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文学作品中,最惊羡最震撼的结尾是什么?
电脑版 2020-11-29 17:05
你见过文学作品中,最惊羡最震撼的结尾是什么?:小说的开篇和结尾是最难的,开篇难是因为想出奇制胜,夺人眼球,结尾难是因为故事结束了,但是生活还要继续,如
小说的开篇和结尾是最难的,开篇难是因为想出奇制胜,夺人眼球,结尾难是因为故事结束了,但是生活还要继续,如何写出一个圆满的结尾,既不落窠臼,又能让人感觉到独具匠心的真心不容易。
我很喜欢波拉尼奥的长篇力作《荒野侦探》。把诗人生活作为小说主题的小说并不多见,还能写好的更是寥寥无几。这篇小文是说小说的结尾,但是如果不熟悉小说整体估计很难理解结尾的含义,所以还是简单说些小说的内容。
《荒野侦探》被奇特地分为了三部分:小说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其实一个整体,是由十七岁的诗人胡安·加西亚·马德罗的日记构成,讲述了偶然机缘之下加入本能现实主义诗歌团体,并与其中的两位诗人乌里塞斯·利马和阿图罗·贝拉诺交往的故事。但这个完整的部分一分为二,被第二部分“荒野侦探”分割开来。无论从第二部分的名字,还是从它占据整书的三分之二的字数上看,它都应该是这部小说的重心了。但从内容看,这部分显得杂乱无章,无头无序,繁复异常。它读起来几乎不像小说,反倒更像几百页的采访记录。
这部分开始就是一位莫名其妙的隐居幕后的人物,他从1976年至1996年,花了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采访了世界各地几十位与诗人乌里塞斯?利马及阿图罗?贝拉诺有过交往的各色人等。这些谈话者当中既有“本能现实主义”这个诗歌团体的成员和朋友,也有墨西哥出版社和杂志的编辑、诗人的情人们、国外(美国、法国和英国)的诗人、形形色色的流浪者、妓女、罪犯……正是通过这些不同阶层的人的描述,一点点拼凑出了诗人乌里塞斯·利马和阿图罗·贝拉诺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期间的那种自我放逐式的生活状态。这些谈话无疑显得混乱、复杂和矛盾,但正是这些不同的视角日益诠释出的两个孤独的身影,两个为了诗歌而远走他乡,苦苦寻觅诗歌精神的乌托邦者。不消说,经过残酷的现实一点点撞击,当理想主义的激情慢慢耗尽,小说的基调写到最后已经由开始的轻松和戏谑悄然变成了讥诮、悲怆和疯狂。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细节在第三部分,也是小说即将结尾的时刻,胡安·加西亚·马德罗、乌里塞斯·利马和阿图罗·贝拉诺一行人等风尘仆仆千里迢迢找到了他们心目中的诗歌之母塞萨雷亚·蒂纳赫罗时,她正和几个妇女一起在洗衣房的水槽边上浣洗衣物。这时,波拉尼奥那种不动声色地描述的残酷感迎面而来:“塞萨雷亚站在中间,我们立刻认出了她。从后面看过去,她俯身对着洗衣槽,毫无诗意可言。她犹如一块岩石或者一头大象。”三人遭受了重创一般,丝毫没有想到他们心目中的诗歌之神已经是如此庸常“我望着利马,他已经不笑了。贝拉诺挤着眼,好像里面钻进了一粒沙子……我记得此后他就沉默不语了”。在我看来,小说写到这里的时候已经结束了,理想幻灭有如冷水泼头,没想到波拉尼奥笔锋一转一个巨大的象征和隐喻事件发生了,诗人们甚至还没来得及与塞萨雷亚交谈就深陷一场争斗和枪战之中,最终,他们的诗歌和精神上的母亲中枪身亡——一个猝不及防的反讽,一个令我们手足无措的结尾。
2我认为当数泰戈尔《飞鸟集》的最后一首诗,也是《飞鸟集》的结尾――“让这句话,作为我最后的话。”惊艳绝伦,让人看一眼就忘不了。
3
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小说结尾往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被称为”欧.亨利结尾”。例如有名的《麦琪的礼物》,写一对相亲相爱的贫困的青年夫妇圣诞节互赠礼物。先写妻子瞒着丈夫忍痛卖掉一头瀑布似的长发,给丈夫买了白金表链,而结局是丈夫已经把金表卖了,给妻子买了全套的发梳,他们非但没有互相责怪,而且越发相亲相爱——这个结尾够震撼吧?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的另一个,是俄国的契诃夫。大家都知道他的《变色龙》,写一个巡警对待一条狗的态度随着狗主人是谁的变化而像变色龙的变色一样变来变去,最后,他搞清楚了狗是将军家的,于是他由恶狠狠地对狗斥骂威胁转为像讨好人一样讨好起狗来。
我认为如果说上两篇结尾确实够精彩但未免有着构思的痕迹,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的第三个,法国的莫泊桑的《绳子的故事》的结尾才叫一个不着痕迹而令人震撼。
这个结尾是:农民奥士高纳大爷死在病床上。
他为什么生病?因为马具商马朗丹诬告他捡了别人的皮包,皮包里有五百法郎和一些单据。
这个克勤克俭的老农民,这个莫泊桑塑造的典型的老实人,勤劳一生,患有严重的风湿病。他“具有真正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信奉“一切有用的东西都该捡起来”。在赶集那天,他艰难地弯下身去,”从粪土里”捡起一截绳子。这一切恰好被和他有过节的马朗丹看见,于是诬告他捡了别人的钱包。
