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研究出疫苗了,可是病毒变异了,怎么办?
电脑版 2020-11-29 18:49
如果研究出疫苗了,可是病毒变异了,怎么办?:病毒变异是自然规律,人类研制疫苗本身就是与病毒之间的“军备竞赛”。目前来看,病毒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异,疫苗仍
病毒变异是自然规律,人类研制疫苗本身就是与病毒之间的“军备竞赛”。目前来看,病毒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异,疫苗仍会有效。
疫苗起到的就是“通辑令”的作用,需要有张清晰的“疑犯照片”让人体免疫系统能认识。而新冠病毒身上的S蛋白,就是目前疫苗研制用的“疑犯照片”。只要这个关键的S蛋白不发生变异,那么现在研制的疫苗就会有效。
一、“钥匙”和“锁”新冠病毒上的S蛋白,就是电子显微镜看到病毒身上如同王冠一样突起的“小尖尖”,这也是与人体细胞上的hACE2受体结合点。通俗一点说,病毒身上的S蛋白是一把“钥匙”,能打开人体细胞上的“锁”,从而让病毒进入细胞造成感染。
而疫苗的作用,就是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中和病毒。抗体会如同一把“假锁”,把病毒的“钥匙”都套了起来,从而就保护了细胞上真正的“锁”不被打开,人体也就不会受到感染了。
所以说,S蛋白是病毒感染人体的“关键钥匙”,如果它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异,那么极有可能会使病毒丧失感染人体的能力。而只要这个关键蛋白不变异,那么现阶段研制的疫苗就会产生效果。
二、最好的结果是不突变在理论上虽然比较乐观,但实际上会更复杂,变异属实有可能使疫苗失效。就拿流行性感冒病毒来说,我们人类早就研制出了疫苗,但是流感病毒每年都会产生不同的变异,以至于流感疫苗所能起到的预防作用只能达到60%左右,接种过流感疫苗的人,仍有可能患流感。
我们对微观世界的病毒缺乏想象力,人力很难赶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新冠病毒疫情,可能是我们现在所有人,一生中遇到的最大的威胁。所以现在各国研制疫苗的团队,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推进疫苗的研究,以期在新冠病毒发生改变S蛋白的突变之前,把疫苗研制成功。
三、如果突变呢病毒的突变是不可预知的,不过即使发生了突变,现在对疫苗的研制经验仍然积极的意义。人类已经掌握了基因技术,现在研究疫苗的方法中,就有用经过基因改造的腺病毒“搭载”新冠病毒的S蛋白,供人体免疫系统识别。
如果新冠病毒发生了突变,人类可以寻找突变之后新的识别位点,重新“搭载”在基因改造过的腺病毒上,做成新的二价、三价疫苗。这很像玩乐高积木,用一个平台,只要装配了不同的模块,就能发挥不同的功能。
所以说,即使新冠病毒真的发生了突变,现在研制疫苗所做的工作也不是无用功。做好现在研究的基础工作,就可以极大地缩短病毒突变之后,研制新疫苗的时间。
而且新冠病毒发生突变,也不会是全世界所有病毒整齐划一的突变,而是会在地域性的小范围内。以目前全世界对新冠疫情的严控措施,变异病毒并不会造成大范围的散播。现在研制的疫苗,对大多数没有变异的地区,仍然是有效的。
作为普通人,其实不必担心病毒会不会变异。因为无论病毒变成什么样,它的传播途径不会变。我们只要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就能把病毒的传播途径切断,只要自己不被感染,病毒再怎么变异又能耐我何?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2新型冠状病毒属于单链RNA病毒,由于缺少纠错模板和酶,在复制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变异。4月19日,李兰娟院士在发表的论文中提醒,新冠病毒出现19个能够切实影响致病性的新突变,药物和疫苗研发工作有必要把这些突变纳入考虑。这就不免让人担心,如果疫苗研究出来了,可病毒变异了怎么办?
