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小时候的年味吗?
电脑版 2020-11-29 23:11
还记得小时候的年味吗?:很怀恋小时候的年味,爸爸上街扯布给我们做新衣服穿、妈妈给我们做新布鞋和准备过年吃的,别提多高兴了,生活在现在这个年代的小:-年味
很怀恋小时候的年味,爸爸上街扯布给我们做新衣服穿、妈妈给我们做新布鞋和准备过年吃的,别提多高兴了,生活在现在这个年代的小孩虽然物资上充足的,精神方面没有七、八、九十年代的孩子快乐
2我是七零后,出生在西南郊区农村,非常怀念小时候过年,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 过大年!我家姊妹多,那个时候物质匮乏,我们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有零食(零食也就是自己种的花生炒熟,瓜子和少有的几块糖果)有新衣服穿,有鸡鸭鱼肉吃。
现在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吃喝玩乐种类繁多,过年很多人都去餐厅了。我依然自己选购食材,自己亲手制作年夜饭,炸丸子,做梅菜扣肉,煮白水缠丝肘子等等年夜菜,虽然做出来吃得不多,希望我的俩孩子能感受到年的味道,因为我小时候过年,喜欢围着灶台看母亲做好吃的,妈妈的味道终身难忘!
以下是我2019年自己做年夜饭的照片
3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文明亦高度发达。人们已不再为传统的吃,穿,住,行而烦恼。平常的饮食甚至比从前过年还好,鸡鸭鱼肉稀松平常,有时兴起,也会领上家人或三五好友去馆子撮一顿;穿着方面更是看心情儿,五颜六色的华丽服装,有时只因为不喜欢,穿个一回便束之高阁;住的方面则早已告别了土墙茅屋,甚至连过去响当当的“大瓦房”都难得一见;出行就更方便了,长途巴士四通八达,动车高铁快捷安全,天上有民航飞机,大海有远洋客船。可是,即便生活如此轻松惬意,人们却总感觉缺少点什么,即使是在每年的新春佳节,举国同庆,阖家团圆的日子里,人们也觉得氛围欠缺,少有过年的味道儿,这不由得使我更加怀念从前的日子,小儿时过年的情景历历在目,恍若昨天。
本人标准的七零后,上世纪七十年代,改革开放尚未施行,说句实话,那时的老百姓都相当穷,物质生活非常匮乏,广大农村更是如此。穷归穷,日子依然得继续,平常日子过的紧巴巴的,也没个心情,春节作为最重要的节日,自然马虎不得,挺认真的筹备一番。
记得那时大约从腊月头上就开始准备了,磨豆腐,漏粉丝,做山芋糖(也称大麦糖,麦芽糖),炒花生,瓜子,蚕豆。有的人家讲究的还会炸点玉米花,米花子之类的。总之都是在自有的东西上做文章,关键是那会有钱也没地方买呀????
我们南方小年是二十四这天,值得一提的是,北方小年吃饺子,而南方大部分地区则是米饭加红烧肉,而我们这却是“瘪食”,其实就是馄饨,个中缘由至今没弄明白,网友们有懂得不?
二十四过后,就是我们小朋友开始揪心的时光了,紧张些什么呢?呵呵,等新衣裳过年呀。那个年代,衣服不象现在有现成的卖,那是要扯布做滴。而为了节约两个裁缝手工钱,基本上都是心灵手巧的娘亲或年长的姐姐手工做的。虽说款式老套,颜色也不外乎蓝的黑的,毕竟是新衣服,而且几乎一年只有一套儿,心中的期盼之情可想而知。
孩提时代的我们是异常懂事的,为了尽早得心爱的新衣,总会想方设法的为母亲或姐姐多做点事情儿,一是为了讨好她们,尽可能的把衣服做好看点,辟如多加个小口袋啥的,;再者也是让她们有时间做,毕竟家中的活计蛮多的。
重头戏自然在除夕夜,那时候不象现在,电视电脑普及,智能手机人手一部,网络全覆盖,看电视或者上上网啥的可以消遣,一个村能有个小黑白电视就是稀罕物了。因而除夕夜的“守岁”就成了重中之重的节目了。
话说“守岁”,晚上十二点之前是绝不敢上床睡觉的,要先接各路神仙儿归位,还得祭拜祖宗先人,倘若有哪个顽皮的孩子不识相,熬不住困爬床上见周公了,那老爹的竹子打屁屁是免不了要挨了????,所以那天断断不敢早睡,免受皮肉之苦!虽说当时心里是愤懑和不宵的,但如今夜深人静之际,仔细回味还是觉得有道理,试想一个人,如果连除夕夜守岁这点都做不到,又凭什么说你对神明有敬畏之心,对祖宗先人有感恩之情呢?
