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为什么越孝顺父母的孩子越得不到父母的喜欢,还应该继续孝顺吗?

电脑版   2020-11-29 23:53  

为什么越孝顺父母的孩子越得不到父母的喜欢,还应该继续孝顺吗?: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跟“越懂事的孩子父母越不关心”,“成绩越好的孩子父母越不夸奖”都是一

1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跟“越懂事的孩子父母越不关心”,“成绩越好的孩子父母越不夸奖”都是一样的现象。

由于孩子的这些优点成了习惯,父母觉得这个结果是理所当然,而完全忽略了孩子所经历的过程和感受。父母从来不认为自己有错,觉得孩子既然做得好就不用管他,做得不好的必须去管。一般调皮惹事的孩子,父母付出的反而是更多的,正所谓会哭会闹的孩子有奶吃,这就造成了一个巨大现实落差:孝顺的孩子、懂事的孩子、成绩好的孩子,反而得到父母认可、关心很少,这些孩子经常都觉得还不如做一个坏小孩,让父母改变一下态度,然而父母是惯性使然的冷漠。

这就是很多孩子人生痛苦的源头,缺乏父母关爱和平常生活的甜蜜。

希望很多读者爸妈看到后有所警示:所有的孩子应该一视同仁,该夸就夸,该罚就罚,该爱就爱,该帮就帮,这样才能亲身体会相互理解,心理才不会结下亲情的旮沓。

2

要说这是老人的通病可能有些过分,但现实确实不是无中生有说老人的不是。越是在跟前尽孝的子女越得不到老人喜欢,远在他乡的子女年里月里来一趟,老人高兴的丫都挠不得,指使在跟前的子女团团转来伺候他们。

人们解释这种现象的唯一恰当词语就是“偏心”。

是不是偏心呢,现实摆在那里的,谁说他不偏心那是说谎。

细心想想,子女都是老人身上掉下来的肉,手心手背都是肉,咬咬哪边都心疼呐。老人受到在家子女的照顾,天天看得到,摸得着,知道他们生活状况,对他们是放心的,不放心的是看不见,摸不着远在他乡的子女们,担心他们过得好不好,混的下去混不下去,越担心就越想,越想就越心焦,往往就把心里的烦躁发落到在跟前尽孝的子女身上。其实他能不知道近前的子女们对他好嘛,心里烦躁他不冲自己人发落找谁家去呀,谁家欠他的呀!

以上是我个人的理解,愿与高人共同探讨。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