新冠病毒的变异几率这张图向我们直观展示了不同生物之间变异率的差别,图的纵轴代表变异率,横轴代表基因组的大小。从图中可以看出,基因组越大生物变异率越小,双链变异性小于单链。具体来看,按照类病毒、RNA病毒、单链DNA病毒、双链DNA病毒、细菌、低等真核生物、高等真核生物的顺序变异率逐渐减小。新冠病毒属于单链RNA病毒,变异率很高,可达到百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一。
新冠病毒变异了吗事实上,新冠病毒一直在变异。3月3日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的《关于SARS-CoV-2的起源和持续进化》一文指出,通过对103个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分子进化分析可知,新冠病毒已演化出L和S两个亚型。而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显示,全球新冠病毒变异为ABC三个亚型。4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团队在预印本平台medRxiv上发布了未经同行审议的新论文指出,新冠病毒已经出现了33个突变,其中19个为能够切实影响致病性的新突变,并提醒药物和疫苗研发工作有必要把这些突变纳入考虑。
所有变异都会引起疫苗失效吗病毒感染细胞的过程分为吸附和侵入两步,其中吸附是通过自身的抗原(疫苗作用靶点)与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来完成的(如下图所示)。疫苗通过刺激免疫系统产生靶点特异性抗体,与细胞竞争病毒的吸附抗原(靶点),从而避免病毒侵入细胞,并识别杀灭病毒。
↑病毒感染细胞的过程
↑新冠病毒刺图蛋白结构,也是疫苗针对的靶点
所以只要疫苗研发所针对的靶点没有因为突变而出现变异,疫苗就不会失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新冠病毒出现能够引起靶点变异的突变,当然,正如李兰娟院士提醒的,这并不代表这种突变不会在以后出现。
如果疫苗失效该怎么办疫苗作为人类对抗传染病的终极武器,一旦失效,无疑将给疫情防控带来很大不确定性。除了研发新疫苗外,还可以综合采取其他措施进行防控。
传染病防控主要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来实现,其中注射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最主要措施。如果疫苗失效,就要加大其他几方面措施力度。
1.控制传染源。加大筛查力度,及时发现人群中的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和并实施集中医学观察;严控境外输入风险,实施入境前抗体检测,从源头上减少输入病例,落实入境人员集中隔离14天制度并开展全员核酸、抗原检测;对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人员彻底排查并集中隔离筛查;公共场所坚持体温监测,发现发热病人及时送专科医院就医。
2.切断传播途径。执行更严格的隔离和消毒措施,采取外出戴口罩、及时手消毒、室内常通风、尽量不聚集、咳嗽/打喷嚏遮口鼻等方式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除了注射疫苗外,还可以通过改善营养、充足睡眠、适度锻炼、愉悦心情等方式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避免感染的目的。
没有疫苗并不意味着束手无策和举手投降,比如本世纪发生的另外两次冠状病毒流行,SARS和MERS疫情,就是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被彻底控制的。
总结新冠病毒变异性很强,即使目前还没有出现影响疫苗效果的变异,将来也有可能出现。病毒出现变异导致疫苗失效不是世界末日,除了研发新疫苗外,还可以通过加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来综合防控,历史曾多次证明过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3我是爱好科普的小医生,欢迎关注我,了解卫生防病知识。疫情期间牢记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十八字箴言:少外出、多开窗、戴口罩、不聚集、勤洗手、遮口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肘部等遮住口鼻)。
一、病毒一直在变异
其实从实际来说,新冠病毒一直在变异。因为新冠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与双链DNA不一样,没有自身纠错机制,所以它每次复制自身时,都有很大的几率出错。这种“出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变异”。