除夕过后就是大年初一了,跟你说实在的,对于我们而言,初一可是好日子呢,因为初一就可以拿到朝思暮想的压岁钱喽!但那区区的几元钱可来之不易呀,得给长辈磕头,真磕的那种,记得弟弟太实在,居然把头都磕肿了呢????????再看看现在,一句恭喜发财就红包拿来了,而且少了还有小脾气,不大乐意,至于磕头就更无从谈起了。所以我觉得,过去的些习俗虽有瑕疵,但起码还有尊敬长辈的形式存在吧,好的还是应该传承的,如果什么都丢光了,真不知道我们的子孙后代拿什么来尊重先人了!
初二以后可就是我们孩子的天下了,打皮卡(就是打纸炮),拣大人放鞭炮没炸的点着玩儿,或者几个小人儿躲一边犄角旮旯里赌小钱,再不济的就跟在讨饭的后头听他说彩头,反正一天没闲着的时候,虽然生活清贫倒也幸福满满,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再往后就更有好戏看了,因为乡里照例要组织文艺队给老干部,军烈属拜年的。
说是“文艺队”,其实就是各村有点文艺细胞的小青年,大姑娘儿小媳妇临时拼凑的杂牌班子,表演的无非也就是老一套的耍旱船,舞狮子,舞扎龙,扭秧歌之类的节目。但由于当时文化生活贫乏,又没有其的文娱活动,倒也是蛮受欢迎,几乎是万人空巷的跟着凑热闹。最受小孩子欢迎的就数划旱船了,特别是毛驴船和河蚌船,由于动作浮夸,说辞搞笑更是魔力的吸引着小屁孩们。
呵呵,网友们,这就是我的小儿时代的过年场景,您觉得有年味儿吗?现代的人之所以感觉过年没意思,我认为真的是网络这个事物造成的。想想看,大家平常工作都挺忙的,为了生活几乎不得闲,见面的机会很少,即使有空闲了,也几乎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浏览各种社交软件了。在网上可以谈情说爱,可以购物付款等等,这就更造成人们接触减少,没有接触怎么直面交流?缺少交流沟通又怎么增进情感?所以,亲爱的网友们,不如放下手机,多走走看看,面对面的交谈,相信年味会回来的!
我是笑看春秋14,如果您觉得我的文章有趣儿,请关注我,常陪您聊聊,谢谢!
(网图,侵删)
4记得97年的三叔开小卖铺,过年给叔拜年给我一把一米左右的长枪,是放硬塑料子弹的那种,我抱着它睡了好几天,结果跟朋友出去山上玩森林猎人,不小心被朋友踩坏了,我难过了好几天,到现在都时常想起来那把枪。去年给儿子买了个无人小飞机,结果玩一天,就扔一边不新鲜了,
5小时候初一五更就起来,点腊烛放鞭炮,吃过年夜饭后,就到亲戚邻居家给长辈拜年,年味很浓。现在城市里不让放炮,也很少拜年。小区邻居家互相不认识,老死不相往来。原来平时不吃肉,过年才吃肉,现在过年和平时一样,起来很晚,年味淡了。
6非常非常怀念~虽然现在生活条件比哪时好多了~但找不到小时候过年时的哪种快乐~如果时间能够倒转的话~我愿放弃现在的一切~回到美好幸福快乐的童年!
7是的,那时候家家都不富裕,平时没有啥好吃好玩的,只有到了过年,杀鸡杀猪,做各种各样的面食,还可以买鞭炮,至今还怀念那时候的年味。现在生活好了,天天像过年,年味淡了,过年倒成了一种负担,那时盼过年,现在怕过年。
8还记得小时候的年味吗?
