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最大的智商税是什么?
电脑版 2020-11-30 00:55
你认为最大的“智商税”是什么?:跌了小坑,不思悔改,偏要往大坑跳,由路路畅通,变成全是大坑,跌的头破血流,还说命中注定。在中国著名企业家中不乏其人。智
跌了小坑,不思悔改,偏要往大坑跳,由路路畅通,变成全是大坑,跌的头破血流,还说命中注定。在中国著名企业家中不乏其人。智商税,中国没交够又去外国交,折腾够了,交不起了,灰飞烟灭完事。
2什么叫智商税呢?其实就是被人坑吧,人生总要被别人教育俩三次才明白人和人之间是存在欺骗的,那样或许更珍惜可以信任的的人吧。
我初中的时候比较天真,有一种刷q币的套路,声称30刷900,心里一想,我去,这可是暴利啊,刷到不就是赚到嘛!于是乎,心心念念的开始了存钱活动,有两周左右,没有吃早饭,一天早上三块,两周刚好三十,到周六的时候,骑着小单车就到了小卖部,三十的点卡,可谓是一笔巨资了。打开电脑没有迅速充值,反复确认了好几遍,最终下定决心了,结果你们都知道啦,“巨资”就到了别人的账户里面去了。
从此不再相信网络,网友,网恋,对我不可能的,万一又被欺骗怎么办?呜呜呜
我认为目前最大的智商税在于“躺赚”,人人都希望躺着就能赚一大笔钱,可是也有一部分人通过你的这种懒惰思想赚取你为数不多的存款,没有不劳而获,虽然这个世间存在信息差,但是只要你多去了解,不要盲目投资,认真生活,认真努力,所有的美好都会到来,金钱只不过是伴生物而已!
3对于老人而言,各种各样的保健品,人都惜命,尤其是老人
对于社会的年轻人,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各种无用的证书
而对于学生和孩子来说,那就是各种兴趣班
把时间和金钱花在无用的事情身上,那就是付出的最大智商税
4最大的智商税就是不愿意去缴智商税。
说白了就是自作聪明。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明白,不愿意去花钱请教别人。自己慢慢琢磨。等琢磨透了,结果时代已经变了,这个时代计划没有变化快。只有交智商税高低的问题。都得缴!
5
01为什么“免费”的谎言总有人相信?大部分人的智商都相差无几,那些比你聪明的人,可能是因为比你更能掌控欲望。
——《智商税》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互联网上开始流行一句话也许有些刻薄的话“智商是个好东西,可惜你没有。”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说:“人人都有智商,但是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地缴纳‘智商税’。”
我妈经常看到一些电信诈骗的新闻,电视节目和网络媒体都在积极地揭露骗子的伎俩,提醒我不要上当。而且,她还一边看一边笑:“这么低劣的骗术也有人信?”然而,当骗子以为法院、警察、或某经管的名义打电话给她时,她还是上当了。
去年,我妈曾经被一个旅行社的电话忽悠进主题为“300元入会,免费港澳5日游会员群”的微信群,吃住行全包的诱惑极大,我极力劝阻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但她还是毫不犹豫填写了详细的个人信息后交了300元入会费。
果然,没到1个月,旅游还没去成,那个微信群已经被封,“旅游团”被迫解散了,300元可能对上班族来说不痛不痒,可是对于退休工资只有2000多的老人来说,已经将近工资的15%。人性的贪婪换来的就是缴纳“智商税”。
马云在《赢在中国》节目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免费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意思是当你接纳了免费的东西,反而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有些骗子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借着免费的名号,让人们登记个人信息:家庭住址、单位性质、电话号码等,他们把骗来的个人信息打包出售给第三方,从中牟利,才是根本目的。
由此可见,一旦面临利益问题,人的智商就无法正常发挥,经常经不起诱惑、无知、冲动等因素引发的打击,不由自主的就交了“智商税”。
“智商税”又称低智商税,是指由于在购物时缺乏判断能力,或被一些表面现象冲昏头脑、蒙蔽双眼,被别人说服后花了冤枉钱,这些冤枉钱就被认为是缴了低智商税。
所以,“智商税”究其原理就是太轻信别人说的话,以至于花了不该花的钱。
我们在看《奇葩说》辩论时很容易有一种感觉,仿佛自己变成了一个傻瓜,一直摇摆不定,以至于忘了自己最初的立场。那么你有没有思考过这问题——你是如何被别人说服的?
