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保证自己不被他人气死,该保持怎样的心理状态?
电脑版 2020-11-29 19:30
怎么保证自己不被他人气死,该保持怎样的心理状态?:你好,我是一心老师。怎么保证自己不被他人气死?这个问题很有趣,很值得我们讨论。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你
你好,我是一心老师。怎么保证自己不被他人气死?这个问题很有趣,很值得我们讨论。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你为什么会生气?1.生气是因为太在意。人们对于自己在意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情绪。很多时候生气不是因为这个人做了什么事儿,而是自己感觉受了委屈,与事件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2.我们在意的是当时自己的感受。但是很多时候都被误认为是对那个人生气,其实不是,只是他做的事儿不合我们的心意罢了。
记得十几年前,那时我刚上大学,暑假姐姐要求我体验生活,把我带进了她工作的商场。她把账目本给我看,让我熟悉进价与零售价,做到心中有数,可以在合适的价格出售商品。我看了一周,找到老板说我不干了,原因是因为进价与零售价之间的差距太大,我接受不了。为此姐姐训斥了我整整一个下午,我不知道她究竟说了什么,最后在她缓口气儿的当口问她“姐,你饿吗?我们去吃饭吧。我饿了。”那一刻姐姐差点被我气得吐血,她生气的是我不按照她的设想好好工作,更生气自己白白训斥了半天,我却完全不在状态。那一刻,她生气,她气的是我在她的预料之外,她感到很失败。
3.有时候我们生气是因为气自己没用,和别人没关系。上大学的时候,寝室的美女养了一只土狗做宠物,她没有好好的教育小狗,以至于小狗把寝室里的鞋子咬坏了好几双,我的损坏了2双。我对她说“xx美女,希望你好好管教一下你的小狗,它把我的鞋子咬坏了。”当时她就炸毛了“你知道它是狗,你不把你的鞋子收拾好,让它咬…”我瞬间被她骂懵了,因为不会吵架,只是感觉自己好委屈,恨自己怎么那么没用,竟然找不到语言来反驳她。明明是她的错,怎么就成我的错了?那时候真的生气,气自己没用,吵架也不会。
所以,其实我们生气都是在生自己的气,只是当时不自知而已。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应该保持怎样的心态?我们已经明白是因为在意,是在生自己的气。这个正确的态度就很明显了。
1.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不要太把别人的话当成圣旨般对待,要知道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我们,每个人做事说话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利益出发的,对我们的评价就会有偏颇。所以做最真实的自己,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只要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就坚持到底。
2.适当降低对别人的期待。没有人能真正按照我们的心意去完成他的人生,因为人不是机器,他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机器人都会进化了,更何况是人。
3.认识自己,把我们的长处发扬光大,短处尽量弥补。当遇到自己不擅长的事儿,不必要着急给自己下定义,更不要为此责怪自己。要始终知道自己是谁,我在做什么,要怎么做,其余的意外,笑一笑就让它随风而逝吧。
总之,始终保持微笑,自信而从容就不会生气。
2怎么保证自己不被他人气死,该保持怎样的心理状态?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可能看到有一种人经常被人气得半死,也能看到有些人喜怒不形于色,还有极少数人不被别人影响,非常擅长运用情绪,需要发火的时候发火,需要表达悲伤的时候悲伤,这些人不是演员,他们在古代比较常见,圣人,高级管理层等等。
前两种人是情绪的奴隶,第一种人表现非常明显,别人生气你跟着生气,别人难过,你跟着难过,第二种人稍微强一些,有情绪,但是忍着,懂得掩饰自己的情绪,别人看不出来,别人很难通过你的情绪操控你。
第三种人是情绪的主人,波澜不惊,能够影响别人于无形,当然一定能做到不被他人气死。
怎么做到的呢?也就是老子讲的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儒家的中庸,心理咨询中的价值中立,这是每位心理咨询师必须修炼的最重要的能力,修炼的主要是自己的情绪和认知。
第一点,觉察自己的情绪,当时有哪些认知。在与别人谈话时,把自己抽离出来,用第三只眼看自己和别人,自己是什么表情和动作,内心的状态,别人是什么表情和动作,自己在与别人的互动过程中,如何说如何做能够达到更好的影响别人的效果。
第二点,就是全向的看世界。普通人认知很片面,却认为自己很有知,什么都懂,所以爱生气,爱钻牛角尖。如果一个人思维很开阔,很全向,思维当中有无同时存在,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认知到我遇到的问题有我看到的地方,有我看不到的地方,我有方法去解决的时候,自然不容易生气。
第三点,充分意识到,别人说什么,做什么是别人的事情,我是无法左右的,只有我自己的情绪,是我自己能控制的。
第四点,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强的人方法多。有的人一遇到问题,就认为自己没有办法解决,当然就很生气,他们经常说,他这样说,我有什么办法?!自己在一边生气,别人可能还莫名其妙。想想看,同一件事情,没有办法的人跟有无数种解决办法的人,哪个更容易生气?答案显而易见。
所以,保证自己不被人气死,做情绪管理是没有用的,只有从以上四点去解决,才有可能做到成为情绪的主人。
3你生气,就是你太在意他。在意他对你的评论,在意他对你的态度,你活在他的世界里。他不在乎你,惹你生气,你为何那么在意他?
