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人的骗为什么是马字旁?
电脑版 2020-11-29 20:03
“骗人”的“骗”为什么是马字旁?不应该是“谝”吗?:中华文化科普小故事:这是一个很好回答的问题!所谓的“骗”字,就是你被马扁了一下,马跑的多快呀,“骗
中华文化科普小故事:
这是一个很好回答的问题!
所谓的“骗”字,就是你被马扁了一下,马跑的多快呀,“骗子”就像被“马扁”一样,骗你一下,不管成功与否,绝不纠缠,迅速撤离,这就是“骗子”。故,古人造字时,就把“骗”字,“马”和“扁”组合在一起了。
好有意思的一个字啊,“遭人扁”,就够倒霉了;被人“看扁”了,更不是个滋味。“扁”,就是形象“受损”,有点窝囊,精神头上有点瑕疵,被人“骗”,那就很自然了。
马,在农耕时代,自然生态文明时代,那是“快牲口”,高头大马,神气的很,骑上高头大马,那才叫个神气。新郎官娶媳妇,骑着高头大马,甭提多威武了。中了“头名状元”,皇上圣旨:骑上高头大马,披红戴花,在皇城连走三天,多长脸啊。马的神骏,马的速度,那是令人望尘莫及的。
所以,马与扁之组合,自然便被叫做“骗”了,既象形又可会意,再恰当合适不过了。
2这要取决以农耕为主的时代,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群体社会,生产自由生育任其自然,群体部落繁衍生息,由此人已经但凡不弥了。随着耕种犁拉的扩大,此时能在刀耕火种大显神力的牛马就弥足珍贵了,加之马之竞足更胜畜牛,为富贵人家,将门军士所钟爱。至此,牛马这对畜牲兄弟分家,老实忠厚的牛为农家所圈养,高达英武的骡马为将军骑士富贵公子所玩赏。后来,在人们眼里,牵牛的一定是下地耕作的农家人,而策马耀鞭的不是军中骑士就是贵族公子哥儿。于是有了些打主意的街头小混混(比如小鲜肉什么的呀)有打钱财主意的也有打女色主意的,或东借或西租耀马东街招摇西市以骗取羡富慕贵之人家青睐,或取财或取色终得一隅。
之后,这扁马者则成骗人之举了。
3我们大中华民族的想象力是极为丰富的,从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就可又一次见证。嬉笑怒骂幽默无不齐备,让人眼目一亮,启发不少。
我们汉字造字法,主要有六种,又称“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就是像实物之形,如日,月等;指事,就是在象形的基础上,用指示符号来表示抽象概念的造字方法,如本末上下等;会意就是会合成意,即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字义的造字法,如休是人在树上休息,从是一人跟在一人后,是跟随之意;形声是由形符(义符)和声符(音符)两部分组成,是一种合体造字法,这在汉字里是很多的。这个骗字,就是个形声字,马形扁声。其本义为跃上马背并骑乘。唐诗就有“长了短度箭,蜀马临阶骗”。这骗是跃马乘骑的意思。汉字有些字是有比喻义,引伸义或引伸又借用的。现在的骗字多不用其本义,而借用其引伸义了,这就让人展开想象力了,过去的骗被借用来表示现在的欺蒙,即用假话或欺诈手段使人相信,上当。谝的意思是夸耀,显示,意思大不相同的。汉字经过发展演变,许多已不用其本义了,如骗就是。问骗字的本义,大多都说不出了。我们不能忘了老祖宗,应重视对汉字的学习了解,更要知其来龙去脉,识其根本。
骗人之骗有马字,只因上世昧心事,得人便宜自觉乐,那晓还债哭无声,前世失觉做马驴,今生遭受口卡皮,夜晚卧在屎尿堆,白天还账帮人忙,更无茶饭来滋养,横骨碴嗓不能言,暗哭一场天人憐,不知那天上称盘,运到漕河老驴头,真空火烧夹吃完。
5中国文化远远流长悠久精深,汉字里蕴藏着各种秘密 ,不是平常人们一眼就能识破它的玄机。如象“骗”这样的字眼,一马一扁这样就组合而成,代表着欺骗它人的意思。然而人们并很难以理解,马扁了就欺骗他人了呢?究竟是有什么典故,还是有它什么特别的内涵呢?
骗子常常在生活中出现,总以侥幸心理欺骗他人为目的,他们的思想观点是糊弄百姓,投机取巧弄虚作假不务正业,不好好工作来取得金钱等某种利益。而骗真是花样百出,虚晃一招骗子来无踪去无影。根据骗子的状况古人在研究文字时,就以它的形象结合它的内意,把马与扁的结合体现出骗子欺骗他人时,很快离开现场。扁意味着他所说的话或所做的事都是片面的,不能圆其说,不能圆其事,也就是扁的。而马它的偏旁意味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很短的时间内,很快的速度就会验证骗子的谎言。
骗由马与扁的结合,形象地显示了骗子在欺骗现场的种种举措,在欺骗之前与欺骗之后,那张扁嘴的活龙活现展示的在每个被骗人的眼里。同样体现了骗子侥幸得逞以后,那灰溜溜的逃跑似马一样场景。
骗子在这个世界上如鱼得水到处出现,人们往往顾不得前后,很多为了贪小便宜的人很容易上骗子一类的当,骗子也是借着人们爱得到一丝便宜的心里,进行以马一样的速度,很快地在现场实施它那自圆其说的扁嘴的意图 ,这就是骗子在现实中马扁结合下的花招。
6骗字用马字边作为形确实令人难解。有个成语:走马观花。说是一个断了一只左脚的年青人,骑一匹马去相亲,为了不让女方看到断脚,他把右脚朝女方走过未被发现。成亲后,女方说男的骑马骗了她。因此,骗字就造成文字了。
7《骗人》始于《骗马》。
人为能骑上马,先得驯马。驯马的过程,实质就是欺骗马的过程。摸摸头,顺顺毛,给点草,喂点料,千方百计,《骗》得马的顺服,达到驯服,以便让人骑。
后来借用《骗马》,架借到人上面,就出現了《骗人》一词。后面就不用再解拜,大家都明白。
8“骗人”的“骗”为什么是马字旁?