其实,我们最不容易被逻辑和智力打动,最容易被煽情的话语打动。
于是,在节目中我们会看到,理性的选手譬如许吉如往往无法走到最后,很早就被淘汰,而擅长讲故事的的选手傅首尔则可以坚持到最后。
那么,生活我们想要避免轻易的被别人说服,该怎么办呢?
1、信息控制——不要轻信心灵鸡汤
在公司里,精明的领导总会向员工描述美好蓝图——“煲鸡汤”,让人们暂时无视现实并努力奋斗,为团队发展做出贡献。
用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书中说到的一句话来解释就是:
“群体没有推理能力……不能辨别真伪或者对任何事物形成正确的判断。群体所接受的判断,仅仅是强加给它们的判断,而绝不是经过讨论后得到采纳的判断。”
譬如说,《奇葩说》节目里那些胜出者的观点就一定正确吗?当然不一定,是他断言自己是正确的,并成功的说服了观众。观众美欧形成自己的判断,所以听众总是被说服的那一个,却很难说服任何人。
生活中、工作中的大部分人也是如此。
如果,我们想要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该如何是好?那么,就需要学会“反煽动”的能力。
2、行动干预——学会“反煽动”的能力
“反煽动”简而言之,就是面对任何人的言论,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判断标准。
坚持己见,从《奇葩说》辩论和心灵鸡汤的威力来看,确实很难。
譬如,随着我们成长、环境和境遇的变化,我们都会无数次地回望从前,看小时候写的日记,感觉过去的自己很可笑,同时不断地改变自己观点,但这是出于你的“自我判断”,而不是因为别人的“煽动性”言论。
所以,当你遇到有人想说服你、忽悠你,或者灌“鸡汤煲”时,别急着接受,先问问自己:“这个断章取义的观点,符合我的判断标准吗?”
3、摧毁人格——不要轻信断章取义的特定结论
你有没有过这样类似的经历:
工作中,领导给你安排的工作比部门其他同事的工作量大,工资却不见涨,当领导认为这是“锻炼你的能力”时,你就很高兴,觉得受到了极大的重视。
生活中,朋友和你说做微商生意或者投资P2P项目能赚钱,看到了他的“成功案例”之后,你也奋不顾身投钱去做。
在家里,父母看到一个电视节目或者一篇文章推荐某种保健食品,于是就毫不犹豫的买来天天吃。
这是因为,他们搜罗和提供的信息都有一些正面的特点,逻辑也是经过伪装的。
但是,这些信息和逻辑本身并不能100%地推导出他们告诉你的结论,其中隐藏了一些重要因素——被挑挑拣拣、断章取义或者经过了加工。
所以,我们要思考该决策能给你带来的“收益”,构建起专属于自己的心智防御机制。
在花钱这件事上,我们都很难理性,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中,很多现象都证明了这一点。
商家利用人的这种特性大做文章,我们要如何防御避免缴“智商税”呢?在买东西时,你可以先问自己3个问题,回答完毕后再决定要不要付钱。
(1)“为何这样卖?”
