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重庆三国时属于魏,吴还是蜀?

电脑版   2020-11-29 21:17  

重庆三国时属于魏,吴还是蜀?:重庆(江州)在三国时属益州,刘备入蜀得益州后,重庆为蜀汉所控制。重庆市是历史文化名城,虽然很少有王朝在此建都(元末明初的:

1

重庆(江州)在三国时属益州,刘备入蜀得益州后,重庆为蜀汉所控制。

重庆市是历史文化名城,虽然很少有王朝在此建都(元末明初的明玉珍在此建夏),但重庆却是历代兵家必争之要地,尤其是对南方王朝来说。蜀汉严格来说其实也算是南方王朝,只不过位于南方的西部。毫无疑问,在蜀汉,国都成都是第一城、西南大都邑,雄视蜀中。那么在蜀汉时,重庆的地位又是什么样?一句话:高,非常的高!

蜀汉与曹魏、东吴三足鼎立,北约与秦岭与曹魏相接,东约以三峡与东吴相接。这意味着秦岭以南的陕西汉中,是蜀汉防御(或进攻)曹魏的重镇,今重庆奉节(蜀汉称永安,也就是白帝城)则是蜀汉防御东吴的重镇。而重庆深入蜀汉腹地,无论是距离魏蜀前线还是蜀吴前线都相距较远,但这丝毫不影响重庆在蜀汉的高地位。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南部,长江与嘉陵江的汇合处,东南是云贵高原。虽然重庆(主城区,下同)距离三峡较远,与长江中下游地区联系也不方便,但重庆是历代蜀国国都成都与荆州治所江陵(湖北荆州)之间最大的城市。更重要的是,三座重镇皆位于大江之上。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在明朝末年之前,成都一直被认为长江畔的城市,也就是说岷江一直被认为长江的上游。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提出金沙江才是长江上游,成都才被“踢出”长江沿岸城市行列。即使如此,从成都去荆州或更东方的江东地区,最便捷的通道还是长江。反过来也一样,从江东、荆州去成都,走长江也是最便捷的。如此一来,夹在成都与江陵长江航运通道中间的重庆,自然就成了各方争夺的战略重镇。古人对重庆在地理上优势的评价是“重庆会川蜀之水,扼三峡之颈,控驭诸蛮(云贵方向),地形之险,言语难尽。”

早在战国时,位于关中的秦国得到巴蜀后,就多从了长江一线进攻南方强国楚国的战略通道。而西汉末年的公孙述控制蜀国后,他就非常重视重庆之于成都的门户意义,派大将任满守重庆(江州)。在公孙述看来,只要守住重庆,位于重庆以西的成都就高枕无忧。也是出于此种考虑,东汉光武帝刘秀灭蜀时,也是派大将岑彭从长江方向进攻重庆。当时的重庆“城固而粮多,难以拔取”,岑彭再是名将,面对地理上的险峻也是愁眉不展。不过岑彭最终还是拿下了重庆,然后溯长江西上,成都门户洞开,公孙述上天无路,最终灭亡。

到了东汉,岑彭的入蜀路线又有人“复制”了一次,就是荆州牧刘备。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得到荆州大部,但这只是诸葛亮《隆中对》计划的第一步,诸葛亮的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向西控制蜀中,然后两路北伐灭魏(魏王曹操的势力)。刘备要入蜀取代刘璋,就必须占领成都,而成都又必须先拿下重庆。

刘备已确定要在成都以北的涪城(四川绵阳)会见族弟刘璋,而从荆州到涪城,最便捷的通道就是溯长江西上。荆州军从江陵出发,溯长江西进,过建平郡、巴东郡(重庆奉节),然后再溯江西南方向到了巴郡(重庆),然后再溯嘉陵江北上经涪水到达涪城,对刘璋各种甜言蜜语,把刘璋哄得七荤八素。刘备的家底并不宽厚,如果走陆路,车马劳顿,刘备将要消耗大量成本。走水路到水运中转站的重庆再到涪城,花费的交通成本并不高,这是刘备能承受得起的。

刘备和刘璋翻脸后,顿兵于雒城(四川省德阳市代管的广汉市)长达一年,身边的军师庞统中箭身亡。刘备无奈之下只好调到坐镇荆州的军师诸葛亮率张飞、赵云等大将入蜀作战。诸葛亮的入蜀路线和刘备差不多,都是从荆州溯江西上,从巴东郡(四川奉节)再至重庆。《三国演义》里张飞义释严颜,严颜当时就是坐镇重庆的巴郡太守。诸葛亮就是以重庆为中转站,分派张飞和赵云平定诸地的。

当时的川中水运大致为两个部分,即内水和外水。所谓内水,就是从重庆北上嘉陵江,再从涪江上溯至距离成都较近的绵阳等地。所谓外水,是从重庆继续向西溯江而上,至今泸州附近弃船登陆北上成都。无论是走内水或是走外水,重庆都是必须经过的。张飞走的是内水,平定巴西(郡)和德阳等地;赵云走的是外水,平定江阳(泸州)和犍为(郡治今四川彭山)等地。

吴蜀因荆州划分而翻脸,孙权偷袭荆州杀关羽,奉节已成吴蜀的边界。但在蜀汉统治者看来,重庆则是防吴的重心所在。刘备托孤时,让李严率兵坐镇永安以防东吴。几年后,护军陈到代替李严坐镇永安,李严则调到成都与永安之间的重庆。就级别而言,李严要高于陈到,陈到之兵隶属于李严。李严是蜀汉“二当家的”,这也说明重庆在当时蜀汉特殊的地位。

