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如果不强迫孩子学习那谁来担保孩子的未来?

电脑版   2020-11-30 00:25  

如果不强迫孩子学习那谁来担保孩子的未来?都说不应该强迫孩子学这,学那不应该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身上,那么身为父母的不为孩子的未来负责。那谁来担保孩子

1

我觉得是这样的,让孩子学习不是强迫是引导,孩子出生后对生活对于未来就是保有着兴趣,好奇和探索新的,这种是一种自发的动力,所以想要一个好的未来是要去激发孩子的兴趣,去引导他,并在这个过程之中不断的给予他对未来的规划,让他能够自主的去做这件事情,但中间出现惰性的时候,我们及时的给你反馈,给予强化给你奖励或者适当的惩罚,让他能够在这过程之中更好的坚持下去。

而且你会发现大多数孩子的兴趣是和家长有很大关系的,家长熟悉乐器,那么孩子大概率就会去学乐器,家长喜欢运动,孩子也更倾向于去运动,所以这不是强迫,这是引导,是一种榜样的示范,耳濡目染,孩子们慢慢的就养成了习惯。

所以想让孩子按照自己规划的方向来走,那么过程之中要去设计就像游戏一样,孩子们喜欢玩游戏是被迫的吗?因为跟他没关系,但孩子们都喜欢,那是因为在这过程之中做了设计,做了引导,做了必要的暗示,其实想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也是需要这样去做的。

什么是真正的为孩子好,不是勉强孩子去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而是让孩子发现他要做的事情是重要的,而愿意自己去做。

2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强迫孩子学习结果就一定是好的吗?我们有几种结果可能出现第1个你强迫了孩子,他学习成绩的确提高了,第2个你强迫了孩子,但是他的学习依然不提高,第3个你强迫了孩子,他的学习不但不提高,而且生活上也变得不自信。其实我们为什么使用强迫这个字眼,那还不是因为孩子自己本身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如果是感兴趣的一件事情,即使你不强迫他,即使什么你都不讲,他都自己主动去找东西来学。有时候家长为了显示自己是有努力过的,就总是希望使用一些手段做出这种事倍功半的事情。其实在这件事情上面,我们家长缺少了是一种什么东西,是一种发现孩子能力的触觉。当我们整个社会都是以学习成绩论成败的时候,家长自然不可避免,被社会风气影响到,从而断定孩子得99分必定会比得100分的那个差。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好该做父母的一个责任,意思就是说我们没有做好去观察孩子在生活当中,到底在哪一方面有自己真正的天分和才能,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其意思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那一份独特的技能,只是在这个社会仅仅只是因为学习成绩来论成败的时候,我们的那些优点都被弱化或被无视了。这种情况之下才产生了逼迫孩子学习这样的行为,但是就像刚刚开始写出的三种可能性,我们其实根本就不知道后面的那个结果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但是我们只能够清楚的知道孩子在被迫的当下心情是如何的糟糕,是如何的难以平复是如何了,养成了一个童年的阴影,就是被爸爸妈妈拿着棍棒逼迫之下去写一篇文章,做一道数学题。所以作为家长其实不应该用逼迫这样的字眼,而更多的应该使用引导来让孩子真正发现自己的才能和在,有的时候即使一个人学习没有到100分的地位,但是一个99分或者甚至是一个80多分的一个人在未来出来社会反倒有更大的发展,其实这在现实生活中屡屡可见。学校配合教育体制,以分数论成败,家长配合学校以分数论教育,让孩子无处容身。

3

1.为何而学?2.学什么?3怎么学?

4

我想,问这个问题和看答案的人,其实最想弄明白的是这几个问题:

1、如何预测孩子的未来?

2、怎样能让孩子有好的未来?

3、怎样能让孩子好好学习?

像题主这样的家长,做咨询的我经常见。如果按照题主的想法,以自己“熟悉”的路,强迫孩子学习,来担保孩子的未来,我见得最多的结果是:要么孩子有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要么家长有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总之基本都没好。剩下好的,就是那1%自身心理强大到不畏父母强权,自己主意根红苗正的孩子,还通常是受到父母以外的人的影响。

根据经验,我来回答下前面三个大家关心的问题吧,顺便你们就知道,为啥结果会那么悲惨了。

第一个问题:如何预测孩子未来?

