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机制可实行以土地(宅基地)换保障,你有什么看法?
电脑版 2020-11-29 23:39
农村养老机制可实行“以土地(宅基地)换保障”,你有什么看法?:我们谈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和倡导和谐社会,应把养老、医疗、教育、居住等民生问题解决好,就农民的
我们谈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和倡导和谐社会,应把养老、医疗、教育、居住等民生问题解决好,就农民的养老问题宜早谋划、早布局,完善农民养老制度关键看是否落地有声。
农民分三类,不同层次不同对象在养老问题上应区别灵活施策对待处理。
一是位居城镇周边的农民因城镇发展建设或重大项目拆迁安置的农民,这部分农民的士地宅基地虽为集体所有但因农民有使用权,无论是国家或商业开发征用都能获得补偿安置款的,重要部分应先考虑拿来给农民交养老金,或一次性交足多少年,尚有不足以后农民自筹补齐,统一纳入社会养老保险构架内,以便老有所养,解除后顾之忧。现在有的地方农民家庭拆迁户,得补偿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因为投资失败或赌博,结果钱花没了,有困难又找到政府。
中国广大农村,更多在郊外在山区,宅基地多数因未开发到,置换货币难度大,而山区的地方,有的田地在山谷,很难机械化成片耕耘,难以转包,也无法变现资金或成为公司股东分红。用这种方式解决养老保险资金难以有效操作。
二是养老保险社会化,上交基数不应有城乡之别,或者说差距不能太多,几个档位,看个人能力,自由投档,就中国农村农民看,7080后基本不种田,有一部分经商做买卖,有一部分工匠靠手艺吃饭,还有占更多的部分已进城打工,有的虽是农民身份,实则早转化成产业工人,青年人有能力靠劳动智慧交得起养老金个人部分,如城镇居民土地甚至房子啥都没有,也都是自谋职业或打工筹的资购买养老保险。
三是已届60和已超60岁年龄的农民,这类老人作为一个群体特殊对待,这群老人之前多数是没有按养老金基数上缴养老金的,在养老发放有的几十元,多的就百把元,你说有吧又有一点点,可也太少,在物价上涨,农村现实消费情况看,每个老人应调高至300至500元比较合适,也能解决给老人健康补点营养或者还能省去买几斤肉吃的费用,毕竟蔬菜家禽基本可自给自足。钱从哪筹呢,可中央财政出一点,地方财政出一点,民政扶贫办多渠道想想办法。
要领取养老金享受到囯家养老的政策,个人就有义务上缴基数部分,这是王道,要说公平正义,最苦的是那些城镇失业人员,他们没有土地没有宅基地,也在打工谋生为养老发愁,为养老筹资。农民朋友应摆正心态,客观看待养老问题,国家现阶段还没有强大到为全民背负养老的程度,解决养老自身还需提高能力!付出努力。
2020.5.25
2这个办可行。一来解决农民养老问题;二来解决集中土地,便于机械化生产粮食,降低成本。年青人出去打工,安心。
是一条长治久安的好路子。
3农村人比较传统,老家不是价格衡量的,没人愿意出售的
4当然可以,但要有一套完善的运行机制,说白了就是一个公有制和私有制的转换问题。农村老龄化问题确实要有一个合适的办法去解决,在农村来讲很多后辈经济基础比较差,面临老年人在养老上问题上得不到很好的一个保障,以土地和房子的养老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也要面临很多问题:
首先是面临继承的问题,现在农村的房子和土地当前辈没了,儿子可继承或者近亲属可继承。但在法理上讲,后辈得不到继承是经济上的损失,如何解决他们这一块的问题?让他们心安理得。
其次是如何保障这种机制的可延续性?那些没有土地房子的农民的养老问题怎么解决? 那些几世同堂的人的养老问题怎么解决。
最后,以房养老,以土地养老,只要有完善的运行机制,让每个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照顾好各方面的利益,又能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还能让农民的土地和房子得到一个良性的使用循环,避免了农村的房子和土地,造成的一种资源的浪费。又能有效遏制那些在赡养父母的过程中出工不出力的现象,让每个农民能够安享晚年。以房以土地养老的这种制度还是可行的!个人观点,大家指点。
5农村以宅基地换养老保障这法行不通……农民的宅基地包括房屋是不能分割的,没有宅基地那来的房屋,再加上人,三要素组成一个家,缺一不可,其中宅基地尤为主要,被农民视为安身立命之地,不允许任何人打它的主意,农民一辈子累死累活为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个家吗?虽然宅基地是集体和国家的,但是国家给予了农民永久性居住权,是合法的,国家永远不会让农民失去宅基地的合法使用权。
以宅基地换养老保障,是抵押性质制定年限吗?尽管这是在为农民着想,农民会同意吗?这个"换"字非常不合适,对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农民又会怎么看待呢?宅基地可以代代相传,养老保障可以吗?所以,在农民宅基地问题上,是不能轻易做决定的,除非在养老制度上有完善的,相对应的优越政策,让农民自愿地,没有后顾之忧地退出宅基地,这样才能体现国家对农民的关切之心,民心才会安定,而不是用农民的宅基地去和农民的养老问题去挂勾,大家说对吗?