这个问题是思考商家的动机。当你知道商家想干什么,才能准确地排除干扰,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譬如,我们去超市、商场这样的购物场所,会发现播放的音乐都是舒缓类型的,而且商品价格标签上删掉诸如“元”、“¥”等代表钱的符号和字眼,标注一个单纯的数字,这能减少商品和钱的逻辑关联,使我们消费者的心里感到舒适。
有一项统计表明,使用“元”、“¥”等代表钱的符号的商品,每100位顾客有6人购买,而改用纯数字的标注后,每100位顾客中有11人购买。
这个惊人的对比,充分说明商家的精明。那我们就要让每一笔消费尽量追求性价比,而不是依从商家的推荐和暗示。
临近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购置年货,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列一张购物清单,摆脱商家的心机,运用经济学的逻辑寻找物美价廉的商品。
(2)“它本身的价值是什么?”
我们买东西时不仅要看到他们卖多少钱,还要分析一下这个东西值多少钱,以及用逻辑判断出真实性。
比如,我每次到奶茶店买饮料,通常会先请店员帮我推荐一款买得销量最好的,而不是选择新上市的。原因很简单,一种流量很大、销量很广的“快消品”,它的性价比一定是比较合适的,因为附加成本是很低的,买起来比较划算。
我们虽然不知道每样商品的实际成本,但是依据自己的需求和商家的条件,也大概可以猜出它的附加成本——附加成本过高的商品往往是不划算的。
我们只需要买价值与价格匹配的商品,别被商家的热情推荐和营销手段所迷惑就行。
(3)“对我的回报是什么?”
在购物时,先建立一个效益体系,分析买这样的东西的目的:实用,还是为了带给自己快乐?然后针对性地寻找,再为之付款。
因为,商家常利用“价格锚点”的营销手段,欺骗人的心理。
譬如,在一些家居行和电器行里,商家会将一个成本很低的家具或电器放到另一种价格翻倍的同类产品旁边。这样人们也就倾向于买这个价格稍低但是价值更低的商品,并天真的以为自己赚到了以为它的回报很高,但事实上,很大可能是它的质量真不如价格稍贵的那款商品。
总而言之,我们没法在购物时了解每一个商品的市场价值,做到完全理性的购物。
但我们可以站在商家的离散破解他们的“套路”,最后回归自己的需求和消费体验,做出正确的决定,不花冤枉钱、不缴“智商税”。
首先,诱惑越大,陷阱越深。要远离那些诱惑力极大的打折促销信息。一旦你急不可耐地采取行动,就中了商家的营销套路。
如果你无法抑制购物的冲动,那就把它介绍给几位毫不知情的朋友,他们会给你至少一个不能掏钱的理由。
其次,不要相信单一的信息来源。所有能说服你的洗脑模式都是遵循三部曲:信息控制、行动干预和摧毁人格。其中,信息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也是前提。所以,不要相信单一来源的信息。
最后,所有需要你付钱的东西,都问自己这3个问题:
- “为何这样卖?”
- “它本身的价值是什么?”
- “对我的回报是什么?”
那么现在,避免“智商税”这件事,你得到答案了吗?
