诉不成功,最重要的就是证据缺失。邮储银行自述没有录音录像,工作人员不承认讲过可以随时取出的话语,客户也没有当时录音或录像,以及让银行工作人员签字确认的相关材料。所以当存款变保险,买入后过去一段时间之后再去维权,那就相当困难。

在新规之前,为什么近期发生可以投诉纠正,远期的不行,就是在于前年开始的“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可回溯视频”立了大功。但是时间久远,银行不再保存,那就证据自然也就缺失了。其中要求在录音录像过程中,销售人员未出示投保提示书、产品说明书、投保单、保险合同条款等材料,无消费者签字过程等。

2.银行营业厅监控录像保存时间,国家规定是在30天,听说邮储银行的保存时间是三个月,但是由于监控录像只能识别行为而无法有效记录双方沟通话语,所以即使在此有效期内,也很难取得有效证据。书面资料或签字资料要比录音录像资料效力更大,基于如此,银保监会才会出了新规,严格要求规范在银行售买保险的行为。

3.在10月1号生效的最严新规中,有着以下几项不同,真的规定非常严格:

A.要求保险合同及各种宣传单据完全同存款不同,而且不能应任何涉及存款的字样。这样储户可以清楚明白自己买的不是存款而是保险。

B.买保险钱前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和需求评估,不能将保险卖给那些不合适人群以及风险不对称人群。

C.针对两类特定人群,保险公司必须再次核保确认才能出单。主要是老人、低收入人群或农村居民。

D.针对在银行售卖保险行为,还有着售卖专区的要求,从业人员的资格要求,保险回访的要求。

只要是一项几条没有符合规定,那么举证责任是在银行,投保人可以随时全额退保,并直接向银保监会投诉。

4.在过去两年,这是针对银行业务的投诉重灾区,银行为了谋取高额代理收入,真的做出了不少不负责任的,毁坏自己银行声誉的违规行为。其中尤其是邮储商业银行,为了上市前业绩更加好看,违规特别突出。所以现在新规的出现将会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5.其实银行售卖保险的行为,大多数售买的是年金险、分红险、万能险等理财保险。将很多储户的资金长期锁定,不能取出,造成了很多储户家庭现金流发生极大支付困难,如果退保又造成了大额的资金损失,银行将自己的利润建立在储户的家庭痛苦之上,非常让人气愤。

其实如果遵守规范,让客户自由选择。有些银行售卖的保险理财产品还是不错的,也算是强制储蓄,年化收益率也能达到3%~4%之间,还能附带一些意外保险。对于那些资金流宽松的家庭来说,也可以去充分考虑,并不是百无一得。

总体来说,一定要给储户充分的知情权和产品了解权利,让客户自己决策,不要误导销售。银行是绝大多数居民非常信任的金融机构,不要因为这个小利而砸了自己的牌子。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如果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

6

看题意,应该是在邮政银行买了银保产品。所谓银保,就是保险公司通过银行代理销售的产品,银保的工作人员,分为渠道经理和客户经理,渠道经理,就是专门负责某个银行的,客户经理就是在银行大堂负责向客户介绍产品,进行销售的。

一、保险产品的特点

银保产品多以储蓄类和理财类为主。无论是什么形式的产品,保险产品有保险产品的形态,比如,首先要具备两个人,一个被保险人,一个受益人。投保人可以和被保险人为同一人。所以,如果去储蓄,结果成了保单,一定是需要提供另外一个人的身份证的,提供了两个身份证号码,这是需要准备的。

二、销售过程是否合理

现在银行买理财产品都需要双录,在保险销售的过程中是否有双录?是否让你抄录过分红不确定类似的语句?是否跟你说过犹豫期退保没有损失,但过了犹豫期退保,即使现金价值大,退保也会有损失。以现在保险公司投保的严格程度,新契约投保单是需要人工回访,回访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犹豫期,回访的过程中有没有觉得异常?

三、如何维权?

