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现在的人,将来靠什么来养老?

电脑版   2020-11-29 19:34  

现在的人,将来靠什么来养老?:一要身体好,二要有底气,三要行得正,四要有爱心,夫妻一条心,儿女自然敬,自已品质优,何愁老来福。:-养老,将来

1

一要身体好,二要有底气,三要行得正,四要有爱心,夫妻一条心,儿女自然敬,自已品质优,何愁老来福。

2

在唐山曹妃甸区各农场青年人都交养老保险,所以将来他们就靠养老金养老。

3

回答提问:

现在的人,基本上都有养老意思,现在不是己取消农村户口了吗,也就是说将来全民参保,将取消中国农村自古流传的养儿防老。

人们会把平常节约的钱存起来,以备老年养老之用,比方,身体欠佳,请个护工什么的。

到时候人人都有养老金,儿女们不再身边,也不会像现在农村的场景老人轮流让儿女管饭。可以住进身体力行的养老机构。

大可不必发愁,政府会在不久的将来建造一些养老院,政府会投资资金让老年人安度晚年的。

4

路人蚁:聊社保,侃商保,说财经,专业答疑,感谢关注

1 我们以后靠什么养老,那自然说需要储备养老金,才能保障退休养老生活,才有足够的物质保障,才谈得上享受晚年生活,目前的社会保障养老金,一二线城市养老金水平在3000-4000左右,三四线养老金在2000左右,农村养老金在1000以下。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社保养老是成本最低回报最高的选择,养老金已经连续16年上涨了,涨幅5-10%。

2我们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趋势,很多人也担心养老金缺口,但是有财政兜底都不需要担忧我们逐步从养儿防老到自己给自己养老到全国旅居社区养老模式。未来养老的方式很多,每个人需求不同。但无论如何,都需要避免不必要的财物损失,比如疾病和意外带来的巨额财务开支,这个才是关键。配置基本健康保障保险,才是实现个人和家庭财务稳定持续,安稳养老的关键

5

现在的人,将来少数人可以依靠养老金养老,多数人要靠自己来养老。


养老,不外乎依靠养老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个人存款、子女、房产等等。由于国内父母为子女付出更多,帮着成家买房买车,一生积蓄所剩无几,到了老年时子女往往不在身边,真正给父母养老钱的比例很少。在养老问题上,养老金和存款才是关键。


当下按照养老金多少,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情况:

1、养老金较高的一批人,加上职业年金能有比在职的年轻人不低的养老金,养老无忧,没有存款也没事;

2、工人群体和个人缴纳社保满15年的群体,养老金差不多是当地在职人员工资的50%左右,可以维持基本生活,可以通过存款,继续打工,这样医疗和养老都有一定保障;

3、养老金很少的农民群体,主要靠自己种地维持生活,未来有可能通过转让土地获得一定养老保障,由于积蓄有限,只能节衣缩食,年过七十下地干活也很正常。小病拿点药,无力承受大病费用就会在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后回家。

4、没有参与社保的群体,靠存款和打工收入来养老,医疗状况跟农民差不多。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老龄化社会到来,过高的房价不仅影响了年轻人的爱情,还改变了不止一代人的生育观。不婚,不生,少生,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


当我们一天天老去,年轻人越来越少,养老金分配依然难以平均,养老问题会日益严重。


财智成功的看法是,解决养老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全民纳入社保,只要有身份证就能到退休年龄后每个月领基本养老金,随着社会发展逐渐向最低工资标准靠拢;

2、任何人的养老金和职业年金总和加起来不得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两倍;

3、国企每年50%利润直接纳入社保基金;

4、每年财政收入5%-10%直接划拨社保;

5、中小企业和工商户免缴公司部分社保,员工缴纳个人部分即可,以此扶持企业发展;

6、农民、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失业者均可以自主选择缴费档次缴纳社保,只需承担个人部分,缴满15年即可领取养老金。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人有钱消费,敢于消费,比投资30万亿搞基建要有意义的多,效果也更为持久,对经济的影响更为深远。

6

其实在很多年轻人心中都存在着一定的彷徨,那就是等自己未来老了,靠什么来养老?很多人则是少年不提愁滋味,过一天算一天。这样做真的好吗?