奥士高纳被宪兵大队长从集市带到乡政府,他没捡钱包当然不承认,乡长却说出他捡钱包的“细节”。他和诬告者马朗丹当面对质,对方一口咬定一切都是亲眼所见,他们“互相对骂了整整一个小时”。应奥士高纳请求,大家搜了他的身,当然什么也没搜到。乡长叫他先回去,听候检察院指示。
最可怕的事发生了,从奥士高纳走出乡政府那一刻开始,便没有人再相信他!他在别人的嘲笑和呵斥中打滚,他像祥林嫂一样拉着别人反反复复讲他的绳子的故事,但别人还没听就知道他要说什么了,就烦了。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极点,他意识到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但仍然更加努力地解释,愤怒抗议,庄严发誓,换来的却是别人背后的议论:“这都是骗人的歪理。”
于是他消瘦下去,却还有人为了取乐请他去讲绳子的故事。(又联想到祥林嫂了吧?)
他终于病倒,结局是他在弥留的昏迷中还在证明自己的清白无辜:”一根细绳……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这就是平淡无奇之中惊天动地的震撼,会让我们想到许许多多!
最后,我这个回答最令你震撼的结尾是,这三个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的伟大作家,都只活了四十多岁。
4叶文洁的心脏艰难地跳动着,像一根即将断裂的琴弦,黑雾开始在她的眼前漫涌,她用尽生命的最后能量坚持着,在一切都没入永恒的黑暗之前,她想再看一次红岸基地的日落。
在西方的天际,正在云海中下沉的夕阳仿佛被融化了,太阳的血在云海和天空中弥漫开来,映现出一大片壮丽的血红。
“这是人类的落日……”叶文洁轻轻地说。
——《地球往事1三体 尾声?遗址》
“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这是法国卓越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写的短篇小说《项链》的结尾,恍然大悟似的写法,出乎意料的结局震惊了所有读者,戛然而止的一句话,引起了人们无尽的遐想。
玛蒂尔德为了参加一次难得的晚会,害怕在富人们面前暴露她的寒酸,赶制漂亮衣服,向好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借珠宝首饰,当听到夫人“当然可以”,她高兴得忘乎所以,满脑子都是晚会现场的情景,哪还有心思观察夫人不以为然的态度。
期盼的晚会终于来临,她出尽了风头,讨得所有在场的男人们欢心。可命运总是捉弄人,在还给夫人项链的那一刻发现项链丢了!虚荣心促使她并未声张,于是偷偷的借高利,凑足了三万六千法郎买了一挂新的给主人还去。十年后,就是我们看到的让人无法辨认的玛蒂尔德。
女主忙活了半辈子,十年含辛茹苦,终于还清了一笔“风流债,最后方知道项链是假的。小说从开头借项链到还项链接连埋下伏笔。
读了这一悲剧似的结局,我的心中没有厌恶。相反,我倒是打心底里有一种敬佩,敬佩玛蒂尔德做人的诚实守信,有借有还,尽管用去了她半生的美好时光,尽管付出了半生的辛苦,可她做到了,当然,任何人都有冲动和虚荣的时候,敢于对自己所做的一切负责,就是值得尊敬的。
小说《项链》的结尾虽是苦涩的,可也是我见过文学作品中,最惊羡最震撼的结尾。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
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6我记得初中时候有一篇课文叫窗,结尾戛然而止,真的是意味深长又是说不出来什么感觉很震撼。 原文如下:
【澳大利亚】泰格特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下两张病床.病房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扶起身来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
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在病床上.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地躺着.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户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的全部内容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当听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对其病因不得而知.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
另一位病人仍然盯着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稍过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剩下的这位病人就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病房,剩下他一个人静静地躺在那儿.