如果销售过程中有欺诈行为,可以到银保监投诉,谁是你的代理人,在保单上会有工号和姓名,以及联系电话。户口本上,与你的名字在一起的是家人,结婚证上,与你的名字在一起的是你的爱人,而让名字在保单上在一起,那是有缘人,大部分代理人都会珍惜这样的缘分。

四、持有保单

如果保单已经过了犹豫期,退保损失太大,也没有存在明显的销售欺诈的话,也可以持有保单。刚才说过银保产品多以理财,储蓄类产品为主,相比银行存款最长五年的存款期,保单的持有时间可能会更长,但现金价值可以保单贷款,也算是照顾了资金的灵活性,当然具体的情况要看条款。

总结下,以现在保险的销售方式,想瞒着客户说着不是在买保险,难度很大。但还是希望朋友们多留意,不要上当受骗,虽然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但幸亏买的是保险,本金还是能保证的,如果是其他的产品,也许连本金都有风险了。

7

我刚上过当。

去邮政本意存定期,一个什么经理说那种利息高,一年存一万,连续存两年,两年后可以继续存,也可以取走。没多想就存了,给开了网上银行,钱也存里了,没有任何纸质存单。

稀里糊涂回家后,越想越不对劲,存完钱居然什么单据都没有。我想到开的网上银行,就下了app查看,果然是存到保险理财里去了,而且期限是15年。又看到有犹豫期,犹豫期内取消不用任何费用。我就在网上取消了,钱也转到了邮政账户里了。

奇葩的是,过了一段时间,那个经理给我打电话,问我钱是不是转走了。我说是。她问我,为什么钱转走却不跟她说一声。真是无语了,我转我自己的钱,为什么要请示她。如果两年后我的钱不能连本带利取出,找她管用吗?

8

谢邀!


我妈妈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时我妈妈去建行存钱,想存三年。当时客户经理说银行有个活动,连续存三年,利息会比较高,然后还会送保险,到期就可以取出来。然后我妈就参加了这个“活动”。


每年存了5000里面,三年期满后,利息才500多,然后我妈就去找当时帮她存钱的客户经理,想要把钱取出来。结果,客户经理说要取钱,要去找保险公司,因为这个钱都给保险公司了的。


然后我妈在银行跟保险公司跑了无数趟,等到第五年的时候,才拿到这个钱,只拿回来本金,利息也就几百多。


就我妈妈的经历来看,就只能等到期了。如果没到期想要取出来,那么有可能会损失本金。如果你觉得银行存在“诱导销售”,你也可以打银保监会电话投诉。

9

谢邀!在银行去办理定期存款,最后却办理成了保险?当时说可以随意取出来,而现在取不出来该怎么办?这样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了,本来去存款,最后存单却变成了保单!

为什么业务员卖保险,因为有丰厚的利润,也是很多销售人员误导消费者的根源!银行销售保险,与保险公司只是短暂的代理关系,保险公司利用银行的平台,销售保险。而银行可以通过银行保险的销售中赚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

客户去存款时,当然是要求收益越多越好,或者购买理财型产品,但是,银行人员在销售保险时,语言很模糊,暗示这款保险产品的收益远远高于银行的普通理财产品,并且随时可以支取,但是,没有告知提前支取需要承担损失!

面对银行人员的欺骗行为,很多客户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因为想要拿到银行坑人的证据太难了,另外,业务员,银行和保险公司之前相互推诿扯皮,使得客户维权过程更加艰难,最后不了了之,退保了,也只能退回保单的现金价值!

按照以前的诉讼案例,即使通过法律的途径赢得了赔偿,保险公司与银行也不认为是自己存在违规行为,而退的钱也说成是人道主义的补偿罢了!

10

感谢诚邀,我在银行工作多年,下面我简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你如果是没有特别着急需要把钱取回来的话,最好就是等到期,要不然损失就比较大,一般来说提前支取都只有保单的现金价值,如果两年内,提前支取,大概你损失20%左右。

其次,现在如果想挽回损失,就只能认定当时,销售的时候,对方存在误导或者违规。比说,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无进行风险测评?有无提供完整产品说明书和投保提示书?购买的时候有没有双录?提示客户认真阅读,并抄录下列语句:“本人已阅读保险条款、产品说明书和投保提示书,了解本产品的特点和保险利益的不确定性”。还有就是所有的合同,产品说明书,您有无亲笔签字确认。

如果没有的话,还能举证,说明是销售方或者保险方的错误,导致,您还可以索赔。但是如果您每一件都有的话,就只有等到期取回来了。

最后,如果是实在是心理过不去的话,就只能去银保监会投诉了。

以上!

如果你认同我的观点,请点赞关注我!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邓行长,(ID:Dhangzhang)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