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与妻子的旷世爱情,是怎样的爱情感动了无数人?
电脑版 2020-11-29 19:52
邓稼先与妻子的旷世爱情,是怎样的爱情感动了无数人?:邓稼先与妻子的旷世爱情,是怎样的爱情感动了无数人?答:人类最大的幸福,就是爱情的忠贞。他(她)们俩
邓稼先与妻子的旷世爱情,是怎样的爱情感动了无数人?答:人类最大的幸福,就是爱情的忠贞。他(她)们俩之所以感动无数人。因为: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须有一个贤惠的妻子,无论是过去,现在,将来都有一个答案,好夫,好妻远古传名,终身幸福!实践证明:从百姓起,或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企业家,创造家……等等,在发展,艰辛,拼搏,甚至牺牲的道路上,妻子鼓劲,支持,关爱和关心!同悲同乐,生死共存,终身平凡,意义伟大,感动天下之人!谢谢提问!
21985年,两弹元勋邓稼先因长期受到核辐射侵蚀,导致全身大面积渗血,已经无法救治。
邓稼先重病期间,杨振宁前来探望时问他:“你研究出了两弹,国家奖了你多少钱?”
邓稼先颤巍巍的伸出两根手指说:“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一共20元。”随后又补充说:“我得的是最高级别奖。”说完,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杨振宁不解的说:“为了搞研究,你把命都搭上了,值得吗?”
邓稼先不语,因为在邓稼先的心里,他搞研究并非为了钱,而是希望能为国家出点力。其实,为了研究两弹一星,邓稼先搭上的,不仅是自己的命,还搭上了妻子许鹿希的一生。
1958年的一天,邓稼先很晚才回来,妻子看到一向开朗的他突然变得心事重重,就问他怎么了?
邓稼先沉默良久后说:“我要调动工作了。”
许鹿希问“调到哪里?”
邓稼先说:“不能说。”
许鹿希又追问:“做什么工作,还在北京吗?可不可以联系……”
无论许鹿希问他什么,邓稼先只是摇头说:“不能说。”
换做一般的女人,面对丈夫如此回复,估计分分钟就已原地爆炸。
但知夫莫若妻,许鹿希心里清楚,丈夫一定是有秘密任务在身,所以才不得已如此。
许鹿希和邓稼先在一起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们的心灵和价值观非常契合。
临走前,邓稼先歉疚的对妻子说:“家里的一切就托付给你了。”
许鹿希强忍着泪水说:“你放心去吧,我支持你。”
那一年,邓稼先34岁,许鹿希30岁。
丈夫走后,许鹿希一边忙着家庭和工作,一边信守承诺,苦苦等待着丈夫归来。然而,这一等,竟然等了整整28年。
1985年,夫妻俩再度重逢,但这次重逢,却是在医院,因为邓稼先长期受到核辐射影响,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必须在医院接受治疗。
许鹿希看到丈夫的那一刻,心里五味杂陈。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原先高大健壮的丈夫,如今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她更没有想到,28年漫长的等待,最终等来的却是永别。
在邓稼先重病治疗期间,许鹿希日夜守护在邓稼先身旁,她觉得,年轻的岁月已经错过,在这最后的时光里,她不想再错过一分一秒的陪伴。
但是,仅仅一年的时间,邓稼先便在妻子的怀中溘然长逝。在送别丈夫的那一刻,无人能够想像,许鹿希的心里有多悲痛,多绝望。
在这28年里,多少个孤独的日子,多少个思念的不眠之夜,许鹿希用自己柔弱的肩膀,独自承担起了抚养两个孩子,照顾整个家庭的重担。这是我们当代人怎么也做不到的情怀。
邓稼先留给她的时间太短,让她等待的时光却又太长。28年的痴情守候,一个女人一辈子的最好年华,最终还是没能换来长久的厮守。这种苦,这种痛,这种失落和绝望,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体会。
邓稼先离开了,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而许鹿希则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邓稼先。
邓稼先走了,许鹿希用她的余生,继续演绎着对丈夫绵延无尽的柔情与爱意。家中的陈设一如既往,凡是丈夫使用过的用具都标上了年代和使用日期……
都说相爱容易相守难,许鹿希却用一生,守住了这份真情。试问,像他们这样的旷世爱情,世间能有多少,人间又有几对?