感谢你勾起我脑海里沉淀己久的儿时记忆,回想起那时过年的种种趣事,深深的品味年的味道。
小时候对过年是非常期盼的,不只是因为过年能吃到平时没有的东西,能穿上一年大人才舍得给买一件的新衣,更主要的是热闹,过年了,大人放下忙了一年的事准备过年,孩子们放假了,聚在一起疯玩,看谁玩的花样好。
过春节自然免不了要打灯笼,家里虽然会买上一个纸糊的灯笼,但是不会让你打着到处跑的,这个灯笼一般只是在年三十晚上高高的挂在正房的一侧,初一以后便收起来,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时再挂一次,毕竟那腊烛是用钱买来的啊。有灯笼不让打怎么办,年三十晚上出去玩,没点光亮怎么行?小孩子自有小孩子的办法,做一个手持的小灯就行了。那时候物资极其贫乏,在农村找一个能做手持小灯盛燃料的东西很困难,但过年家里一般都有储放了几个月的大白菜,拿来白菜疙瘩即白菜的根,中间挖去,便可以盛燃料了。用什么做燃料?家里吃的猪油、羊油、棉籽油、豆油肯定是不让用的,那是用来吃的,只有自己想办法。
那时农村基本上每家都喂上一头猪,过了腊月二十,村里有一伙人放下平时的活计,专门为乡亲们杀猪,猪当然不是白杀的,猪头、猪下水便是他们的报酬。杀猪时给猪开膛后在大木桶里清洗时会掉下一些细碎的猪肠油,这就是孩子们盯上的宝贝,可以用来做燃料啊。所以,放了年假,便早早的用高粱秸杆自制一个小笊篱,等到那天听到村里有猪的嚎叫声时,便闻声而去,拥挤在杀猪人一旁,等到猪毛刮光,刀子在猪白白的肚皮上一划,名曰“开膛”,便七拥八挤的围在大木捅周围,等着那屠夫手捋猪肠子时掉下的油渣、碎屑,用小笊篱捞出来,回到家放进事先用白菜疙瘩挖好的灯座里,在旧棉袄或旧被子里扯出一团棉花套,做成灯芯,一个小灯便做成功了,到了年三十晚上,点上这小灯,到村里大胡同口热闹处看别人放鞭炮,燃滴滴吉,扔二踢脚,一直玩到小灯灭了,街上无人玩了,才恋恋不舍的回家睡觉。
过年有八味,味道太多了,想也想不尽,写也写不完,今天就写这些吧。请朋友们一块品完这味,明天再来。
9怀念小时浓浓的年味和童年快乐时光。 现在想法实际 重团圆 亲情友情
10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可以有新衣服.新裤子穿,可以有肉吃了。可以放鞭炮,吃上一顿真正意义上有肉的饺子。可以走街穿巷的给邻居百舍的长辈们拜年,期盼能得到一些糖菓之类的。
二十三祭灶爷吃麻糖,二十五.二十六.炸萝卜丸子和绿豆丸子。二十七左右就开始家家户户在院子里支上大锅蒸几锅馍,我母亲做的枣馍十分的好看又好吃。二十九的时候,我家的大门两边贴上了父亲写的春联。一到过年的时候,父亲就和几个有文化的叔叔伯伯写春联送给邻居们。到了三十的晚上,我母亲就拿出了她亲手给我缝制的新衣裤,这是我盼望以久的。母亲嘱咐着我三十晚上守夜时该说的话和不能说的话,总之要说吉祥如意的话。
大年初一起来放鞭炮下饺子越早越好,给父母磕了头,就紧紧的盯着母亲能给我多少压岁钱(有时候给五角,有时候给一块。那个时候的五角.一块能买50至100个糖块儿)。
小时候的春节虽然没有现在的春节食物丰富,但却是十分的快乐无比让人怀念。
分享
2021-12-31 10:10:13
2021-12-30 14:05:11
2021-12-29 14:42:56
2021-02-19 09:25:20
2021-02-08 13: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