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只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达芬奇密码》,啥也别说了,小说写的剧情非常好,宗教知识非常全面和深刻,开头凶杀案,结尾始终没有解开的迷题是“圣杯现在到底在哪?”,小说最后结尾才让人拍案叫绝,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8算不上最震撼,但是对我触动最大,也最喜欢,余华先生的《第七天》中,结尾这样写道:
“我对他说,走过去吧,那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流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
“他问,那是什么地方?“
“我说,死无葬身之地。”
9每一个魔戒真爱在三部曲结尾处都会被这段话打动
王者再临,史诗落定,新的纪元开始,但对于山姆卫斯来说,一切都比不上他幸福简单的家庭生活.
10我所看过的文学作品中,我认为最惊羡最震撼的结尾是《东方快车杀人案》的结尾。
《东方快车杀人案》是英国推理小说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讲述大侦探赫尔克里·波洛在东方快车上巧破一桩谋杀奇案的故事。
震撼之一,在列车上杀死一个商人的凶手竟然有12个人,他们每个人都刺了死者一刀。而他们杀人的理由,是集体为多年前绑架案中的一家人复仇。
案发五年前,美国著名飞行员阿姆斯特朗的小女儿戴西被绑架并撕票,几个月后,绑匪被抓获,但其中的头目凯赛梯却凭借着金钱的力量逃脱了法律的制裁。戴西怀孕的母亲悲伤过度而死,父亲因而自杀,家里的一个女佣也因无辜受到怀疑而自杀。
这参与复仇的十二个人,都是与阿姆斯特朗一家五个去世的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但他们在东方快车上装作互不相识,案发后互相证明无罪。
波洛在结尾揭穿整个案情这样说道:“我看到了一幅完美的镶嵌图案,每个人都扮演着分配给他或她的角色。一切都安排得如此巧妙,要是有任何人受到怀疑,其他一个人或几个人就会为他澄清,并把问题搅乱……他们的证词事的每个细节都是事先设计好的,整件事就是个设计巧妙的拼图玩具,每发现一片新的线索,案子就困难一分……这个案子简直离奇得无法想象。”
震撼之二,侦探波洛最后给出了一个假的结论,放过了这12个人,连列车上的董事都包庇了12个人。
我们站在所谓的正义的天平上来看,觉得波洛放过那12个人真是大快人心,毕竟,我们都希望那些逃脱法律审判的坏人能得到惩罚。
但是,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不管被杀的人是怎样地罪大恶极,善良的人们也不应该滥用私刑,而是将坏人交给法律制裁。 尽管法律并不是100%完美,但我们一定要相信法律一定能够尽最大的力度,使每一个坏人都得到应有的惩罚,从而保护更多的好人平平安安。
分享
2021-12-31 10:10:13
2021-12-30 14:05:11
2021-12-29 14:42:56
2021-02-19 09:25:20
2021-02-08 13:56:28