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阻止中国足球进步的事情是什么?

电脑版   2020-11-29 22:03  

阻止中国足球进步的事情是什么?:观念问题,中国人都觉得大球不适合中国人的竞技运动,因为中国人急性子,体质弱,耐力差,而且足乏味提不起人的兴奋,踢的人和

1

观念问题,中国人都觉得大球不适合中国人的竞技运动,因为中国人急性子,体质弱,耐力差,而且足乏味提不起人的兴奋,踢的人和看的人都觉得累,且又是集团型十一人组成很难协助好。中国人喜欢单打独斗,像小球的乒乓球,羽毛球,康乐球,网球这些比较有人去发展。但也不一定,中国足球,蓝球不行,排球就不错,关键还是事在人为,不知道一百年以后中国足球能否打进决赛圈!

2

谢谢邀请,我认为阻止中国足球进步的事情有四点:

第一,足球人数比例太低。据19年足球数据得出,中国足球青少年注册人口6千人。而日本足球青少年注册人数为60万,再看看德国,青少年注册人数为650万。6千人去跟人家的60万甚至650万人去拼?我们拿什么去和别人竞争。所以国内的球迷们,估计球迷大多数是70后80后吧,90后00后的应该特别少吧,所以以后球迷们,请不要再去责骂在场上拼命的国足了,如果你想骂,先想想是否能把你的儿子送去踢足球,如果不想,那就别骂。

第二,社会保障问题。当前的足球从业人员,只靠俱乐部的工资去养活,年轻有为的时候,工资很高,当然,像恒大这种高年薪的不一样,更不用说,但一般情况,当球员踢不动的时候甚至退役之后,就没有收入了,生活肯定艰难。所以,在足球这一块,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能让人们可以放心的去追求自己的爱好,社会保障没办法保证足球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这也是很多家长不愿让自己的小孩踢足球的原因吧。没保障,踢球的人将会越来越少。

第三,足球体制与足球环境问题。很多球员有点小外气之后,就不再参加球队的正常训练了,也不注重自身的锻炼与提升,慢慢的思想和技术都退步。当前,看看国内很多球员身材就知道了,一个赛季结束后,满身横肉,如此的身体素质,如何去拼抢,如何去跑动?这就是足球的体制机制问题,身体素质变差,思想不极积的,没办法淘汰下去,也没有相关的激励机制把年轻有为的球员提上一线来。更没有相关的制约制度,球员应该如何去保养与提升自己的思想与技能。

第四,中国足球没有走出一条自己的足球道路。三十多年来,当过中国国家足球队的主教练有无数个,其中不乏德国的,法国的,巴西的,西班牙的,意大利的,英国的等。每一个国家的足球理念与技术都不一样,不同国家出来的足球教练也不一样,中国足球经过这么多届的主教练指导,没办法形成一种特有的战术,不像日本和韩国,有自己独特的球队气质与技术。没有核心技术去支撑与武装,中国足球也就无法发展起来。

如果中国足球能解决以上四点问题,我认为未来球队的发展才能突飞猛进!


3

中国足球在此前进入了恶性循环,由多方面因素进行影响。此前中国足球的乱象、联赛丑闻、基层教练待遇缺失等因素,让中国足球成为了敛财工具,职业联赛改革变成企业之间的联赛、青训人员选拔变成有钱人士对自家儿童未来的投资。在整体因素影响下导致足球的从业人口越来越少。

足球要进步,需要拥有庞大的从业人口去支撑。因此,中国足球进步的关键因素在于,如何提升足球人口。

  • 1、基础教练的人数和待遇

没有好的青训教练,就没有好的足球苗子。在各大学校甚至足球学校,都缺乏青训教练,而且青训教练的待遇颇为低下。

为了改善自身待遇或者处于某些目的,向家长收取上场费用等情况将会严重制约中国足球的发展。对于培养出球员的青训机构,如何给予足够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也应该成为中国足球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曾经有个人从事青训教练的机构,在培养出好苗子被俱乐部青训发掘之后,俱乐部青训鼓励孩子向青训机构提出解约,从而避免支付十几万元的青训补偿费用。这对于青训机构的积极性、合理性该有多大的挫伤。

  • 2、企业联赛和职业联赛的矛盾

目前的中超联赛、中冠联赛等所谓职业联赛,本质上是属于企业联赛,俱乐部运营的大部分开支尚且依靠企业的输血而无法实现自身造血。

一方面在于中国的联赛尚处于中国足协的管控下,不可避免让联赛体现各种政策发展因素而不是市场规律的考量。

另外一方面,对于上座率全球第六的中超而言,中超的转播费用、品牌价值太低了,甚至不如乌拉圭联赛(如下图所示)。而欧美俱乐部的收入基本是依靠门票、转播收入、商业收入三大块。品牌价值无法兑现的情况下,俱乐部的经营收入怎么可能有所好转。

再一方面。目前中超有多少只球队,是全心全意为了足球的发展而投资足球。对于大部分职业球队而言,投资足球是企业获得当地政策扶持、提升广告效率的工具。请注意,足球对于大部分投资人而言是工具。

  • 3、足球教育和传统教育的矛盾

目前中超、中冠、中乙累计才64支球队,每支球队以标准的25人为例,职业球员仅有1600名,而目前参与青训的基础人口在数万名。这是一条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还要残忍的进阶路径。

