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真的在娘子关被清军打得大败而逃吗?
电脑版 2020-11-29 18:45
八国联军真的在娘子关被清军打得大败而逃吗?: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八国联军在娘子关被清军打得大败“,是一个彻底的谣言。至于这个谣言的制造者,则是清末将领刘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八国联军在娘子关被清军打得大败“,是一个彻底的谣言。
至于这个谣言的制造者,则是清末将领刘光才,他在向朝廷的战报里报告:
刘光才自述:
”根据朝廷要求,我准备退兵之际,这时 法军提督巴尧、德军提督欧贝等,率德、法洋兵马步大队一万三干余人,以及教民无数,大炮几十门,浩浩荡荡的进攻娘子关。而我刘光才率领忠毅军坚定的固守,只是因为因友军武功营失守,敌兵抄我后路,腹背受敌,子弹如雨,相持至晚,我军伤亡士卒三十余人后撤退。
不过呢,我也用地雷炸死了敌军1800人,还有好几个军官,敌人”大受其创,惊惧异常。彼因失信,而又不敢明言,垂头丧气,即日退去“。
用地雷炸死1800人?这地雷也太猛了吧?难道是核地雷?而且这人数也不对啊!
所以这战报当时清朝朝廷也不信,虚报战绩这种事对大清的将领是常事,你要信了就傻了。
另外被刘光才告了一状的 武功营也有战报,武功营说:“其实我们面对的八国联军一共2000多人,其中去打刘光才的只有400-500人。没有发生伤亡。
所以说刘光才的”打死联军1800人“根本没有任何证据,没有尸体武器物证,也没有人证。
实际上八国联军的战报也有,我们看看:
”敌人从距离八百米之处开始撤退,3点半德军占领敌人阵地,夺取速射炮两门。敌人只有很少抵抗,但其侧背受到威胁,在坚固阵地的全部守备兵仓皇向固关方向撤退。在如此长的阵地上有七厘米山炮三门、旧式炮三十门,皆归德军所有。德军继而追击敌人到固关,途中散布着清军的军衣、服装,在营帐、宿营之处还留着很多军需品。“
”24日拂晓各侦察兵接近敌人阵地时,敌人已经撤离,骑马步兵马上追击敌人,前进十公里,但未能发现敌人踪迹。 敌人是拥有88年式的毛瑟枪及“曼利赫鲁”枪的山西清军。从其掩堡正面宽度推算有二百余人,只看到两具敌人的死尸。德军死亡军官一名、下士兵两名,重伤军官一名、下士七名,还有轻伤二十一名(其中包括缪兰费卢斯少校)。“
打死十几名法国军人也叫“八国联军大败而逃”?
北京沦陷后,清政府彻底失去了继续抵抗的决心,在西逃的同时命令奕劻、李鸿章负责与八国和谈。此时的华北作战的清军除一小部分随同两宫"西巡"负责护驾外,后期的战斗主要是清军的被动防御为主以求得和平,津榆沿线丧失,直隶全境受到蹂躏,山西、山东、河南受到威胁。清军积极在山东、河南、山西边境布防防止联军的进一步入侵,而直隶省则是全部放弃。
清政府西逃山西,最担也的便是联军尾随追击,因此山西省防务是战争后期军事部署的重中之重。直隶与山西接壌,入晋的通道主要有三条:南路获鹿、井陉、娘子关、固关为一路,此路距离太原最近也是清政府最为担心的一路;紫荆关、广昌、灵丘、广灵一线为中路;居庸关、宣化、大同一线为北路。
南路的获鹿--娘子关一线,是八国联军进犯山西的重要通道,因此后期发生的战事也最多、最激烈。获鹿以西的井陉形势险要,隘口林立,尤其是东天门关口是通往井陉的正道,山上南北山峰对峙,中间只有一条道路通过,历来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是通往山西省的门户。
娘子关和固关位于山西境内,娘子关是明长城的一个关口,左边是髙山右边是大河,关口在悬崖之上,堪称天险。固关位于娘子关东南20里处,两侧是高山中间是一条狭窄的山谷,固关正处谷口,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在通往山西的路中这条路虽然是最近的,但是也是最险要,驻兵最多的,联军很难轻易得手。