病毒成千上万种变异的后代,其中的绝大部分会因为变异性不适应环境,而无法生存,从而半路“夭折”。只有极少数能适应环境的“幸运儿”,才能继续生存。这种依靠牺牲绝大多数后代换来的变异性,看起来好像很残酷,但正是这种“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使病毒可以跨越物种的界限,迅速适应人体环境。
二、疫苗的脚步有点慢
为了抵挡病毒对人类的侵袭,人类从未停下研究疫苗的脚步,而且小有成绩。但是疫苗的有效率,只针对于变异性比较小的病毒较高。比如说最有效的天花疫苗已经消灭了天花;还有乙肝疫苗、预防宫颈癌的HPV疫苗也都很有效,但这些都是变异性较小的DNA病毒。
而对于变异性较高的RNA病毒疫苗,效果就会差一点。如流行性感冒病毒就是一种RNA病毒,每次到流行季的时候,流感病毒的毒株总与上一次流行季的有所不同。以至于每年的流感疫苗的配方也需要跟着流感病毒的改变进行“更新升级”,但流感疫苗更新的速度总是要比病毒变异慢上一步,所能起到的预防成功率,只能达到60%左右。
不过流感病毒的致死性并不是很高,很多人只把它当作“感冒”(“流感”与“感冒”其实不一样),所以大家也没有认真去防范,各个国家并不是很重视流感疫苗的研究。而新冠病毒的致死率高,对人类威胁更大。在生存的压力下,会使整个人类紧密团结在一起,将极大地加速疫苗研究的脚步。
从现阶段来说,在病毒没有出现使抗原性发生改变的变异之前,把疫苗准备好是非常重要的事。现在中国研制的疫苗,已经率先进入了二期临床。从整个人类研制病毒疫苗的历史来看,可以说是“破天荒”的速度。在紧急情况下,还有可能进行应急应用。
三、病毒变异了怎么办
病毒的变异性会一直存在,而且人类也无法阻止病毒变异,但病毒小的变异并不会影响病毒的抗原性,也就是说,只要没有产生大的变异,疫苗就会有效。而且即使出现大的变异,也不是全世界所有的病毒同步进行的,只可能是区域性、小规模的变异。所以针对“大众化”的病毒研制疫苗,仍然可以消灭大范围的疫情。
4病毒变异后,疫苗还是基本有效的,只是降低了一些敏感度,因为病毒基因变异,只是极个别基或基因链因变异,病毒主体基因排列是不变的,病毒也不会从一种病毒转化成另一类病毒,所以疫苗仍然会对变异病毒灭活,从而达到防疫治疗效果。
5截至4月20日,全球共累计确诊新冠肺炎患者233万余人,共有209个国家出现感染者,死亡人数超过16万。钟南山院士曾表示,疫苗是解决新冠肺炎的根本。
在世界各地紧锣密鼓地进行疫苗研发的同时,病毒自身也在变异,来食用不同人种的免疫系统抵抗力。病毒变异是否会影响疫苗的药效是大家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对此,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蓝柯表示,目前来看风险较小。
病毒变异是否会影响到疫苗的效果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病毒变异时间新冠病毒是RNA病毒,突变较DNA病毒更快,但新冠病毒由于在基因组编码有一个外切核酸酶,这个酶在基因复制转录过程中起到校正作用,会让新冠病毒突变的速度较其他RNA病毒低5—10倍。
如果能够利用好病毒变异的时间窗,就可以尽早控制病毒的人际传播。
2、病毒基因变异位点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是针对病毒关键基因和抗原设计的,如果变异的基因位点并不是药物所作用的基因位点,那就不会影响到药物的有效性。就目前新冠病毒的变异情况来看,病毒变异对疫苗及药物研发带来的风险较小。
3、药物研发的思路方法如果疫苗、药物的研发以作用于病毒复制所必须依赖的宿主蛋白为主,那就极少会受到病毒变异的影响。
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美好生活源于健康之初。6这个问题乍一听让人很绝望,因为疫苗从研发试验到生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比如本次的新冠肺炎疫苗,各国都是倾全国之力,把顶尖的专家、顶尖的实验室、顶尖的设备都拿出来,将近一年了,疫苗还没研发出来。
如果研究出疫苗了,可是病毒变异了,怎么办?
虽然曝光在前,但当你疫苗研发出来后,乖乖的病毒变异了,你弄不死它了,那是不是会白忙活一场呢?
首先,病毒会变异,但并不是全部变异,或者说变异并不是彻头彻尾的面目全非,跟原来一毛钱关系也没有。就是狗变异后还是狗,不会变成青蛙,还是会对狗粮感兴趣,还是怕打,怕疼。疫苗也一样,虽然变异,研究出的疫苗对其针对性虽然会有所减弱,但并不会前功尽弃,没有免疫作用。
如果研究出疫苗了,可是病毒变异了,怎么办?
其次,病毒变异并不是肆无忌惮越变越坏,对人伤害越来越大,如果那样,人被他们攻击灭绝,它们又如何生存呢?所以病毒的变异也可以越来越温和,对人的伤害没那么大,这应该是大自然的规律。
如果研究出疫苗了,可是病毒变异了,怎么办?
最后,病毒既可能变异,也可能突然消失。如当年的非典,我们没研究疫苗,只是防疫,最后突然之间烟消云散,不知所踪。我们虽然要做最坏的防备,但也不可太过悲观。
以上我的想法,不同之处请见谅!