其实不仅是刘备灭刘璋,历代从荆州方向攻蜀者,都是要先拿下重庆以为水陆中转站,因其“扼蜀之咽喉也” 。当然反过来说也一样,当南宋丢掉成都后,重庆就成了南宋扼守荆襄的门户重镇。“蒙古虽强,(面对宋将介玠强加重庆军防),旦夕之间亦无能为也。”原因并不复杂,重庆三面环江,尤其是到了春季,江水猛涨,渡江较难,这是重庆易守难攻的主要原因。

2

这个问题其实是没有争议的,重庆在三国时期属于蜀国的。至于原因,那就来是说说重庆和三国的历史。

重庆的历史

重庆这个城市的历史其实是很悠久的,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夏朝时建国叫巴国。巴国一直延续到了战国秦惠文王时期被司马错和张仪所灭,后秦惠文王在此设置巴郡,一直到东汉末年,这里都叫巴郡。

巴郡的地理位置就是今天的重庆和四川的一部分,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巴郡是大汉十三州益州的一个郡,郡治所在江州,这个江州城就是现在的重庆市。

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在三国时期,重庆是属于蜀汉的。


重庆在东汉末年各个时期的归属

汉武帝将天下划分成13个州,每个州设置刺史,监管地方官员,相当于一州之首了,但权力还是比较分散的,到了汉成帝时期,设置了州牧这个官职,统领一州军政大权,这下州牧就真的成为了一州之首了。

但后来由于州牧权力过于庞大,所以就废除了,又改成刺史,但到了东汉末年,地方割据严重,也不太给中央面子了,很多地方势力首领就再次自称州牧了,这里就来看看益州以及巴郡这个地方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这段时间里的首脑吧。

首先就是郤俭,他是花钱从汉灵帝那里买来的益州刺史,可以说是昏庸无能,他在益州的时候,搞得益州民不聊生,而这个时期的巴郡太守是曹谦。

后来刘焉夺了益州后,让中央给自己封了个益州牧,可以说刘焉真正成了益州的土皇帝,这个时候的巴郡太守就是著名的老将军严颜了。

刘焉死后,刘璋继承了益州牧,巴郡的太守也还是严颜。一直到刘备入蜀,张飞攻下巴郡治所江州。

刘备入蜀后,巴郡太守这个位置就有点模糊了,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张飞应该是巴西郡太守,而不是巴郡太守,所以巴郡太守应该另有其人,同样还是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刘备入蜀后的第一任巴郡太守应该是一个叫廖立的人。

建安二十年,权遣吕蒙奄袭南三郡,立脱身走,自归先主。先主素识待之,不深责也,以为巴郡太守。--《三国志·廖立传》

再后来,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应该就是著名的费观了。由此也可以看出巴郡的太守都是刘备任命的,所以重庆在当时是属于蜀汉的。


历史上其他时期的重庆

重庆被叫做江州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不断,重庆的名字也一直被改来改去,一会属于益州,一会又属于荆州、巴州、楚州,到了隋朝时期,郡被废除了,当时的重庆叫楚州,也被改为了渝州,治所是巴县,这就是重庆简称“渝”的由来,再后来州又被废了,改回了巴郡。

时间来到唐朝,巴郡又被改回了渝州。宋朝时一开始沿用渝州这个称呼,但其间在这里发生了著名的赵谂谋反,宋徽宗以“渝”这个字有谋反之意,就把渝州改成了恭州,宋光宗在继位之前被封为恭王,封地自然也就是重庆这里,后来他成为了皇帝,觉得恭州这个地方是他的福地,就自诩“双重喜庆”,把恭州升为了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

来到元朝,重庆成为了四川一带的行政中心,叫重庆路总管府,元朝末年,农民军明玉珍在此建国,国号“大夏”。

伴随着朱元璋一统天下,重庆路总管府又被改回了重庆府,这个名字就一直被用到了清朝灭亡。

重庆历史上发生的大事件

巴国建国,时间大概是夏、商时期。

巴楚大战,春秋时期。

张仪建江州城,公元前316年.

李严扩建江州,公元226年。(没错就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那个李严),由此也能证实重庆在三国时期属于蜀汉。

彭大雅拓修重庆城,南宋末年,奠定了直到明清时期重庆古城的大致格局。

钓鱼城之战,南宋末年著名的抗蒙战争。

大夏国的建立,上面说到的那个明玉珍在重庆这个地方建国。

重庆开埠,当然这个是清末众多不平等条约中的一条,但也确实促进了重庆经济的发展。

近代史发生在重庆的大事件实在是太多了,这里就不细说了。


结语

重庆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也有很多,要细写的话完全可以出一本书,甚至是一套书。重庆能有这样的历史地位,与她的地理位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三国时期同样也是如此,虽然当时的重庆远离中原主要的战乱地区,但她的战略地位依然很重要,从刘焉、刘璋父子重用严颜镇守这里,李严扩建江州城就可以看出来。回到问题,很多事实都可以证实重庆这个古老的城市在三国时期是隶属蜀汉的。

3

属于蜀国
汉朝时候巴郡称江州,为益州刺史部所管辖。汉光武帝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岑彭由江州入蜀平定公孙述。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刘璋分置永宁郡,治江州。汉献帝建安六年(201年)复为巴郡。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诸葛亮由江州入蜀平定益州。

4

重庆在白帝城以西,属于蜀汉。巴蜀巴蜀,重庆就是巴。

5

嘉陵江是李严挖的护城河,你说属魏还是蜀?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