第一,“骗”这个字,是很晚才造出来的汉字。
第二,“骗”所具有的“欺骗”的含义,又要晚很多,是引申义。
第三,“骗”字的产生及含义的引申,已经处于古汉语的“第二阶段”,汉字与汉语已经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最早收录“骗”这个字的词书韵书,是北宋真宗年间的《广韵》。
然后是北宋仁宗时期的《集韵》。
再往后,是元代的《韵会》和《正韵》。
还有就是明代的《正字通》了。
隋唐时的《切韵》和《唐韵》,皆未见“骗”和异体“騗”等字。
在这之前,一直到先秦,与“骗”义相近的字,人们一直用“欺”、“誑”、“誆”和“詐”。具体例证不赘述。
但这不是说唐代还没有“骗”字,有了。
唐代武则天前后,任过左司郎中等职的张元一曾作《嘲武懿宗》诗。其曰——
长弓短度箭,蜀马临堦骗。
去贼七百里,隈墙独自战。
甲仗纵抛却,骑猪正南窜。
此诗的确“嘲”味儿十足。
“堦”,即“阶”。“骗”,不同版本亦作“蹁”或“騗”。
其实,“蹁”,也无正字。
战国时,《庄子.大宗师》里,有“跰、足+鲜”一词,为“行不正之貌”。汉代,变成了“蹁跹”。“蹁”字由此而来。
张元一诗中的“临堦蹁”或“临阶騗(骗)”,是说踏着石阶翻身上马。
《新唐书.李景让传》曰:“李琢罢浙西,以同里访之,避不见,及去,命断其騗石焉。”
捋一捋前后变化的顺序——
先秦是“跰”字。
汉代有了“蹁”字。
后来,根据“蹁身上马”这个含义,有了“騗”字。
再后来,才有了“骗”字。
训诂学者们大多赞成是这样一个顺序。
到清康熙四十四年所编《全唐诗》中,仍然用“騗”字。
前面说到的《新唐书.李景让传》,后来的版本中,“騗石”亦作“骗石”了。
唐朝,不仅出现了“騗”、“骗”这两个字,“騗马”或者“骗马”,还指一种谋生技艺。
唐代,“马戏”已很实兴,马上的技艺包括“引马、立马、騗(骗)马、跳马、献鞍、拖马”等等。其中,骑马人以身下马,以手攀鞍而飞身复上,谓之“騗(骗)马”。
《新唐书.百官志.刑部》曰:“乐工、兽医、騗(骗)马、调马、群头、裁接之人皆取焉。”
尽管这些都是谋生技艺,但在当时,并不被人尊重。后来,“騗(骗)马”等,也作为行为轻佻的代名词。
及至宋元,“騗”或“骗”,进一步成为“欺誆”不良行为的专用词了。
宋代刘克庄《后村集.庚申召对》曰:“臣惟国家三数年来,凶相弄权,以富强自诡,辅圣天子而行霸政,为天下宰而设骗局。”
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三折云:“你是个折桂客,做了偷花汉,不想去跳龙门,来学骗马。”
五本四折又云:“你这厮怎么要诓骗人的妻子?”
明代《正字通》说:骗,同騗。今俗借为诓骗字。
“骗”字含义变化的轨迹是——
先秦的“跰”,行不正之貌——汉代的“蹁”,行不正亦作形容舞姿——天代的“蹁”,翻身上马并谋生技艺——唐以后的“騗”进一步“骗”,轻佻之举进而欺誆言行。
大致是这样。
王力先生说:“古代汉语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大致来说她又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文;一个是唐宋以及后来历代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前面说到的“蹁”——“騗”——“骗”这一字形和含义的变化,正是在古白话阶段发生转变的。
这个时期,汉字经过隶变之后,已经基本上彻底改变了原有造字之初的“笔意”和“笔势”,成为古白话的纯符号,单纯从字形上猜度与字义的关系,没有什么意义了。
9骗,谓跃上马也,这是个悲伤的故事。
它的本义本来是上马背骑乘,是指超越,跨越的动作。
现在主要字义是欺蒙,诈取意思,用诺言或诡计使人上当。
10”骗”是由马和扁组成的字。扁的反义词是圆。什么称为圆?就象一匹马儿在主人的精心食养下,长得膘肥体壮的,它的身躯就显得浑厚而圆满。如果这匹马没吃没喝,身体就会瘦弱,显得骨瘦如柴。就能以扁状而称谓。这就得出了”骗“字的含义。“骗”就是指没吃没喝的烂人,为了吃喝玩乐,不择手段的去获取别人的信认,为他施舍。从而有吃有喝不必饿扁。这种畜牲行为就称为“骗”。马代表畜牲。
分享
2021-12-31 10:10:13
2021-12-30 14:05:11
2021-12-29 14:42:56
2021-02-19 09:25:20
2021-02-08 13: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