先是法军多次进犯,第一次攻占获鹿后与清军约定法军获鹿附近为界,清军以东天门附近为界,不得越界。第二次法军趁清军在东天门修筑阵地,放了3排枪和20余发炮弹,中营帮办刘世金下令不准还击,但是游击张学光和守备谭勇发开炮还击,法军死亡三人,逃回获鹿。法军第三次挑畔被游击王化盛打死数人,伤10余人。法军见用武力无法达到侵略目的,便在谈判桌上向清政府施压要求清军全部退回山西境内。
清政府为了尽快缔结合约,命令刘光才率10营退守固关,方友升率5营退守娘子关。但是德法联军于1901年4月23日兵分四路,直扑娘子关和固关,新上任的山西巡抚岑春煊令不准清军还击,只有驻守固关后山的总兵彭云定和驻守甘桃骚的副将李永钦率部抵抗,大部分清军都是不战而逃。由于谈判条款基本确定,联军也没有进一步扩大侵略,山西得以保全,八国联军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也基本结束。
3八国联军在娘子关被清军打得大败而逃,只是清军将领刘光才当时夸大千百倍不止吹的牛逼,不知道为啥被某些现代人当作真事。实际上大致战况是娘子关附近战场法军和德军组成的八国联军一部大约1500人,在娘子关附近经历了几次不激烈的战斗,一天多时间顺利击溃了娘子关地区的清军,损失极其微小。
清军在娘子关取得一场大捷的说法,最初的源头的清军将领刘光才的一份奏报,后来演化成现在网络上很多文章声称的娘子关大捷。
法提督巴尧、德提督欧贝等,率德、法洋兵马步大队一万三干余人,教民无数,大炮数十尊,风驰电掣,于初五日黎明,由乏驴岭、南北障城、核桃园,分为二路,进攻固关、娘子关等处。经光才督率忠毅军坚忍固守。因湖北武功营失守娘子关,敌兵抄我后路,腹背受敌,子弹如雨,相持至晚,伤亡士卒三十余人。旋饬退扎乐平乡,以保和局。是役也,敌兵被地雷轰毙者,一千八百余人,兵头多名,大受其创,惊惧异常。
上面一段文字来自于刘光才的奏报。刘光才声称,德军和法军一万三千多人和无数教民进攻自己部队。经过激烈战斗,己方伤亡三十多人,德军和法军被地雷炸死了1800多人,包括多名中高级军官。虽然自己取得大胜,但别的清军失守了娘子关,自己到晚上也不得不退兵到别的地方修整。
熟悉点清军作风的人,其实从这段话大致也能大致看出实际战况,数千兵力的刘光才部遭遇德法联军进攻后,进行了微弱的抵抗,稍有伤亡后就很快崩溃逃跑了。刘光才关于德法联军有一万三千人的说法肯定是扯谈,地雷炸死1800多人更是扯谈到没边的数字。
根据八国联军方面的记载,娘子关附近一天多的一系列战斗中,德军和法军总兵力约1500人,总计战死9人,受伤56人。与刘光才部的作战,只出动了500名德军,没遭遇大的抵抗就顺利击溃刘光才部,德军阵亡1人受伤15人。
综合双方说法,刘光才奏报的这次战斗,实际情况就是刘光才部几千人在遭受500人的德军部队攻击后,很快溃败逃跑了,自身没多大伤亡,只伤亡三十余人。德军死1人受伤15人。单纯只看伤亡比的话其实清军还算过得去。
刘光才部的这次战斗,按现在标准来说是一触即溃耻辱之极,但在当时的清军来说算正常表现,多数清军作风和战斗力也就这样子。刘光才夸张到没边的吹牛说法,也是清军将领常见的官场作风。这样烂到极点的军队和将领乃至整个满清政权,近代中国焉能不混到极度耻辱的地步。
4我来回答:
李鸿章代表清政府跟八国联军谈判时,是有一个底线的,双方也是针对这个底线进行不断博弈。
李鸿章作为“愚忠”清政府的代表,自然是听从慈禧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重要指示。一定要确保慈禧太后无事,且仍然能够掌权,在这个基础上,什么都好谈。
而八国联军(十一国)则要表现出,我们可以轻而易举抓到慈禧太后,以此迫使李鸿章答应更加严苛的谈判条件,由此双方也展开了一系列争斗。
其中,清军对阵八国联军最关键的一战,便是娘子关战役!