。
笔者这里,曾执行过一段时间退出宅基地以社保养老的政策,群众反响很好,能较好的解决养老的问题,且又能盘活闲置的土地资源,的确是实现了“双赢”。
用土地或宅基地换社保,群众有需求也盼望,且还能解决土地闲置、人多地少的问题,的确能实现“双赢”。一是土地或宅基地换社保,为广大的农村群众实现老有所养提供了更易实现的一种可能,让农村群众又多了一条纳入社保体系的途径。目前农村仍还有许多群众想购买社保,但苦于没有途径,所以群众对这一政策的需求还比较大,年龄较大的、已经入城居住生活的尤其盼望。
就用笔者当地的例子来说吧,原先开展宅基地复垦工作时,退出宅基地的群众不但能领取一笔补偿,还为其开了纳入城镇社保体系的口子,群众就可以利用领取的退地补偿一次性缴足社保费用,达到领取社保金的年龄后,就可以按月领取社保金,所以群众退出宅基地的积极性较高,而且宁愿还倒贴一部分钱也要购买社保。但目前由于政策变化,退出宅基地后原来所开的购买社保口子已关闭,于是人们的积极性下降明显,宁愿将农房及宅基地继续闲置,也不太愿意退出复垦了。
二是土地换社保,不但让农村群众多了一条纳入社保体系的途径,还能盘活土地,较好解决有地的没有种、想种地的没地种的土地困境。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一部分土地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无人耕种或极其粗放耕种的情况,若实施土地换社保,很多人就会放心无顾虑地入城,集体就可收回土地让无地的人耕种。
7开玩笑,土地是国家的,你没有权力换东西,职工可以用企业换社保吗?企业让吗?老板同意吗?不努力奋斗,想钱想疯了吧[捂脸][捂脸]
8我不认同,如果实行了,就给资本开了口子,以资本的嗜血性,以后可能就会出现“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的情况。把宅基地抵押了是很危险的事,如果没了,就只能买商品房,然后资本再“开恩”,用你的生命做抵押买商品房,穷者愈穷,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了。
9农村土地大多地方是人均多少分配或以户分配。农民本就赖以土地生存,老人在家庭成员中只有土地的一部份,农村土地与城市或城效有天壤之别,所以农村养老机制靠土地保障只是一部份。
10如果让农民把田地基宅地养老,农民是不愿意的土地、宅基地比养老重要,农民一但失去土地、宅基地,就会跟城里底层工人一样,没工作、没田地宅基地洋楼,会跟城里人一样,拼命挣钱,买房,参保,会跟城里人一样活得很艰辛。农民伯伯还会跟城里人比养老金吗?。你们知道土地的重要性吗?你们是地主,城里人是叫化子。
分享
2021-12-31 10:10:13
2021-12-30 14:05:11
2021-12-29 14:42:56
2021-02-19 09:25:20
2021-02-08 13: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