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大家对夫妻俩都是在保险公司卖人寿保险的,其中一个得了病,却

电脑版   2020-11-30 00:03  

大家对“夫妻俩都是在保险公司卖人寿保险的,其中一个得了病,却发起了轻松筹”怎么看?:作为一个保险公司工作12年的人来说几句。保险公司业务员在保险公司上班

1

作为一个保险公司工作12年的人来说几句。保险公司业务员在保险公司上班,这是一份工作,确实有人很赚钱,一年收入很多,绝大部份人年收入比别的行业的多不了很多。甚至很多人怀揣着哪高薪的梦想而在坚持。

保险公司很大比例业务员属于社会底层,并且没有社保,甚至???一些连城镇居民医保都没有。大家想想真正有钱人家或者官宦子弟有几个干保险的?这是现实情况,当然也有一些例外,只是来体验生活的,毕竟这些是少数的。

80后90后作为保险业的主力业务员军,他们往往来自于农村,买了房交了首付,有了孩子,加上收入未必很高,想买保险,奈何经济不理想,几乎没有底薪,全靠业务提成,而提成往往不稳定,也就不敢买很多保险。加上工作压力大,身体出问题了也就很正常,我周围好多同事血压高等情况,本人也是血压偏高,天天降压药。

回到本题,得病了要轻松筹水滴筹这是保险从业人员的耻辱,各家公司都有所谓的高端医疗,一年几百块钱,可以轻松应对高额医疗费的保险。如果给父母轻松筹还是感觉可以的。

说说我的情况,家里老人快七十了,年后普通查体发现重大情况,当时通过朋友几乎找遍了我所在城市这个方面的医学专家,结果都是一样,不能手术,只能化疗。现在一个月平均三万的支出。我开始工作时他们就没法买保险了,这些年看了好多保险公司条款也没有合适的,只能自己硬挺着,老人几乎没有存款,一个姐姐家庭情况也一般,。

当然我个人以及太太孩子的保险还是不少的,如果现在出现老人这种情况保险公司可以赔付加报销花到二百四五十万是没问题的,保费也不是很高。

保险只是一个普通的行业,现在的从业人员良莠不齐,不要一棍子打死。

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2

这个很正常!

第一:保险业务员对于80%的从业人员来说只是一份工作,并不是所有保险业务员都能拿高薪的!大部分的业务员每个月也只不过是几千块的收入而已!

第二:保险并不是人人都能买,如果曾经罹患某种拒保范围内的疾病,那么即便他是保险业务员,也是一样不可以投保的,即便隐瞒病史投保成功,日后也是无法顺利理赔的!

保险是人人平等的,拒保人群也不会因为你是业务员而改变标准,理赔更不会因为你是业务员而降低标准。

3

很正常,没什么好奇怪的,了解真实情况的能帮就帮,真实情况跟上面有差别的不理会就可以了。

卖保险的不一定就真有钱,保险公司代理人大部分都是兼职或者收入不高的群体,保险代理人挣的就是业绩提成,底薪都没有,没有单子就没有收入,跟公司签订的也是代理合同,又不是劳动合同,社保都要自己交,挣不到钱大有人在。

卖保险不一定就有保险,首先可能是自身健康状况,买不了保险,这个跟在不在保险公司没有关系,投保要求都是一样的,够条件的不愿意买,不够条件的想买也买不了。其次就是挣钱确实不多,我就见过很多的代理人,刚入职保险公司被上级各种忽悠,这么好的产品自己不买怎么让身边的人相信购买呢,就自己先买了,结果后期没挣到钱,离职了,又没有能力在缴纳第二年的保费退保,想这种的我也看到很多。第三就算买了保险有一些情况也不一定赔,保险是合同,什么能赔什么不能赔上面写的都很清楚,得了不是合同中写明的疾病,难道就不看病住院了吗,对不对。

所以说我觉得这个现象很正常,跟在不在保险公司没有什么关系,确定是真的有能力能帮就帮,没能力的看看热闹,想想别发生在自己身上就行了

4

事实证明保险是骗人的!自己卖保险时说的那么好!有病给报销!怎么自己病了确去筹钱呢?你的保险不为你自己保险吗?打脸啊

5

买了四年某安保险,年交7100元出头,要交30年,保障才30万..今去退了三千左右,花了几万当买个教训,只怪自己当初坚定力不够,帮朋友完成任务,本人有城市上班社保,农村医保,话说真得大病了,连社保都没办法的话,也就不用治了,而且社保可以治永远,商业保险只是一次性赔偿,去治疗的时候没有社保靠商业保险赔付,分分钟很快花掉了,所以还是要买上班的社会保障险。商业保险天天招人,其实是招他买保险,把亲戚朋友都买遍后,从业务员身上挖掘不出客户了,这个业务员就可以辞退了。

6

这个问题犯了逻辑性错误。这么问,就相当于说医生为什么还生病一样。

首先要搞清楚双方关系。保险公司是公司,营销员只是代理人,他们之间没有用工合同。虽然公司也会给代理人缴纳团险,但是对已经被拒保的人,是不给这个待遇的,连医疗险都不给。

其次是说明保险的严谨性。即使是本公司的代理人,如果体检不合格,同样被拒保。我的同事就是如此,41岁的健康身体,因为在某老年病医院挂了几天床,医生胡乱写了个老年病,就被公司直接拒保了。在保险规则面前,没有特殊人。

第三是正好证明保险的重要性。现在的代理人,很多人都是因为自己身体状况变坏或者家人的遭遇,让他们意识到了保险的重要性,才投身保险事业的。

不要用有色眼镜去看保险人,他们也是普通人。也不必避讳保险咨询,它真的能帮助家庭和个人安全成长!