养老的最优模式——职工养老保险

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是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的用人单位和职工的义务。灵活就业人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确定是否参加养老保险。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待遇是非常划算的。养老金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



基础养老金直接跟社会平均工资、缴费年限、缴费档次挂钩,如果我们按照100%的基数缴费一年,退休可以领取1%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基础养老金。最低需要缴费15年,如果按照最低60%的基数缴费,基础养老金最低可以领取12%的社平工资。如果社平工资是6000元,每月最低可以领取72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个人账户里面的钱是每月按照缴费基数的8%划入。个人账户也是计发利息的,2016年来的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有国家统一公布,一般都在7%~8%以上。如果退休时,个人账户能有5万元,60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39个月,个人账户养老金每月能领取360元。

两份养老待遇相加能拿到1080元,这是职工养老保险的最低待遇水平了。如果缴费年限长,缴费基数高,养老金会更高。不过,这一部分待遇并不是永恒不变的,每年还会根据国家的养老金调整不停的增加。尤其是低养老金的人群,国家为了保障其养老金的购买力,一般调整时会对他倾斜照顾,增加速度会远远高于平均水平。

对于年轻人,如果按照社平缴费基数缴费30年,退休时最起码能领取30%的社平工资,再加上一定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维持基本生活是没有问题的。这是一份非常好的保障。

低收入人群的保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如果是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的话,每年至少需要缴纳七八千元,而且这还属于最低缴费基数。由于社平工资年年增长,最低缴费钱数也在年年增长。像农民2019年的平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4,000多元,这种养老保险是参加不起的。

为了实现养老保险的全覆盖,国家专门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非常灵活,一般从100元到几千元不等。如果没有钱就按最低两次缴费,如果有钱就按较高档次缴费。

为了保障参保人不吃亏,个人缴纳的全部养老保险费都会进入个人账户。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个人账户里的钱只有退休才可以按月支取,万一去世没有领取完,个人账户里的钱可以继承。对于家庭来讲,不存在亏本的可能。也就是说,这是一份国家的特殊保障。

不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由于大家本身交的钱数低,相应待遇也低。2019年7月全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平均待遇只有162元,维持基本生活是够呛的,还得靠自己的积蓄。

最心安的养老模式——积蓄养老。

有的人会计算,我现在参加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按照100%基数缴费,一年需要1.2万元。如果我将这笔钱攒起来,30年至少有36万元。为什么不用这笔积蓄养老呢?实际上,这是很多人朴素的想法。

积蓄养老,钱在自己手里可以支配。但是有其安全性隐患,比如被骗子骗,儿女不放心等等。如果被骗走了,那可就真的什么都剩不下了。老年以后再获取收入的能力会越来越低。很多老年人就业也只能干一些保洁保安工作,每月收入一两千元,刚够生活而已。所以,老年后的积蓄一定要以安全为主。

除此以外,我们还要有通货膨胀压力。过去30年,我们的工资收入增长了30倍,年轻人现在攒钱,未来这笔钱究竟值多少钱?真的不好说。2020年1月份我们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长就达到了5.4%呢。

另外,还有长寿风险。每月耗费积蓄,如果我们长寿怎么办?把积蓄花光了,人还活着,这是很大的悲哀了。所以,钱在手里虽然安心,但是却不保险。

最传统的养老模式——子女养老。

中国传统几千年都是子女养老的时代。现在的父母把儿女拉扯大,供他吃,供他喝,供他学习,供他结婚,供他买房,供他生子,还帮他看孩子。子女再不给父母养老就实在不孝了。但是说实话,多数老年人跟子女住在一起不方便。

所以,未来可选择性的养老模式确实有很多,但是真正适合大家的还是靠职工养老保险最好。

7

现在人,将来靠什么来养老?

第一:靠自己的退休金,靠自己储蓄,自己有自住的房子,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一定记住靠自己,坚持到最后。第二:就是不能自理的情况就比较困难,但是一定不要麻烦孩子,因为现在是独生子女的多,一个孩子要工作、自己要生活压力山大,还有大约四到六个老人要照顾,根本照顾不过来。实在不行居家养老,请人照顾。

8

最好靠自己年轻时有些积蓄,万不得已那只有靠子女。谢谢

9

现在的人基本上分70年代和80年代青年人,70年代出生现在将50岁,大都是独生子女,基本上打工多,正在交纳保险养老金,女的基本上即将退休,男的还要十多年,上有父母现在大都七十多岁,八十岁,下有独生子女上大学,是艰巨的一代,老了靠养老金过生活,大都是进入养老院,因为开放二胎他们妻子生不出孩子了,大都过了生育年。80年代出生人,目前全部交纳保险养老金,老了也可以享受领取养老金,而且现在开放二胎对他们来说是福星,正好在生育年龄中,大都是生了二胎孩子,这个对于他们年老了,二个孩子可以轮流来照顾,也可以去老年养老院生活,是比较幸福的一代人!

10

现在的人,将来靠什么来养老?我认为人老了,一定要有老朋友,要有可以养老的存款,要有自己的房子,要有一个可以玩的爱好,那么我来对你说一说吧,老朋友,可以让老人心灵不孤独,养老的存款是为了以后自己老了生病了,养病和请保姆,都不用麻烦儿女了,有一个自己的房子是最关键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在自己的家里,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可以无忧无虑的度过余生,还应该有一个爱好,比方说唱歌,跳舞,画画,摄影,烹饪,种花旅游,只要有了爱好,就会给老人的余生带来很多的欢乐,生命不是用来度过的,而是用来绽放的。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