孩子的未来,就是世界的未来。因为未来是属于孩子的。

世界的未来,不可预测。所以,孩子的未来不可预测。

为什么世界的未来不可预测?

这个太容易理解了。你奶奶不知道你父母现在会过这样的生活,你父母也不知道你现在会过上这样的生活。

有个故事,说是十几年前有个投机倒把的大哥,带着小弟倒卖大哥大(最早的手机),发了一笔财,结果被抓,判了15年。出狱当天,小弟来接他,他神秘地说:放心,我出来了,咱们很快就有钱了。我偷埋了一箱大哥大呢!

好笑吗?这就是说,我们不能预测未来,不能把现在的情况当成未来的。写《未来简史》的人,都不敢保证自己说的一定会实现。何况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呢?

所以,你以为,你现在认为对的路,在以后就一定对吗?你以为,你现在已经为孩子看好了要走的路,在未来,就一定是好的嘛?

不要当那个埋大哥大的大哥。

当然,要想对未来有更多的掌控,这是可能的。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多见识、多参与,要有大格局,大智慧。怎样才能有?

学习!

这个学习是广义的!从书本到实践,再到检验,都是学习。从文化课到工作技能,再到人情世故,都是学习。

如果做到了,你一定是成功的人。成功的人,对未来的掌控力才可能较强。

第二个问题:怎样能让孩子有好的未来?

在你看来,什么是孩子好的未来?

我想大多数父母都会说,孩子有个好工作、家庭幸福、身体健康、事事顺遂。孩子觉得幸福了,就是有了好的未来。

那我们看看怎样才能幸福?

有好工作,就可以衣食无忧。那就需要有胜任工作的各项能力,例如学习力、沟通力、管理能力、统筹规划能力等等。

家庭幸福,就可以万事兴,有个温暖港湾,身心得到放松。那就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同理心,情商也要高,还要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有好的识人能力等等,不然另一半找不好,家庭没办法和睦。

身体健康,才能精力充沛、享受一切。那就需要有管理自己的能力、自律能力等。

要想幸福,还需要知足常乐,物质与精神世界都富足。

很明显,我们要想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就需要培养以上那些可以让他获得幸福的能力。

孩子只是学习(狭隘的学习,只是书本),可以获得以上幸福的能力吗?

不能。

那怎么样能培养孩子那些能力呢?

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成长阶段的特点,进行良好引导。

0-2岁的孩子,要给予充分的安全感,经常拥抱、抚摸孩子,对孩子多进行积极、正面的情绪表达。

3-6岁的孩子,提供安全、丰富的环境,让孩子自由探索,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与外界交流沟通,父母要耐心、及时回应孩子各种问题,鼓励孩子探索,与人交往,保护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

6-12岁的孩子,要让他们通过做事情获得勤奋感和勇气,多鼓励、表扬孩子努力的过程和进步。

13-18岁孩子,给他们独立的空间,像朋友一样沟通交流,为他们找合适的“指路人”。

同时,4岁前,是锻炼孩子感统能力的重要时期,6岁以前,是孩子大脑开发的黄金期,8岁以前是孩子培养专注、记忆、思维、想象、创造、观察等能力的关键期,12岁以前是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和思维的最好时期。

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培养孩子能力,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行不同侧重点的培养。

在培养的时候,首先父母要知道如何培养,例如:记忆力,怎样做能够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应该注意哪些原理?做那些游戏或行为?……只有你清楚,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

或者,你不清楚、不专业,怕把孩子耽误了,那就找专业人员来帮你培养。那什么样的人员专业?收费多少合理?家庭支出是否能够负担?先学哪些,再学哪些?……这些,你依然需要清楚鉴别。

第三个问题:怎样能让孩子好好学习?

虽然学习不能让孩子拥有所有幸福的能力。但是,学习依然重要,在学校的学习会占用孩子每天2/3或4/5的时间,当然要好好利用。而且,我相信,这是你最关心的问题。

先说下,强迫孩子学习这件事。

如果有人强迫你做事情,你愿意吗?我想,心里肯定不愿意对吧?

如果强迫你的人,不如你强壮有力,你肯定会反抗。

如果强迫你的人,比你强壮,你打不过,那我估计你觉得反抗不了,就只能按他说的做、逆来顺受了,但是因为心里不愿意,做了也不会上心对吗?就算那件事,你本可以做得很好,但因为不愿意,所以不努力,反倒失去了把它做好的时间和机会,对吗?