7

在保险公司工作和能不能发起轻松筹并不冲突!首先他是一个个人,买保险可以,但复合标准是前提,如果复合标准买的保额是多少也不确定,即使卖保险,买保险的钱也是有限的,卖保险的人也不一定能买很多很多保险,,每个代理人的收入和能力也有不同,收入也有很大区别。保险就是看合同,复合标准可以赔,赔多少看保额,买十万不可能赔100万。每年保险公司都会公布理赔数据,98%以上都能理赔,有大概2%不能理赔。不能理赔的原因很多,而且一般不能理赔的案件会出现纠纷,打官司的也不少见,所以不能理赔的案件总会引人关注,理赔的案件往往不会有人大肆宣扬,凡是理赔的个人都面临不幸的事情,谁也不会有心情宣传,而且理赔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买保险有必要,但请先多了解一些保险和分类和作用。先健康再理财,先大人再孩子。希望每个人都在风险来临时可以从容不迫,不会因病致贫。

8

说明保险也不是万能的

9

刚才还看了一个段子,有个图片上面写着“我是做保险的,让你摆脱轻松筹、水滴筹”,对应题目,觉得好讽刺啊。

让人同情、悲伤。当发起轻松筹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放下尊严,放下身段,放下face,希望陌生人去进行救济。应该怎么看这事,给大家分析下逻辑:

1.夫妻俩人一起去卖保险,是一个错误的选择,最多应该只有一人入行。做保险其实是需要不断拓展人脉资源和维护人脉资源的,一般来说夫妻两人共有的资源是重叠的,其实一人去做保险代理人,就可以将双方资源全部调用起来,两人一起做,很难资源得到叠加,反而谁都不一定做好。最佳选择是一人去正常上班,每月拿稳定收入,一人可以去做保险代理。

2.保险公司给予保险代理人的回报是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业务绩效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不要看有些业务员晒工资很高,有可能前几个月或者未来几个月都很低呢,一平均还不如正正常常上班的人多。所以夫妻俩人一起做保险,会导致家庭收入极不稳定,生活很容易受到影响,尤其是发生这种大病时,需要持续的现金流进行支持。

3.夫妻俩先做保险代理人,为什么没有给自己买够覆盖疾病的保险呢?其实也就只有两种原因

A.做了保险业务员,因为收入极其不稳定,家庭没有余财,所以想给自己买保险也买不起,保险也是很多家庭生活中很大的一笔开支呢。就应了过去一句话“种粮的吃不上饭,做裁缝穿不起衣”。

B.难道他们也中了保险公司套路,买的疾病保险被解释成为不包含所患疾病,被拒赔了?这种可能性也比较大,在保险公司眼中保险代理人就是“流水的兵”,有时候资源挖掘尽了,不能持续增加业绩,很快就被自然淘汰了。所以也不会针对保险代理人的保险产品,会有特殊的礼遇,该拒赔仍拒赔。

4.轻松筹上,虽然有小部分人鱼目混珠,骗取人们的同情和援助。但是大部分人基本上已经山穷水尽,需要大家的爱心啊。我们的社保体系还不完善,生病之后需要自付的部分,很多家庭都承受不了,因病致贫的事情太常发生了。

保险代理人得大病后,保险没有给予有效保障,反而需要大众的善心救济,这确实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是一个讽刺。衷心希望他们能尽快渡过难关。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如果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

10

在保险公司工作,但是生病发起轻松筹。在不知道背后的事实的情况下,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推断。

1、没买保险

1.1单纯没买保险。对此我是不理解的,但是也存在可能。即使是保险业务员,本身也是存在不认可保险的,或者对风险持有非常乐观的态度,觉得生病意外这种事情和自己毫无关系。所以,自己虽然卖保险,但是自己并不买保险。个人觉得最不济,也要买一份医疗险吧。。几百块就能保证自己大病住院的费用。

1.2身体有状况买不了。这个我觉得挺有可能的。特别是百万医疗,还真不是说想买就能买的,身体状况是能购买的前提条件!

2、买了保险

2.1保障不全面。有的业务员还真的不知道自己买了啥保险。如果只是买了重疾+意外,没买医疗险,没达到重疾的理赔条件,也不是意外造成的,那保险还真的不赔。保障有但是不全面,一旦发生保障之外的风险,那和没买有什么不同?

2.2保额不够。有的客户会觉得自己买了保险就够了。我也见过重疾保额只有10万的。即使有医疗险能够覆盖医疗费用,那平时的各种护理费用,生活费用,收入断流的问题也是要解决的呀。

2.3产品选的不好。同样是医疗险,有的有垫付功能,有的没有。没有垫付功能的产品只能在事后报销,意味着治疗前期就得掏钱,如果没有存款,也借不到钱,不轻松筹一下,那咋办?

3.单纯想轻松筹

对于这种黑心的人,近几年见太多。自个本身有车有房有钱不舍得花,发起轻松筹消费爱心,真想吐他们口水。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