7各位现实世界病毒实在太多不知道那天感染了病死也不知道,所以尽量有吃就吃好点,有老婆的尽量多干几炮否则到时死了想干也干不了
8感冒(流感)就是这样。
病毒性感冒也有疫苗,但是它变异的速度太快,好多疫苗研发出来就失效了,所以现在都有疫情通报和预测,特别是春运前后,根据开始流行的样本判断是那种流感,如果刚好以前研发过疫苗,就赶紧打疫苗针(这个是免费的,好多人都不知道),如果是新的,就立马测出基因研发疫苗。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无法根治感冒的原因。
9因为病毒会变异,所以不能把希望都放在疫苗上,应该同时研制特效药,现在中医已经有了汤剂和胶囊,西药疗效正在实验,希望进一步加大投入,抓紧时间,谋求协作共同为抗击疫情做贡献。
107月3日,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在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上表示,新冠病毒D614G变异可能导致病毒加速复制,意味着可能增强其传播性。中国疾控中心 6 月 18 日发布北京新发地新冠疫情及病毒基因组序列数据显示,近期北京疫情复发的病毒样本有 3 组存在 D614G 突变情况。
不仅是北京,美国最新的研究已经证明,如今在美国流行的新冠突变D614G已经几乎完全取代了在欧洲和美国流行的第一个病毒版本D614。
病毒传播速度更快,但对疾病没有严重影响据美国科学家研究结果显示,这种新的突变使病毒更具传染性,但病毒和疾病严重程度没有显著关联,似乎症状较轻微,致命性也在随之减弱。
这项发表在权威杂志《细胞》上的研究结论显示,614G变体的传播速度比614D快,这代表病毒可能更具传染性。但有趣的是,没有发现它对疾病严重程度有影响。”
英国医学肿瘤学教授 Lawrence Young 表示,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尽管变体可能更具感染性,但它没有更大的致病性,这种病毒的致病性可能会降低。
实际上从美国近一个多月的死亡率上来看,确实该病毒的致死率明显低于先前。当然,这其中也有其他复杂因素,比如如今的新冠感染者多为年轻人,同时各家医院紧张程度也不像纽约之前那么紧张。
科学家是对从欧洲和美国的患者的样本,并对病毒基因串行排序比对后得出的以上结论的。此前614G变体在欧洲以外很少见,但到3月底,它在全球的出现频率暴增,如今几乎占据了美国的全部病例。它在上呼吸道(鼻子,鼻窦和喉咙)繁殖得更快,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它更容易透过飞沫传播。
病毒进化为与人类长期共存6 月初,世卫组织紧急情况计划执行主任迈克 · 瑞安在新闻发布会上曾说:“所有病毒都会进化,关键是看它朝什么方向发展。”迈克 · 瑞安认为,像冠状病毒这样的 RNA 病毒比其他一些病毒变异得更快,因为与人类 DNA 不同,RNA 病毒没有“自然的错误检查”,这意味着病毒的代码无法自我纠正。他说,这给了 RNA 病毒一些优点和缺点。
缺点是它们也会犯很多错误,许多病毒无法持续繁殖或存活。瑞安表示,“突变会导致病毒传播更有效,或更具毒性,但也有可能变得更低效。”他表示,病毒也有可能进化为与人类长期共存的情况,这意味着病毒变得不那么严重,这样宿主才能存活下来,让病毒传播得更广。
病毒变异或对疫苗研发产生影响但不论是为了当下疫情管控,还是为了抵抗病毒与人类长期共存,与病毒突变紧密相关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新冠疫苗的研发会不会受到影响。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 · 斯瓦米纳坦博士表示,值得警惕的是新冠病毒的某些部分非常关键,例如刺突蛋白,这种蛋白是病毒用来进入人体细胞的结构。
据了解,新冠病毒是通过“刺突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受体结合进入细胞,而产生能阻断刺突蛋白的抗体是疫苗开发的核心。一旦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区域的重要抗原位点发生突变,将影响它与ACE2的相互作用,使当前研制的疫苗失效。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检查这种突变会不会影响疫苗控制病毒的效率。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生物副总裁张云涛在6月中旬接受采访时表示,从科学实验结果来看,新冠病毒的变异并没有对疫苗的保护作用造成影响。预计新冠灭活疫苗至少要到2021年才能够上市给民众大规模接种。
分享
2021-12-31 10:10:13
2021-12-30 14:05:11
2021-12-29 14:42:56
2021-02-19 09:25:20
2021-02-08 13: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