活出自我,不受他影响,不受他干扰,怎么开心怎么来,气死他。
生气是用别人的错来惩罚自己,生气是为别人的错买单。生气是最伤身体的,你生气就是让气你的人得意,你越生气,对方越得意,正中他下怀,这笔买卖划算吗?
每天起床,对着镜子说:
不要生气,不要生气,生气是给魔鬼留地步,生气吃亏是自己,别人气我,我不气,回头想想又何必。我若生气谁来替,气出病来谁来替!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b5fb7fd27ecf4e138fcc13b3669299f34
这个保证不了。
5心平气和的一问三不知。
6气人的人大多是无知到顶点的人,因为无知所以不知对错,因为不知对错所以拿着错误当理说,比如把白的愣说成是黑的,把黑的愣说成是白的,把错的愣说成是对的,看到表面现象就认为核心也是如此,一切都表面化,肤浅化,还愣充自己什么都懂,谁不听他的谁就是抹着良心说话 。遇到这类人你会生气吗?应该不会,因为你懂他不懂,你和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生气那傻逼不就是自己吗?
7谢谢邀请:
其实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人就是一个群居的,如果不生气是不可能的(也可以说是自己的情绪),方法有很多:
有的出了生活、工作外、找自己喜欢的事去做。
有的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让自己变的强大,
有的通过“冥想”、“正念”让自己心灵得到释怀。
也有得学点心理学,比方“伯恩斯情绪疗法”。
所以找对方法是最重要的,这样在生活、工作中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8如果你能做到“和其光,同其尘”,保证自己不会被气死,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原文是: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瑾名轩译文:
(无声)知道的人不多说话,多说话的人不知道。
(无欲)堵塞我欲望的孔穴,关闭我欲望的大门。
(无邪)挫掉我的锐气,解除我的纷扰。
(无形)和化于那光里,混同于那尘埃。
(玄同)这就是完全的相同,叫玄同。
(无我,我已经玄同到无影无踪)不可能得到我亲近我,不可能得到我疏远我,不可能得到我利益我,不可能得到我伤害我,不可能得到我高贵我,不可能得到我下贱我。
所以我是天下最尊贵的。
生气,就是因为不能降低自己的身份,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能原谅别人的缺点,不能忘却自己的存在,地球就好比宇宙的一粒尘埃,人其实连尘埃都算不上,我们何必要去生气呢?
一个人如果想达到无声、无欲、无邪、无形、无我,要将自己玄同于微光尘埃,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是需要自己的思想达到大公无私,不争名,不争利,只求奉献,不求回报的最高境界。但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上班要拿工资,经商要赚取利润,至少自己可以做到力所能及地为他人提供服务,并且获得相应的报酬,该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该是自己的就不是自己的,碰到那些获得了优质的服务,而又恶意申请退款的行为,我们千万不能生气,因为不值得生气。
任正非的女儿孟晚舟被加拿大无辜扣押,任正非能够坦然面对,他基本不会去生气,生气有什么用呢?
9你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多读一读以下这首莫生气歌:
人生就像一场戏,相扶到老不容易;
因为有缘才相聚,是否更该去珍惜;
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
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
邻里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
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时时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做到遇事不生气。
10保持什么样的心理?
如果很容易就被他人气死了,就认命吧。
。保持这种心理就好了。
分享
2021-12-31 10:10:13
2021-12-30 14:05:11
2021-12-29 14:42:56
2021-02-19 09:25:20
2021-02-08 13: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