所以,你强迫孩子学习,孩子小的时候不能反抗,那就逆来顺受,可是根本不上心,能拖就拖、能不学就不学,反倒在最应该好好学习的年纪,没有好好学习。可能你很严厉,孩子不得不好好学,但是他能发挥出学习的潜力吗?结果就是,你发现,孩子很努力,可是就是学不好。

等孩子大了,要么习惯了被强迫,习得性无助的继续做他该做的,但肯定做不出好的成绩。要么,反抗之心不灭,一旦发现你压制不了他了,叛逆之路就此开启!压迫有多强,叛逆就有多重!

那如何让孩子学习好起来?

有五大方面需要注意,这五方面做好了,孩子学习就不会有问题。

1、学习情绪。情绪好了,干什么都开心,学习也一样。每到学习问题,你就训斥他,他想到学习情绪就低落,当然想把学习“敬而远之”。人,都想找快乐的事情做。

2、学习信念。孩子的自我概念和效能感怎样,决定了他对学习上的问题,有多大的克服信心。你天天说他笨,说他懒,他也就会那样认为自己。一个又笨又懒的人,怎么可能学习好?

3、学习动力。有没有学习的动力,是能不能持续主动的学习的关键。他的梦想、天生的好奇心都是动力的来源,你有打压过吗?

4、学习关系。孩子与周围人的关系好不好,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亲子关系最重要,同伴关系要可靠,师生关系往往是孩子学习的转机。一个家庭不和睦的孩子,孩子出问题的概率非常大!

5、学习策略。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掌握好的学习策略也是好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

因为篇幅关系,我在这里说的不可能很详细。具体方法,我会不定时的在学员群里直播,朋友圈也会不时提到。有兴趣的,可以关注我。

那我们总结一下,三个问题:如何预测孩子的未来?怎样能让孩子有好的未来?怎样能让孩子好好学习?

归根结底,都需要父母好好学习。当然,你的好好学习,也是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养育方法。

孩子未来的最大担保,是父母的格局、学识和远见!而不是你对孩子的强迫!

5

做为家长,经验多,那咱们为什么不引导孩子学习,而是要强迫孩子学习呢?

先举一个例子。我表弟喜欢玩遥控飞机。然后我姨给他买了一驾自组装的遥控飞机。孩子从无到有,用了很久时间。自己组装了一架飞机。很喜欢玩。大人引导他,他开始自主学习飞机为什么会飞。在逐步的引导下。对空气动力学感了兴趣。然后从众多爱好中,选择了这个,并坚定了它。从而也选择了目标大学。学习更加用功了。

所以不如让孩子多接触东西,让孩子发现自己的爱好。然后引导他去学习,把爱好变成职业。

6

这个问题是大部分家长都会遇到且纠结的问题,而且基本无解。

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盼着孩子有一技之长;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自由快乐,看到他们学得不情愿,也会心软。

认为不该逼孩子的家长,或许会举《隐秘的角落》里朱朝阳的例子,极端的控制欲会扭曲孩子的价值观。

但画小可还是认为,尽管家长不能替孩子决定人生,很多的“为你好”也带有毒鸡汤的成分,但扪心自问:童年过得没一点压力,长大真的能对当初的轻松无怨无悔吗?

《家有儿女》刘星和小雨一起抱怨母亲刘梅小时候没给自己报兴趣班。“如果从小培养我,我也会弹钢琴,或者拉小提琴,或者吹小号……”

还埋怨妈妈没有逼他

《向往的生活》是小可很喜欢的综艺,在何老师和黄老师的完美配合下,总是会给嘉宾带来回家般的温馨和放松,不自然流露出自己对童年的真实想法。

王迅谈起童年,特别后悔妈妈没有让自己坚持学提琴,“当时要是坚持一下的话,现在最起码是个特长”

还有一期,刘宪华在讲述童年时妈妈逼迫他学小提琴的故事,Henry提到最开始很不喜欢,但是被逼的没办法,一直到12岁参加比赛突然就爱上了,以至于现在非常非常感谢妈妈。在一旁的Angelababy怅然若失“为什么当初没有人逼我?爸妈你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啊?“

作为家长,我们谁也无法确认哪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技多不压身,“逼迫”或许是个不错的方式,当然注意度也非常重要,需要聪明的家长及时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