谈判是战争的延续,没有绝对武力的保障,谈判根本就不会有讨价还价这一步的!
之所以李鸿章能把战争赔款从10亿两,降到了4.5亿两,除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和自身的外交努力,以及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外,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娘子关战役。
关于娘子关战役,某科普网站刘光才的词条中,对这场战役是这样说的:
“……是役也,敌兵被地雷轰毙者,一千八百余人,兵头多名,大受其创,惊惧异常。彼因失信,而又不敢明言,垂头丧气,即日退去。”
后来,可能感觉不太对,修改成了:
“刘光才后来写过《防堵晋东敌兵记》,称毙敌1800多名,但属自述孤证。”
由此可见,以上轰毙敌兵1800多人的记载,是出自刘光才自己写的《防堵晋东敌兵记》,没办法证明真假。
可是要知道,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清军对抗西方列强军队的战斗中,很少有这么辉煌的胜利。列强军队基本都是零伤亡,或者是个位数,或者十位数,极少有百位数伤亡,像这样千位数惨败的情况,几乎没有。
我们在质疑这场战争伤亡数据的真假同时,不妨做一个推断,那就是以当时的清军装备来讲,有没有可能对联军造成如此大的伤亡?
如果有可能的话,那么怎么解释,当初十几万清军加义和团拳民,硬打不下小小的东交民巷?
攻打东交民巷,义和团没有重武器,就是端着狗血往前冲,成为活靶子,清军又不想打,装模作样打两炮就算完事了,要知道当时清军可是有德国克虏伯大炮的,不过被荣禄下令不准对准使馆。
那么整个八国联军入侵过程中,清军就没有一次正儿八经,拉开架势抵抗过吗?
实际上,清朝后期几次对外战争,敌我双方伤亡最接近的就是跟八国联军作战。别看清军号称有几十万军队,实际上有战斗力的,能跟联军拼一下的就几万人:
当时京城附近装备精良的部队是武卫军,分别是聂士成的武卫前军(武毅军),大约16000人,袁世凯的武卫右军(小站新军),大约10000人,还有宋庆、马玉昆的武卫左军(毅军)大约13000人,还有董福祥的武卫后军(甘军)约10000人。
大清就这点能跟联军抗衡的部队,还分散到了京城周边,其中袁世凯的右军退守山东去了,主要防着胶东半岛那边的德军;马玉昆的左军驻守山海关去了,主要是防着北边的俄军;后军是驻守在北京的,后来被打散后跟着慈禧太后西逃了,并在娘子关附近阻击联军。
真正跟八国联军作战的只有聂士成的武卫前军,即使这么点部队,还分成了好几股。一部分防着义和团,实际上之前聂士成一直在剿灭义和团,一部分去维护北京到天津的铁路线和电话线不被义和团损毁,剩下的一部人马对阵八国联军。
而天津保卫战的关键时刻,义和团绕到后面攻击聂士成部队去了,可谓是腹背受敌。而在廊坊大捷时,聂士成逼着义和团在前面冲,然后自己又用机枪扫射退下来的团民,等义和团死的差不多了,他们才上,之后,清廷只奖赏了义和团,批评了聂士成。
气得聂士成大喊:
“上不谅于朝廷,下见逼于拳匪,非一死无以自明。”
聂士成战死后,义和团本想戮尸,结果联军很快冲上来,德军找来一条毯子盖在了聂士成身上,并送还给了清军。
整场天津保卫战中,聂士成部清军的伤亡跟八国联军的伤亡,几乎是相同的,均是一千多人,联军并不具备压倒性优势。
当然,关于八国联军究竟伤亡多少人,每个人的说法都不同,日本人那里好像记载的最详细,联军差不多阵亡了1300多人,不算受伤的。而按照英国军官宝夏礼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回忆录》中记载的联军阵亡数据,单单前几起战役就已经阵亡了2500人了。这里面并不包括沙俄跟清军在东三省的战役,还有就是我们题目提到的娘子关战役。
而在某百科上记载的是联军阵亡2500人,清军(不包括义和团)阵亡2000人,这么一看,清军阵亡的数字比联军要小。
有了这些前提,我们再回到题目,娘子关战役是怎么回事呢?