3邓稼先病逝后,他的妻子许鹿希一直不舍得搬离和他曾经生活过的寓所。尽管那套房子只用60平米,且又破又旧。但许鹿希总觉得,那里有邓稼先生活过的气息。只有在那里,她才觉得不孤单。
(许鹿希与邓稼先)
说到邓稼先与许鹿希的爱情,实在是感人肺腑。
原本邓稼先的父亲邓以蛰与许鹿希的父亲许德衍同是北大教授,又是世交,彼此常有来往。这样一来,邓稼先与许鹿希从小便成了很好的玩伴。
但国难深重的年代,平静的生活随着“七七事变”的发生,被打破了。
北平沦陷后,正在入读高中的邓稼先出于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不仅撕碎了日本国旗,还将其狠狠踩在了脚下。
当时,邓以蛰的朋友劝他赶紧把邓稼先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毕竟在沦陷区里,谁也保证不了会有人向日本人告密。
邓以蛰也担心邓稼先会惹祸上身,同时他考虑到清华和北大已经南迁,也是为了能让邓稼先接受更好的教育,在他的安排下,邓稼先离开了北京,并辗转到了昆明求学。
临行前,邓以蛰想到国家正在水深火热的危险时刻,于是他对邓稼先叮咛道,要学科学,不要学文,只有科学才能救国。
邓稼先再见到许鹿希的时候,已经是抗战胜利的时候了。
此时的他已经从西南联大毕业,凭着优异的成绩成为了北大物理系助教,而许鹿希刚好也考进了北京医学院(现在的北大医学部),童年的玩伴就这样成为了师生。
不过,此时的邓稼先牢牢地记着父亲对他的叮咛,同时他也希望能学得更多的先进知识报效祖国,因此他一直在继续学习。
1947年,邓稼先顺利地考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进入美国普渡大学研究院深造。
为了能尽早建设祖国,邓稼先除了睡觉,其他的时间全部用来学习和做科研。因此他仅用了一年多时间,便取到了博士学位。此时他才26岁,大家都忍不住称他为“娃娃博士”。并肯定地说,不久的将来,他一定会成为诺贝尔奖得主。
(邓稼先旧照)
邓稼先的成就同时也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注意。尽管美国政府给他开出了极为优厚的条件,他的导师和同学也都一再劝他留在美国。但是邓稼先在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9天,便迫不及待地和200多名专家学者一同返回了国内。
邓稼先回到北京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始组建近代物理研究所,并开始着手关于原子核物理理论的研究工作。
1953年,许鹿希从北京医学院毕业后,由于成绩优异留校任教。
同年,许鹿希和邓稼先在长辈们的安排下,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许鹿希回忆说,邓稼先并不一味地扑在工作上,他总能有意无意地给家人创造一种幸福感。
比如有一次,颐和园办菊花展。
喜好花草的邓稼先和许鹿希相约准备去逛一逛,结果,邓稼先临时要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只得取消了逛菊展的活动。
谁知4点钟散会后,邓稼先却找到许鹿希,并带着她拼命往颐和园赶。
可是等他们赶到的时候,菊花展览室正好准备关门。
邓稼先看许鹿希的脸上现出失望的神色,于是找到管理处的人好说歹说,总管打动了管理员,同意为他俩破例延长一个小时,让他俩多看一会。
此外,邓稼先下班回家后,在和许鹿希吃完晚饭,总喜欢出去散一会步。
有一天,月亮特别圆,四周氤氲着花香。邓稼先看着披着月光的许鹿希,感慨地说道:“我们如果永远都这样该多好。”
(邓稼先的全家福)
在和美的婚姻生活中,许鹿希先后生下了女儿邓志典和儿子邓志平。随着儿女的到来,家里有了更多的欢乐和笑声。
1958年盛夏的一个傍晚,许鹿希发现邓稼先从回家开始,就一直心事重重。许鹿希的心里隐约觉得不安。
晚上,两个人躺在床上后,邓稼先才打破沉默,对许鹿希说,他要调动工作了。
听了这话,许鹿希的心终于落了地,便问他,调到哪里?干什么工作?结果却得到了“不知道,不能说”的回答。
于是,许鹿希退而求其次,让邓稼先给个地址,以后也好方便通信。
可就这,也被邓稼先拒绝了。
短暂的沉默后,邓稼先对许鹿希说,我今后恐怕照顾不了这个家了,以后家里都只能靠你了。
这话的份量实在太重了,要知道当时邓志典才4岁,邓志平才2岁。另外,两边还有4位老人需要照顾。
不过,许鹿希一向很支持邓稼先,她什么也没说,第二天带着两个孩子和邓稼先拍了一张全家福。