6创业,毫无疑问是最大的智商税。
基本上,只要是人,都觉得自己能干出一番天地。
这也是我们教育的结果,从小教育小孩子要出人头地,人中龙凤,其实也没错,但是竞争那么激烈。
创业不是靠一个人能成的。
我们看很多创业很励志的故事,但是往往没有把最核心的东西说给大家听。
比如两马的家庭背景,绝对不差,比如王兴、汪涛等,家族都是本地的富豪了。
另外,微软为什么比尔盖茨当老板,按道理他的搭档比他年长而且更熟悉编程,说白了还是有一个牛逼的妈。
所以很多创业故事隐去了其中的一些重要内容,让人们觉得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当然,想要成功必须努力,但也要天时地利人和,否则南辕北辙。
个人认为,创业从来都不是埋头苦干,而应该是水到渠成。
7应该这样讲,人处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和目标,不好一概而论。你讲的很笼统,要全面答复可以写本书了。从初级阶段而言当然首先是生存,连自己都照顾不了的人去谈什么理想、利他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经历过这一阶段后就要思考,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了。人除去自身的基本需求外他有一个很重要的性质,那就是社会属性,要受到社会契约的约束。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但很现实。直接一点讲,除了物质上的追求还要有精神上的需要,这是不能抹杀的,否则事实会告诉你是否行的通,毕竟人是有情感的。你就不能不在乎其它周围的人的感受了,当然这不是说为了迁就别人就一定要委屈自己,那样就是本末倒置了。而是为了创造一种环境,一种更利于自己生活的环境。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辨证,你为自己但不能妨碍别人,为他人着想就是为自己开辟了道路。 ------------- 如果我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一下。或有其他问题也可以关注我,给我发私信
8与人之间我一般警惕性很高,宁可孤独也不可信任何人,比如陌生电话两遍以下不接,接了开口说:先生你好,百分之99我会伸拇指挂掉不会超过一秒,尤其与钱财有关的。但在开店拿门面这事吃过亏交过“智商税”,什么时候想起了都心有余悸。八年前,一个绝对市中心闹市口千金难求的地段就有个特别衰的门面转让,我头脑一发热举手拿下,殊不知这个门面有“鬼”谁做谁死(亏),我轰轰烈烈的装修开业好不热闹,可是两个月下来促销打折发传单app全频道用上顾客入店寥寥无几。后来左右邻居一打听吓的我脊梁骨发凉,说两年里这个门面转了9次,说这个门面神仙也救不活的衰,都怪我没有打听清楚门面历史,盲目冲动。当天就开始贴网转让,20天后出手还算不错亏了27万多的智商税,还好这是开的分店,如果刚刚起家创业估计这一生我就会死在给别人打工的份上了。所以投资需谨慎,再好的项目再好的位置也不一定保证赚钱,也许是老天埋的陷阱,你自己没留意栽了,一切都是自己把握。
9“智商税”这个说法,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在2013年。那个时候,网络上有一种比较常见的说法:彩票是一种“低智商税”,最早源自于知乎。
智商税,作为网络语的该词,又被称之为“低智商税”。其含义是,因自己的缺乏判断力、智商不够高而付出的代价。
这些付出的“代价”,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就被大家吐槽为“交了智商税”。
其实,在人生中,人们最大的智商税,就是想通过购买彩票,一夜暴富,或参与股票买卖交易,通过资本运营,不获大利,决不罢休。
智商税,又称低智商税,网络流行词,是指由于在购物时缺乏判断能力,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低智商的表现。
只有在生活中,当你因为智商方面的原因花了冤枉钱,这些冤枉钱,就被认为是缴了低智商税。
智商税,是一部分人主动上缴的,不收都不行。
智商税是指由于在购物时缺乏判断能力,也就是低智商的表现,花了冤枉钱,这些冤枉钱就被认为是缴了低智商税,又称低智商税。
一说低智商,许多人就不服气了。咱这智商萌萌哒。或许有人说,咱这智商达到150还有可能费一点劲,超过120是轻轻松松的事情,谁敢说我是低智商?这种税,我肯定没交过。
其实吧,在生活中,多多少少都交过一些智商税,即使之前没交过,以后也会交,基本上没跑,区别只是多交少交而已。
单说我自己,在彩票、保健品、装潢、外出旅游等等方面,还真的缴过智商税,只是不好意思明说罢了。吃一暂,长一智,但愿以后在生活中不用缴智商税了,避免再花冤枉钱,足矣。
10
其实有很多,一点真的无法概括
北漂十年,经历了很多,最让我失落和觉得上了智商税的就是去年,在通州租公寓被骗一万多,看清楚了社会现状,也看清楚了人情冷暖,有时候没办法,北漂在外,被骗难免,但诉求无门,人家财大气粗,只能认栽,当买了记性,交了税
再有就是交集的人情世故,有时候少说多做,话多必失这是一定的,多少次为自己说错话买单
分享
2021-12-31 10:10:13
2021-12-30 14:05:11
2021-12-29 14:42:56
2021-02-19 09:25:20
2021-02-08 13: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