我认为这场战役并不像刘光才自己讲的那样,击毙了联军1800多人,毕竟按照德军的记载,当时进攻娘子关的联军总共才1500人,人数上就对不上。
但清军会假报伤亡,联军就不会吗,其实他们也会,按照近代史专家刘凤翰的《武卫军》记载,实际上这场战役双方都投入了约1万人。联军这边主要是德国和法国军队,分几次进攻,总人数在7000-13000,清军这边约10000人,人数是大体相同的。
但清军有地理优势,大家可以看看地图,娘子关那里易守难攻,且双方都有重武器,都有大炮和机枪,联军要想冲过去确实困难。
那么结果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联军确实冲锋了,并且死伤惨重,就像刘光才自己讲的那样。一种是,双方虽然进行了炮战,实际上规模并不大,双方伤亡接近,也就几十个人。
事实上,李鸿章和奕劻一直催促刘光才撤军,刘光才从井陉退到固关,又从固关退到娘子关,再从娘子关退往山西,最终停战。
我(杨角风)想,娘子关战役,即使没有使得联军阵亡1800多人,也是重创了联军。不要只觉得清军战报有水分,联军一样也是掺杂着水分的,毕竟事后的联军头子瓦德西在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中就提到:
“中国人素有的英勇善战的精神,并没有完全丧失……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如果不是清军的顽强抵抗,估计联军真的要到西安活捉慈禧了,而李鸿章也不会把赔款从10亿两,砍到了4.5亿两。
5有些牛哄哄龙门阵,只有自已吹虚了,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通州与昌平大清军队根本抵挡不住,慈禧太后率先仓惶外逃,一直逃往山西,八国联军进城后发现皇室已经外逃,其实八国联军不是一齐到的,而是陆续到的。
然后大家商议继续沿着大清慈禧逃跑路线追击,慈禧太后听说八国联军追来,吓得渡黄河去陕西西安后,方才止步。可见害怕的要命,联军推选瓦德西为总司令,作为全权代表,慈禧急电两广总督李鸿章北上,作为全权代表。去北京议和,签署了臭名昭著的辛丑条约。
联军只有德法小股部队在追击,恐吓慈禧太后,不谈判将烧毁紫禁城,慈禧太后吓死了,刘光才的抵抗能力有限,碍于娘子关是晋北山区,联军也无心攻克,军需物资供应困难。作作样子罢了。
八国联军知道,残弱的大清无法抗拒外国军事干涉,清军无力对抗。必须求和保命。如果久了,大清怕汉族人觉醒,怕内乱再起。除了要求清政府身上榨取更多利益,如果真的久了后,百姓会起来闹腾,那时什么也得不到。
6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西逃至西安,联军西追,途中聂士成,马玉昆部清军阻击,拖住联军,双方消耗甚大,联军停追,清廷遂派李鸿章为钦差大臣和奕劻一起准备签约议和,辛丑条约签订后,联军退出京津。
7清军战斗力最强的是聂士诚部,其余清军战力都比较渣。但是吹牛的本事就一个比一个厉害了。对于那些惊人的战绩谁信谁傻逼。如果是真的,老佛爷也就不用跑了。而且老佛爷也会重重的表彰打赏,根本就轮不到这帮孙子来吹水了。
分享
2021-12-31 10:10:13
2021-12-30 14:05:11
2021-12-29 14:42:56
2021-02-19 09:25:20
2021-02-08 13: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