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有专家称 对孩子只给予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心

电脑版   2020-11-29 21:53  

有专家称:对孩子只给予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心,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谢谢邀请。毋庸置疑,知识是一个人步入社会的本钱,有了知识就可能拥有了技

1

谢谢邀请。

毋庸置疑,知识是一个人步入社会的本钱,有了知识就可能拥有了技能,就可以凭借这一技能得以生存。



但相比较而言 ,家庭教育中健康的人格更为重要。没有正确的三观,知识越多就越有害。

尤其青少年时期,人格具有可塑性。只要父母有高度的责任感,并从小抓起,三观就不会差到哪里得去。

2

对此看法,我表示赞成!

谈到知识,人所共知,因为“知识就是力量”,家喻户晓。对于孩子的教育,大家也都有个共识:有没有知识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更可以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但是,我觉得知识的内涵应该无所不包,知识的外延应该无所不有,其中心理的健康应该成为教育孩子的重要的知识组成部分。

刚刚结束的2020年高考,我们学校一名男生,成绩一直很稳定,稳居第一梯队。就在大家焦虑能否考上如愿以偿的大学时,他的成绩似乎不用老师操心。可是谁能料到,就是这样一个常常面带微笑的阳光男生,这样一个成绩逆袭跻身年段前十的学霸男孩,在临近高考时突然心理奔溃,身体不适,声称无法面对高考,不想参加高考,身心俱疲,心慌意乱,静不下心来。最后教师疏导,同学陪伴,医生治疗,自我调适……一系列流程下来才能正常参加高考,但是状态大不如前。考后家人才反馈这样的心理已经有几个月了,父母不以为然,觉得紧张是正常的没什么大不了。殊不知,高中生处于心理成长期,心性还未完全定型,再加上毕业班的学业压力,学生比较容易产生精神紧张、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严重者甚至会走向极端。

现实生活中,人生不能处处是阳光,身边不能时时有花香。遇到事情生闷气,表面上逆来顺受、毫无怨言,内心却痛苦挣扎,怨气冲天;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就嫉妒,我不及人,心似油煎,暗生嫉恨,妒火劲燃;偶遇不顺,怨声连连,时时焦虑,小题大做,寝食难安……这些都是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或自卑或狂妄,或无奈或激进,或发泄或隐藏……让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是我们为人父母的必修课。若想过得幸福、快乐,就得消除心情的种种疾病。让我们的心健康了,身体自然就健康了!

人的一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品味人生真谛。文化知识是解惑明理的钥匙,心理健康也是一门需要学习的知识,它似阶梯,引领你去人生更高远的位置,看更壮美的风光!

3

拥有健康且安全的身体排第一

拥有强大且健康的内心排第二

剩下的才是知识的普及和储备

4

毫无疑问,这个说法是非常正确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习知识固然作用,但是学会做人更为重要,一个健康的心,会让孩子终生受益,引导他走正道,成为大到对国家社会有用,小到对家庭、父母负责的人。其实这句话还应加上需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拥有健康的心和健康的身体才可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5

非常认同。

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来自愈。

跑到终点的赢家未必有渊博的学识或优秀的学习成绩,但一定有强大的内心。

6

除了要给予孩子知识以外,还要给孩子一颗健康的心,这种说法很正确,但是说法并不全面。

给予孩子知识的重要性,不需要再强调了,孩子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未来就是像文盲一样,生存都会发生危机。

为什么说仅仅给孩子一颗健康的心理,这种说法不全面?因为一颗健康的心,包含了自我心理健康与社会心理健康两部分,这一点是要说清楚才行。

自我健康心理

一个孩子如果自我心理不健康,再有知识、有才华,前途也不乐观。前些天四川泸县发生的一幕悲剧,一名15岁女生,患抑郁症坠楼的孩子就是个例子,不但自己失去了生命,连带为了救她的父亲,也被砸成重伤,最后抢救无效,两人一起去世了。

龙爪手上大学的时候,一天晚上正在睡觉,突然宿舍同学被一阵哭声惊醒,开灯一看,舍友拿着刀子正在割自己的手腕,已经割了三刀了,割血直流,几位同学赶快夺下刀子,压紧着他的手,强制把他送到了医院。

没有一颗健康的心,自己不会过得幸福,会终身不幸福。

社会心理健康

没有社会心理健康,只是自己过得幸福,会给社会上其他人带来烦恼。高铁霸座男,自己倒是过得很幸福,但是扰乱了社会秩序,给社会带来了危害。一个人除了实现自身的价值外,更要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一个没有社会价值的人,仅仅只会考虑自身利益的,这种人在社会上存在不存在,本身已经是无关紧要了,他的存在并无多大社会意义。

有知识、有文化,自我心理健康,又有着社会心理健康的孩子,这才是真正健康的孩子,对吧?

7

我很赞成这个专家说的话,在教育中,如果只给予孩子的知识是不够的,应该让学生一颗健康的心,正确的三观,应对困难的勇气。

其实我们在学校学的东西很多都是用来应付考试的。中考是为了进入高中,高考是为了进入大学,大学毕业考完,拿到毕业证进入社会时,会发现学校学的很多东西都是无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有些根本就用不上。

再加上现在的知识更新淘汰太快,以前可能十年二十年更新,现在三五年就更新,有的领域可能一二年就要更新新知识。

所以在学校教育环节,不应该注重死知识的传输,而应该教会学生接受新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挫折打击时如何保持平和的心态,如何去挑战困难的勇气,而这一切都需要孩子有健康的心理。

现在的孩子,特别是有一些优秀的孩子为什么会出事?比学习,他们是学习中的精英,有名牌学校的光环,可是进入社会后,他们扛压的承受力却不如学习差的学生,就是因为他们学知识能力强,其他的都被周围的家长老师给承包了,让他们没有机会去接触去了解去承受。


以上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8

我是培玲老师,一位专注家庭教育的90后宝妈。

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精神人格的培养是远高于学习成绩的。精神人格的健全代表着一个人是否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健康的心是内在,是树根。只有树根扎实,树干和树冠才能有足够的能量去成长。所以,只关注孩子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9

你好,我是花子,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对孩子只给予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心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首先,这种说法肯定是正确的,一颗健康的心,比任何知识都重要,有一颗健康的心,他过去自己就会知道他以后的人生目标,而为了自己的目标会做正确的努力。所以一颗健康的心是远远比任何知识都重要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提供参考,谢谢,再见。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d34dd64ae6084af8a93f9830b710768f10

还得给他饭吃,也就是精神之粮。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