从此后,许鹿希再也没有任何关于邓稼先的消息。大概到了70年代的时候,偶尔邓稼先也会在回北京汇报工作的时候,顺便回家看一看。但那种时候少之又少且太匆匆。用许鹿希的话说,感觉他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因为才回来一会,就被电话给催走了。
待邓稼先重新回到许鹿希身边的时候,已经是1985年夏天的事情了。
(邓稼先在工作中)
许鹿希得知邓稼先回来的消息后,赶到了医院,映入她眼帘的是面容枯槁,头发花白的邓稼先。
经过检查,许鹿希得知邓稼先的癌症到了晚期,同时他的身体里受到放射物钚的严重侵害,肝脏也受了极大的损害,身体的各项指标也非常不理想。
直到此时,邓稼先依然没有告诉许鹿希,他在这些年里去了哪里?干了什么……
1986年6月24日,正忙着去照顾邓稼先的许鹿希,接到了亲朋好友的贺电,原来大家在《人民日报》和《解放日报》等国家刊物上,看到了刊发在头版上的文章《“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文章。
此时,许鹿希才明白了这些年里,丈夫一直默默地在做什么。她的心里为丈夫感到骄傲,但是她的脸上却落满了眼泪。
其实早在1964年10月16日,中央宣布“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时,许鹿希就隐约猜到了邓稼先去干什么了。
许鹿希原本以为不久后就能看到丈夫归来,但是邓稼先依然杳无音讯。
1967年6月17日,随着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不仅是举国欢庆,就连国际社会也震惊不已,要知道法国研制氢弹用了8年零6个月,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一向自称“军事强国”的苏联也用了4年时间。
然而,中国却只用了2年零8个月,大家觉得中国这简直是创造了一项伟大的奇迹。
(国士无双邓稼先)
而这项奇迹的创造者,正是以邓稼先为首的无数科学家们。
邓稼先之所以会受到核辐射,是因为有一次核弹试验的时候发生了意外。
当时情况危急,邓稼先看着年轻人要冲上前去,他一把拉住,并说,你们还年轻,让我上,我去还能弄清楚事故的原因和影响。
就这样,邓稼先进入事故区。在明知道碎弹片有剧毒放射物的情况下,他用双手将弹片捡了起来,并进行研究。
而这一次冒险,正是摧毁邓稼先健康的元凶。
躺在病床上的邓稼先顾不上休息,他要起草一份出关于核武器的建议书,并为中国未来的核建设指明一个方向。
邓稼先一边接受治疗一边写建议书,同时他还要查阅大量的资料。
而他的病房里,则成了他和同事们开会的地方,许多工作的决定都在那里完成。
由于没得到充分的休息,再加上癌症已经晚期,邓稼先身体上的疼痛越来越严重,止疼针也越用越频繁,但是随着身体出血越来越严重,止疼针的效果已经微乎其微,他的身体常常因为疼痛而冷汗不止。
许鹿希心疼邓稼先。但学医的她,也没有别的办法帮助邓稼先,只能一遍一遍地给他擦拭额头上的虚汗,还得强忍住内心的悲痛。
就在亲朋好友们给许鹿希打电话贺喜后的一个月,邓稼先离开了人世。那份几经修改的建议书,成了他最后的遗作。
邓稼先在弥留之际,望着抱着自己的许鹿希,眼神里充满了愧疚和疼爱。他用微弱的声音对许鹿希说了一声:“这些年,苦了你了……”
许鹿希一时泪雨滂沱,再也忍不住了……
邓稼先离世后,国家几次向许鹿希提出,给她和孩子们换一套大房子。
但是许鹿希都委婉地拒绝了。
对她来说,那套60平的老房子里,有邓稼先生活过的气息,尽管他已离世多年,但是那里的许多物件,都能让她想到邓稼先和她的美好岁月,她舍不得和这些物件告别,她要用下半辈子,守着老房子和里面的一切……
(参考史料:《两弹元勋——邓稼先》《邓稼先传》等)
4让人尊敬的邓先生。为国为民。不想多说什么,尊敬并感恩。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有他的巨大贡献。
5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6爱情的千古流芳 让人感动。爱情的忠贞 相互的包容 最让人感动的
分享
2021-12-31 10:10:13
2021-12-30 14:05:11
2021-12-29 14:42:56
2021-02-19 09:25:20
2021-02-08 13: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