一旦无法踢出来,无论是球员还是家长都不得不考虑未来的生存问题。因此如何解决拟从事职业足球人员的生存问题,是一个关键因素。如何将足球教育、传统教育进行结合,也是需要考虑的关键性因素。

  • 4、业余足球与足球场地的矛盾

业余足球和社区足球,比起青训足球而言,更应该成为足球的根基,只有足球爱好人员的数量实现了整体的提升,才更有可能有更多人员从事基础足球运动,从而发掘出更多好的苗子。但是,现在国内各大城市,可供开放的足球场能有多少?大部分球场宁可成为停车场也不愿意开放给球迷们进行踢球。

在业余联赛上,基本处于无政府主义。地方足球各自组织自身的业余联赛,缺为形成统一的、规模化、产业化的业余足球赛事。

  • 5、球员自信心和舆论环境的矛盾

目前的舆论环境并不适合足球的发展。对于中国足球的任何新闻,下面均是批判声一片而缺乏理智的思考。对于本身自信心缺乏的中国球员造成更大的影响,从无数的黑色时间我们已经知道中国足球的自信心该有多缺乏,米卢之所以能够带队冲进世界杯,关键因素并不在于分组情况或者米卢战术的高明程度,而在于米卢所倡导的快乐足球,让球员们能够专注于自身实力的发挥。

国内球员一旦发挥不好,舆论进行口诛笔伐从而让球员更加担心自身发挥问题,另外一方面,筛子多了不怕咬,所以你骂我行我素也大有所在。

我们追逐成绩,却忘了基础;我们恨铁不成钢,却忘了百炼成金。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堕落缺失一瞬间的事情。阻止中国足球进步的因素,足球从业人员、投资人、球迷,每个人都有责任。

4

阻止中国足球进步的是无脑喷子+恶劣的足球氛围。中国足球虽然不是特别出色,但是也不至于沦落到什么人都可以拿国足来调侃的地步。无脑喷子,为了制造热度,不看比赛就开始就行了狂风乱炸,巴拉巴拉。请问有必要吗?大家都是成年人,有点自己的判断能力好不好,被别人带节奏只能够体现你的无知。各种各样的人都要拿国足来说事,难道他们不是我们国家最优秀的足球运动员?责任越大,压力越大。喷子太多,辣鸡太多。他们踢的不好,只是结果,并不是原因。而你们无脑喷子更是丢人现眼,都是成年人,做事动动脑子。足球氛围很重要,如果每个人都认为国足辣鸡,那么国足还能够好起来吗?热爱足球的氛围都没有了,你告诉我,拿什么来拯救中国足球?

5

首先从个人来看,其实中国喜欢踢球的人非常的多,也就是球迷很多,但是这里面的大多数人都只是把足球当成一种爱好,并没有把足球当成一种职业,或者以足球为生。从家庭来看,我们从小就被家长教育说要好好的读书,读书才会更有出息,你很少会看到有哪个父母会首先鼓励孩子去踢足球。因此,很多孩子的足球梦就被扼杀在了摇篮之中!从这个社会的足球环境来看,除了在学校或者一些体育场能够看到足球场,好像这地方很难找到足球场吧?所以说就连最基本的踢球的条件都没有,又从哪里去谈足球进步呢?并不是我们中国人不擅长踢足球,真正阻止中国足球进步的其实是这个时代,这个还无法让足球茁壮成长的时代!


6

钱闹的!足球职业化之前的专业化年代,国足在亚洲是准一流强队,82年世界杯、90年世界杯都是在最后一刻抱憾出局。84年亚洲杯亚军的成绩也是历史至今的最好成绩,那时我们的竞争力在亚洲范围是足够的,只是欠缺一点运气。

而随着足球环境充斥了金钱的味道,我们经过多年来的联赛历练,国足逐渐沦为亚洲二三流球队。人傻钱多成为外界对于我们的认识,外援淘金者的大量涌入让本土球员的锻炼机会变得越来越少;”钱是万能的”让联赛的竞争环境变得越发复杂迷离;因为担心受伤影响俱乐部的收入,让一些球员在为国出战时变得畏手畏脚;同时挥舞的金元让一些年轻球员的价值观早早出现偏离。也许如果没有此前动不动买C罗梅西来中超的喧嚣和浮躁,也许国足的世界杯征途也不会如此曲折。

当然,这些问题并非钱本身的问题,而是使用者的运作出现一定的偏差,也就是所谓没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有点可惜了。

7

争相提高中超球员身价,造成球员进取心降低,无人愿意去高水平联赛锻炼,形成一拨不如一拨的恶性循环局面。

罪魁祸首是恒大。

8

日本职业联赛始于1993年,我国是1994年,仅仅差一年,日本队早已是世界二流球队,甚至是准一流球队。中国队从亚洲一流沦落到三流,甚至是四流,就是职业化害的。解散足协,取消职业联赛。

9

足协乱定政策(朝定夕废),球员普遍缺乏国家荣誉感,金钱挂帅,基本功太差,竞技意识差。

10

一个体育项目的强弱实际表现出的是大家这样项目的普及程度和喜爱程度,足球作为世界第一体育运动,中国人也很喜欢,更多喜欢是当观众,参与运动的很少,这就造成足球基础薄弱。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孩子从放养到圈养,街头足球基本消失。总之中国足球弱是基础弱,没基础的高楼大厦是建不起来的。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